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日诞生IEEE Fellow四兄弟

(2009-12-08 09:50:34)
标签:

微软亚洲研究院

ieee

fellow

美国电气电子

工程师协会

院士

分类: 人才

一日诞生IEEE <wbr>Fellow四兄弟

          昨天,微软亚洲研究院惊喜“产下”四位IEEE Fellow(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这是研究院历史上同一时间收获IEEE Fellow最多的一次,或许是今冬瑞雪兆丰年带来的好彩头,又或许是研究院新十年开始时的夺门红。今年全球微软研究院总共有七位研究员被评为IEEE Fellow,微软亚洲研究院就占了4/7强。每年的11月中旬,是全球IEEE会员们最翘首期盼的授“誉”礼了,能得到Fellow殊荣是许多科研工作者毕生的追求。

 

         此次微软亚洲研究院诞生的四位新科IEEE Fellow是:常务副院长郭百宁博士、常务副院长赵峰博士、首席研究员宋謌平博士、高级研究员朱文武博士。他们的研究成果涉及网络图形学、系统与无线技术、语音识别与分析、多媒体通信等领域。摘得2009年度IEEE Fellow桂冠,是对这四位研究员在科学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给予的高度褒奖和表彰。迄今为止,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培养出了约十位IEEE Fellow。

 

         值此时,正此景,真所谓:IEEE Fellow隆冬盛开,MSR Researcher百花齐放!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四位Fellow的“学术名片”吧一日诞生IEEE <wbr>Fellow四兄弟

 

IEEE颁奖辞:

        感谢郭百宁博士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表面建模和绘制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

        

        郭百宁博士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网络图形学技术、基于网络应用的虚拟环境技术、几何模型、基于图像的模型和绘制、纹理合成、真实感图形图像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一日诞生IEEE <wbr>Fellow四兄弟

         郭百宁博士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视觉及计算机图形学会刊(《IEEE Transaction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的副主编,同时也是著名期刊《Computer & Graphics》和《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的编委。他曾经担任过国际程序委员会的委员,参加过多届国际图形学大会,包括美国计算机学会举办的国际计算机图形学大会(ACM SIGGRAPH),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举办的国际计算机可视化大会(IEEE Visualization),欧洲计算机绘制技术大会(Eurographics Symposium on Rendering),亚太计算机图形学大会(Pacific Graphics),美国计算机学会举办的虚拟现实软件与技术大会(ACM Symposium on Virtual Reality Software and Technology),美国计算机学会举办的固体与物理建模大会(ACM Symposium on Solid and Physical Modeling)等等。他在国际著名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七十多篇学术论文并拥有四十多项技术专利。

 

         郭百宁博士于1999年加盟微软中国研究院(亚洲研究院前身)。此前他是美国英特尔公司(Intel) 硅谷总部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负责下一代图形系统的研究。他还曾在法国电话公司、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普里斯顿大学等著名院校和研究机构任职。

 

         郭百宁博士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学术成果: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Author/1712205.aspx

       

                                                                                              

 

IEEE颁奖辞:

        感谢赵峰博士在网络嵌入式计算与传感器网络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赵峰博士,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负责系统、无线与网络、硬件计算以及多媒体通信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一日诞生IEEE <wbr>Fellow四兄弟 

         在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之前,赵博士是微软总部雷德蒙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负责网络嵌入式计算组。他领导开发了微软研究院传感器尘粒、微型网络服务、SenseWeb和SensorMap、数据中心基因组、焦耳计量器以及GAMPS数据压缩。借助多项赵博士研发的技术,如今的微软数据中心被誉为全球仪表化与监控最为密集的云计算基础架构。他是《美国计算机学会传感网络汇刊》的创刊总编辑,并且撰写或合作撰写了超过100篇技术论文和书籍,其中包括摩根考夫曼出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方法》(与Leo Guibas合著)。赵博士获得过许多奖项,他的研究曾被BBC国际频道,商业周刊及科技评论等著名新闻媒体报道。

 

         赵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电机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在加入微软之前赵博士曾在位于硅谷的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担任首席科学家工作,领导该中心的传感器网络研究,并任教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

    

          学术成果: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Author/1508487.aspx  

                                                                                                                                                                                                                           

        

IEEE颁奖辞:

        感谢宋謌平博士在语音处理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宋謌平博士,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语音组高级研究员和研究组主任。宋博士从事语音研究工作近三十年,具有广泛的语音研究兴趣,包括语音识别、说话人识别,语音分析、编码与合成、人机通信介面,回声消除、噪音消除等方面。

一日诞生IEEE <wbr>Fellow四兄弟        宋謌平博士至今已经在国际重大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一百余篇论文,并拥有十多项语音领域的技术专利。他曾任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主办的《声学语音及信号处理》期刊的副主编与委员会委员,也曾担任过1991年举办的国际会议IEEE Arden House Workshop的主席。宋博士主持编写的《先进语音与说话人技术》一书广为学界同仁征引。

 

       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前,宋博士在贝尔实验室从事语音研究二十年,曾任研究员与杰出研究员等职。宋博士在贝尔实验室从事了大量将研究成果向产品转化的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发的语音声控拨号电话被《移动办公室》杂志选为本年度最佳移动电话产品。他曾因参与发明了自动语音识别器而获得了贝尔实验室研究开发金奖。在2002至2004年其间,宋博士在日本NTT语音研究室与ATR实验室做过访问学者。

 

       宋博士毕业于台湾大学并获得电子工程专业学士学位,随后获得斯坦福大学同专业博士学位。       

 

        学术成果: 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Author/1162047.aspx

                                                                                                

IEEE颁奖辞:

        感谢朱文武博士在基于网络与无线的多媒体通讯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朱文武博士,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多媒体计算组高级研究员。1999年至2004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分别担任网络多媒体组项目负责人及无线网络组主任研究员。2004年至2008年任英特尔中国通信技术实验室总监兼首席科学家。2008年至2009年任微软亚洲工程院首席架构师。

 一日诞生IEEE <wbr>Fellow四兄弟

         朱博士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他在多媒体通信与网络及互联网/无线通信与网络等研究领域发表国际论文200余篇,拥有国际技术专利50余个。曾参与IETF ROHC (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 及IEEE 802.16m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曾任IEEE多个期刊的客座主编(Guest Editor)和编委(Associate Editor),如IEEE 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IEEE)、IEEE通信学报(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Areas on Communications)、IEEE电路及系统视频期刊(IEEE Transi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的客座主编;IEEE移动计算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IEEE多媒体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IEEE电路及系统视频期刊的编委。2001年获IEEE电路及系统视频期刊最佳论文奖,2004年获IEEE通信学会多媒体技术委员会最佳论文奖。朱博士任上届IEEE电路及系统学会视频信号处理和通信技术委员会主席。现任IEEE电路系统学会北京分会主席,IEEE移动计算期刊执行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 委员,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andheld Computing Research顾问委员会 (Advisory Board) 委员。朱博士任将在中国举行的IEEE ISCAS 2013 程序委员会主席。

 

         朱博士1985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1993年获得伊利诺斯工学院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 1996年获得美国纽约大学(理工学院)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及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1996年至1999年任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员。朱博士现在担任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兼职教授。

 

         学术成果: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Author/954227.aspx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