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吃的美味:保健养生的秘制红烧肉~
在中国,红烧肉是一种文化,一种家的文化,东、西、南、北、中,很少有谁没吃过红烧肉的。也可能是红烧肉太普遍、太悠久、太繁杂了,以致于对它的历史,竟找不到任何有说服力的根据来了……
不过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红烧肉的历史却早已被演变为最好吃、最解馋的家中菜肴了……
其实,红烧肉不仅在百姓心目中如此,在文人墨客、富商巨贾的眼里,也同样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这方面写得最贴切、最入神的可能就是周而复在《往事回忆记录》第九章所作的描述了。(本文写于~喜构喜够~WWW.XGXG.CN~阿司匹林之家)
周而复是当时著名的大作家,曾任国务院对外文化委员会秘书长、主任等要职,在一段时期中,他是对外文委的常务主管,凡是国际知名人士要求“伟大领袖”接见的,都由他陪同……
他在回忆录中曝光了“伟大领袖”留客吃饭的一份记录,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所能公开查到的、关于“伟大领袖”日常饮食的最完整资料了。
周而复在文中写到了这样一段逸事……
60年代,“伟大领袖”在招待他老人家的“崇拜者”--秘鲁哲学家门德斯的席间,曾对客人评价桌上的红烧肉时说:“这是一道好菜,百吃不厌。有人却不赞成我吃,认为脂肪太多,对身体不利,不让我天天吃,只同意隔几天吃一回,解解馋。这是清规戒律。革命者,对帝国主义都不怕,怕什么脂肪呢!吃下去,综合消化,转化为大便,排泻出去,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怕什么!”
这些话说得怎么样?多么有“王者”之气!伟人就是伟人呀!一道好吃的菜肴也能引出那么深的革命大道理…… 厉害吧!!当然那红烧肉可不是普通人吃的“红烧肉”,而是“御厨”特别焐烧而成的,那猪也得是喝玉泉山水长大的……
这些可是我等这些“凡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勉怀完“伟人”再说“凡人”。记得我小的时候,爷爷患有高血压,但却特爱吃肥肉,总是对肉馋得不行。但那时的人们生活困难,哪能象现在这么容易得到肉吃……
但爷爷却自有办法吃到些肉肉,可是每当他吃了外边的肉后,不仅血压要升高,而且还要拉肚子,并常常拉在裤子里……
后来听一位资深老中医说,肉只要经过长时间的焐、焖之后,象爷爷这样的情况是可以吃的。
开革开放后,人们吃肉已不再费劲了,于是妈妈就按先前老中医所示的方法,买了一只瓦罐,并在其底部放上调料,再把切成大块的五花肉一一码好,然后添上水,大火烧开,去浮沫……
在肉断生后加入酱油和少量盐,然后把炉火假封上,再将瓦罐焖上,令里面煮肉的水以不沸为准。
其实这一步就相当于上面所说的“焐”了,“焐”是要用上四五个小时才能离火的。焐熟后的肉要等到凉透,才好把凝固在肉罐表面的那层肥油去掉,然后小心地把肉一块块地拿出来,连肉上面带着的浓厚汤汁,一同冻在院里的雪堆中……
等隔上个三五日,便拿出一块蒸给爷爷吃,我只能在一边眼巴巴地看着爷爷吃……
但爷爷很偏心,常常把肉留下一些,偷偷地拿给哥哥吃,而我只有看的份。我为此常常大叫“不公”,也常会因此和爷爷争吵,但结局总是我和哥哥各挨妈妈的一顿打了事。打哥哥是因为他吃了本应孝敬爷爷的东西;打我呢?是因为我太“刺儿头”了……
而吃过肉后的爷爷则精神良好,面色红润,血压也并没有升高,当然更没有拉肚子,而是满足地冲着我哈哈大笑,露出口中那仅有的四颗老牙…… 俺曾在07年3月份刚开博时粗写过一篇类似的博文--醇香谗人的秘制红烧肉。
说完爷爷再说公公。去年公公在家里遇到了点不快,因心里觉得烦闷,就不远五十里,从市里来到俺家散心,当时俺就做地这道菜招待的公公,只不过用地是改良版的苏式红烧肉做法……
见多识广的公公在吃过这道菜后是赞不绝口,直说口味正宗,比早先苏州的老姑婆做得还好吃……
要知道,公公可是位吃过高级菜肴无数的美食家呀!
可是美中不足的是,我当时觉得公公是爱吃辣的,所以就做了一个麻婆豆腐为配菜,忽略了公公正在烦闷上火,嘴上已起了血泡,早已是吃不下什么辣地了,以致豆腐的麻辣口味把肉的醇香都给搅乱了……
可是儿子的胃口却超好,直吃得停不下嘴来,公公怕把他的大孙子给撑着了,直说:“少吃点…
别吃了”……
其实,科学地讲,猪肉的营养是很丰富的,它富含蛋白质、铁、锌、磷、B族维生素、维生素A和D,儿童食用有利于助长肌肉和身体发育。中医认为,猪肉性平、味甘咸,滋阴润燥。但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肥肉的印像已变得非常不好了,并大都认为老人或高血压的人是吃不得肥肉的,不过从我所举的这几个实例来看,这种认识也是不尽然的!
后记:写完此文后我无意中在人民网看到了一篇能证明我论点的文章,题目是“老人能吃红烧肉关键是烹调得法”。这篇文章从科学的方面印证了我家的“秘方”是有科学道理的。现急转贴如下:
老人能吃红烧肉关键是烹调得法(营养课堂)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荀晓霖
许多老年人一提起红烧肉,就想到它能引起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等疾病,即便是非常喜欢吃,也只能望“肉”兴叹、敬而远之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认识。
有关部门1990年12月份对北京市40名百岁以上长寿老人的饮食习惯调查发现,大多数老寿星普遍都喜欢吃红烧肉,而且几乎是天天都吃。人们还惊喜地发现:这些老寿星血液中的脂肪、胆固醇非但不高,而且,也没有以上诸病症出现。难道是高脂饮食危害之说有错?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实验采用不同烹调方式与方法,设计了从0.0~5.0小时共计11个时段的不同烹调时间,温度基本恒定在100℃~103℃,结果发现:红烧肉(五花肥瘦肉)并非像人们传统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研究发现:经过长时间的文火焐炖(两个半小时与四个小时结果最为理想,这两个时间段的结果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肥肉中的内部营养构成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对人体有害的脂肪含量下降41.04%,饱和脂肪酸下降40%~51%,胆固醇减少51.32%。而对人体有益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却大量增加。另外,还发现用肥肉精炼的猪油每100克含胆固醇也由原来的220毫克下降到102毫克。
所以,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大可不必对红烧肉和猪油敬而远之,并完全走向另一个极端。大多数中老年人弃猪油而全部食用植物油,导致老年斑增多,这就是不科学的饮食结果。长期不食肥肉或猪油,使机体长期处于低胆固醇的状态,对老年人身体很不利。长期低胆固醇会导致食欲不振、伤口不易愈合、头发早白、牙齿脱落、骨质疏松、营养不良等现象,还会增加多种致病菌感染的危险。
因此,建议中老年人,不要再忌讳红烧肉(肥肉)和猪油。只要烹调得法,将其在文火上焐炖两个半小时以后,加入适量海带或胡萝卜或大萝卜等含纤维素多的蔬菜,荤素搭配,这样既可饱口福、解馋,对老年人身体也大有裨益。或者将肥肉炼成猪油炒菜时与植物油按1∶2的比例混合使用,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健康时报》 (2005年07月28日 第五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