标签:
微软亚洲研究院二十一世纪计算最新技术johnbarbarachuck |
分类: 技术 |
“未来的计算机能够看、听、学,能用自然语言与人类进行交流……”,这是许多年前,比尔•盖茨在展望计算发展前景时所提出的美好期望,也是无数计算机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未来计算的愿景。每年,计算机科学领域炙手可热的课题都将在“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得到最热烈地探讨和展望,在同一时刻,这些世界顶级的计算机基础研究领域的专家们也会在大会上向中国的师生介绍并展示他们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创新理念。
“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主要面向来自亚太地区各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科研人员及相关院系师生,集中展示计算科学领域的最前沿技术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会议的目的在于“通过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及信息介绍给中国的研究人员,并通过双方的探讨和努力,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自1999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原称微软中国研究院)第一次举办“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至今,大会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每年邀请至少两位“图灵奖”获得者以及最优秀的计算机大师来华传道。它的成功举办已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学术界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事,成为国内外科学家交流思想、激荡智慧的舞台,也为国内计算学科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了解国际先进技术、掌握计算发展趋势的机会。
图灵奖被誉为“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主要授予那些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对计算机未来发展有长远和重要影响的个人,“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是中国绝无仅有的能在一时间吸引到这么多位图灵奖得主来中国共同畅想未来计算的一次盛会。历史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研讨会荟萃而来的图灵奖得主和计算机大师数不胜数,他们中有前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微软公司负责全球研究院事务的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博士、首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激光打印机的发明人Gary
Starkweather博士、图灵奖获得者Tony Hoare博士、John Hopcroft博士、Jim
Gray、Butler
Lampson博士、Raj
Reddy教授、首位华裔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博士,以及首位华人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博士等。“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已经在亚太地区的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新加坡、东京、台北、首尔等十余个重要城市举办。每年,数千名求知若渴的学生从这些大师们的主题演讲中了解到计算科学领域跨时代意义的课题以及最新的研究动态,而且还能与这些名闻遐迩的大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三万名大学生参加过“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并从中受益。
杨振宁博士在2004年大会上回答现场提问
通知你:以“人·计算·现实世界”为主题的2010大会即将启幕
金秋十月,微软亚洲研究院又将迎来四方贵宾,于10月20日在世博之城上海举办“二十一世纪的计算”盛会。今年,我们邀请到了三位举世瞩目的图灵奖得主:John
Hopcroft,
Barbara
Liskov和Chuck
Thacker。他们将与上海、南京等地的上千名大学生面对面交流,畅谈“人·计算·现实世界”(Computing,
People and the Physical World)之间的关系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大会举行当天(10月20日),微软亚洲研究院将通过新浪微博将为你同步直播这些计算机大师们的真知灼见和演讲精粹,微软亚洲研究院博客也将会对嘉宾的主题演讲进行详细的全文报道。我们也希望有更多感兴趣的朋友能加入到这个话题的讨论和构想中,因为它关乎于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和环境。
现在,我们在博客和微博上向广大网友公开征集问题。被挑选到的问题,将有机会在大会现场由主持人向莅临大会的嘉宾提问。请大家开动脑筋,带着你对未来的畅想,把你想“拷问大师们”的问题通过“留言版”告诉我们吧!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教授、主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David Culler于198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目前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他是千年(Millennium)项目的负责人,从事校园网范围的集群系统的研究。他的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通信、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和性能分析。他曾被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授予总统学术研究基金奖和总统青年研究人员奖。
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毕业于台湾大学,获电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继续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深造,先后获得计算机硕士及博士学位。洪小文博士已在微软公司工作了15年。他于2004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副院长,管理网络搜索、语音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系统、无线通信及网络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洪博士同时还领导了MSN搜索产品在中国的开发工作。
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工程学与应用数学教授,1986年图灵奖获得者。1961年于西雅图大学获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1964年获得博士学位,师从研究自适应信号处理和神经元网络的鼻祖--著名学者威德罗。1992年到1998年5月,他被布什总统指定为监督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国家科学委员会成员。2005年,John获得IEEE哈里•古德(Harry Goode)纪念奖,并且于2007年获得计算机研究协会的杰出贡献奖。1986年,John由于在算法及数据结构设计和分析方面的基础性成就,被授予图灵奖。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2008年图灵奖获得者。Barbara 1961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68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计算机博士。2008年,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宣布Barbara为当年年度图灵奖获得者,以表彰其在程序设计语言与系统设计,特别是在数据抽象、容错和分布式计算领域的实践和理论基础方面的贡献。
作为微软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博士全权负责微软研究院在全球的运营。在他的带领下,微软研究院同时进行跨学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包括算法与理论、人机互动、机器学习、多媒体与图形、搜索、安全、社会计算、以及系统、架构、移动与网络等。他领导的团队与学术界、行业和政府机构中全球知名的研究人员合作,推动计算技术的发展,并确保微软产品在未来获得成功。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美国计算机学会、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移动及普及运算领域专家。印度理工学院学士、硕士研究生,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
微软技术院士,2009年图灵奖获得者。2009年,图灵奖颁发给Charles Thacker,以表彰他对第一台现代个人计算机——施乐帕克(Xerox PARC)Alto的先驱性设计,以及在局域网(包括以太网)、多处理器工作站、窥探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和平板PC等方面的杰出成就与贡献。
点击观看
-----------------------------------------------------------------
欢迎关注微软亚洲研究院微博:http://t.sina.com.cn/msr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