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之门

(2009-07-07 10:19:21)
标签:

微软亚洲研究院

研究员心声

高考的意义

成功的定义

分类: 人才

作者:邹欣

 

我是1987年在广西参加高考的,当时高考录取率很低,所以广西还有一次“预考”,先淘汰大约一半同学,通过预考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真正的高考。我当时有些小聪明[略去对小聪明的描述二百五十字],加上运气的因素,我碰巧上了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写了很多年的程序和PowerPoint之后,今天居然有人认为我是高考的成功人士,要叫我写写高考的回忆。

 

人们总是把“高考”和 “前途”紧紧联系起来,据说某一版的新华字典对“前途”有这样的例句: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我记得有一个同学,他和我不同班,他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工专),他叫李宗盛,他在博客里写道:

“我一直是學習很差的孩子, 我在初三那年還答不出 (a+b) 的平方是啥. 高中考了兩次皆名落孫山, 我清楚記得我母親在做晚飯時知到她的獨子再次落榜時的失落無言. 我的分數只勉強能讓我離家好遠去唸工專. 掙扎七年不斷重修學分想的是給家裡一個交代. 而這個努力最終是徒勞的.

在我成長青春歲月, 學生生涯的十六年當中, 一直是挫折的. 因為我一直被告知, 李宗盛你很差勁, 你不會有出息. 每次回頭想想, 仍然覺得那是一段很可怕的經驗. ”

学习好的同学经常会得到老师关爱的眼神,遗憾的是,每个班级、每次考试,都有最后十、二十名,在他们从小到大的校园生活中,他们不知道经受了多少“你很差劲,你不会有出息”的眼神。当年广西成千上万被“预考”淘汰的学生,我不知道他们的老师和家人给他们什么眼神。李宗盛同学后来在歌中唱到:

在那时候, 我们身边, 都有一卡车的难题 
不知道成功的意义就在超越自已

学生们年轻,不知道 “成功的意义”,一些家长们用复杂的眼神,把落榜学生们送去复读,安徽的一个学校创造了复读“神话”,神话的主人公们过着“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迟”的生活:

高三学生作息时间表:

5:30 起床、吃早饭 
……

18:00-22:50 晚自习

……

高三班主任作息时间表:

5:00 起床、吃早饭 
……  

23:00~次日0:30 管理没有家长陪读的学生,到校外复读生租住房查寝室

我刚看到新闻报道说中原某省不少城市的第一名都是复读生,我不奇怪,我想起了范进同学。在复读班这样的严格要求之下,范进早就能中举,恐怕鸡和狗都能被训练得能够回答 “(a+b)的平方是什么”。 然而这是“素质教育”么? 这些学生去了可以自由选课,没有人陪读、监督的大学,会学得怎样? 四年之后,会不会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要求在大学里再呆一年,复读大学?

 

被反复灌输了“(a+b)的平方”以及许许多多的知识之后,不少同学终于上了大学,其中很多人成了李宗盛的粉丝,翻录了李宗盛同学的磁带、CD。有的不惜花680到1680元人民币的价钱去听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演唱会,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在考高中的时候,比李宗盛好多了,上了我们市里的重点高中,高中三年无数次的期中考、期末考、模拟考把他定位在班上的二十名之外。虽然他有时埋怨老师对他这样的学生总是爱理不理,他向老师请教问题的时候,老师的一只手插在裤兜里,形体语言和对待其他同学不太一样。虽然如此,他一直很努力地学习,也参加了最后的高考,最终没有被任何学校录取。他后来成了当地的一名临时警察。

 

我有一次假期回家,他带我去他们辖区的一个台球厅。和老板点点头,我们就在那里打了一个下午的免费台球。他说到作为一名新警察在公安队伍里是如何的不适应,“人的关系太卵复杂了”——他用柳州话和我抱怨。临时警察有“转干”而成为正式警察的机会,有考试,但似乎不光是凭考试成绩,这是他比较困惑的地方。

 

我当时是一个穷大学生,非常羡慕他可以走进任何一家台球厅打免费台球,我还没有意识到社会的“太卵复杂”的地方,我觉得社会都是理性的。

 

我在新闻上看到全社会对高考这一事件真是非常重视,在一些考场,连路过的汽车都被禁止,看样子人们是要创造一个世外桃源,让学生们把毕生所学都不受干扰地发挥出来。然而学生总是要走出桃源,走向社会,在我和“新警察”享受免费台球之后好些年,从盛产高考模拟题和高考状元的黄冈地区走出来一位叫孙志刚的同学,他在全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的广州,想和当地警察和 “工作人员”讲道理,但是被关押并活活打死。孙志刚的父亲对记者痛心地说,他后悔让孙志刚上大学,要是少念些书,就少明白些事理,也就不会硬要讲道理而跟人 "顶了嘴",就不会死了。

 

我很想请教其他高考成功人士,我们要如何回答孙志刚他爹的后悔。如果孙志刚的故事成为高考的作文题目,我们怎么写? 光是一句“社会太卵复杂了”恐怕是不能及格的。

 

我在高中的时候,作文经常写得“形散而神也散”,看来这篇东西也是一例。我还是主动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一个中心和三个基本点吧:

  • 人和人不一样,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于那些闻道较晚,术业和兴趣不是主流的同学,我们能不能多一些宽容和鼓励?
  • 有高考的非常成功者,就有高考的不太成功者,我们能不能抛开分数,尊重他们,希望他们以后无论是做警察,还是做收容所的工作人员,都也对别人还以尊重?
  • 高考不是唯一的道路,不是所有人都非上全日制的大学不可,据说今年有八十万高中生决定不参加高考,我们能不能同样地祝福他们,分享一些如何在 “社会” 这个大学里成功的一些心得?

 

虽然社会是这样的复杂和不可预料,但是我反而觉得新华字典对 “前途” 的定义也挺靠谱的。我不知道这本字典是怎么定义 “自信,快乐,成功” 这些词汇。我希望参加高考的同学,和不参加高考的同学,都能在以后的生活中用这些词汇为自己造句,也希望老师、家长和曾经的 “高考成功人士”,在面对不同年轻人的不同的选择时,能给他们同等的宽容和祝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