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财经股票 |
分类: 经济评论 |
附录:
1,
2.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流动人口状况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从省际流入人口角度看,东部地区(7省3市)省际人口流动规模高居全国首位,达到6813.
64万人,占省际流动人口总量的79. 34%;西部地区(11省1市)省际人口流动规模次之,总数为1041.
07万人,在省际流动人口中的占比为5.33%;中部(6省)和东北部(3省)的省际人口流动规模最小,均未超过500万人,分别为457.
98万人和279.
94万人。从流出人口角度看,中部地区省份与西部地区省份为最主要的人口流出省份,流出人口总量依次为3823.82万人和2756.94万人,二者的流出人口总量在省际流动人口中的比重高达76.63%。从省际净流入人口角度看,东部地区是唯一的人口净流入地区,且吸收的流动人口规模庞大,达5300.
81万人;除东部地区之外,中部、西部、东北部均为人口净流出地区,其中以中部地区为甚,净流出人口数量为3365.
84万人,超过了西部(净流出1715. 86万人)和东北部(净流出219. 11万人)净流出人口的总和。
东三省人口流动情况
3.1黑龙江省人口流动情况
3.1.1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简述
根据黑龙江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黑龙江省流动人口为555.8万,其中,省内流动人口505.1万人,外省流入黑龙江人口50.6万,黑龙江省流动人口数量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4.5%,相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黑龙江省流动人口比重增加了4.6个百分点。2010年黑龙江省省际流入人口50.6万,省际流出人口255.4万,净流出人口达204.8
万,净流出人口数量比2000年增加了2.6倍。2010年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的GDP为3
665.9亿元,居省内第一位,成为流动人口首选的流入地。2010年有37.1%的省内流动人口和38.5%的省际流动人口流入哈尔滨市。人口流入的第二大城市是大庆市,有11.1%的流动人口进入大庆市。
3.1.2黑龙江省省际流出人口
2010年黑龙江省跨省流出的人口为255.4万,比2000年增长了2.2倍,2010年黑龙江省省际流出人口最大的流向地是辽宁省,流向辽宁省的流动人口为
56.9
万,占总省际流出人口的22.3%;居第二位的是山东省,占15.9%;其他依次是北京(40.3万)、河北(19.6万)、天津(19.4万)。2000年人口普查时,黑龙江省省际流出人口流向地居前五位的分别是辽宁、山东、内蒙古、河北、吉林,相比之下,2010年北京和天津取代内蒙古和吉林,成为黑龙江省跨省流出人口的主要流向地。这说明,黑龙江省跨省流出人口逐渐放弃依据地缘优势而形成的传统流向地,越来越多地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经济需求成为人们外出流动的主要
动力。
3.1.3黑龙江省省际流入人口
2010年黑龙江省省际流入人口为50.6万,相比2000年的38.7万人,上升了23.5%。从省际流入人口数量上来看,吉林省流入人数最多,占总流入人口的23.8%,随后是山东(12.3%)、辽宁(11.4%)、内蒙古(10.4%)。山东省虽然流入总量位列第二,但是与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相比较,山东省流入黑龙江省的流动人口呈现负增长,增长率为-18.9%。呈现负增长的还有江苏省,增长率为-25.6%。从性别构成来看,2010年黑龙江省省际流入人口以男性为主,男性比女性多出12.6个百分点,这与省内流动人口的性别构成有所不同,省内流动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说明女性流动者更倾向于短距离的流动。从文化程度来看,省内流动人口中的高学历流动者比例略高于省际流入人口,前者大学本科所占比例高于后者1.5个百分点,研究生高0.1个百分点。
3.2吉林省人口流动情况
3.2.1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简述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截止2010年,外省流入吉林省人口达45.6万人,省内流迁人口
400.6万人,两者合计446.2万人。同年,吉林省人口总数为2746.2万人,省内及省际流动人口总数约占全省人口的16.2%(表1)。根据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抽样调查显示,在省内流动人口中,省内跨市流动人口占56.5%,市内跨县流动人口占43.5%,大致可推算出省内跨市流动人口约226.3万人,市内跨县流动人口约174.2万人。可以看出,吉林省流动人口在数量上呈现的特点是:人数总数较大、省内流动是主流。
3.2.2吉林省省际流入人口
从全国四大经济区(中部、东部、西部和东北)对吉林省的流入数量来看,东北地区流入数量最大(不包括吉省省内流动人口),六普(2010)时已达到19.4万人,占流入总数的42.6%;东部十省(市)次之,为11.4万人,占24.95%;西部和中部地区分居三、四位,分别占16.81%、15.49%。从各省市区的情况来看,黑龙江(占
28.6%)、辽宁(占 13.99%)、山东(占 9.76%)、内蒙古(占 7.61%)、河南(占 5.62%)、河北(占
4.47%)流入人口皆超过两万人,六省区流入人口占到全部外省流入人口的七成以上。西藏、宁夏、上海流入人数最少,流入人口皆低于 1000
人。从流入人口的增长情况来看,四大经济区中西部经济区增速最快,十年内增长了79.19%;中部经济区次之,增长幅度也达到64.45%;东北经济区和东部经济区的增长幅度分别为47.7%和25.36%。受流入人数增长幅度变动影响,西部经济区在吉流入人口占吉林省全部省外流入人口的比重十年间增长了近3个百分点,而东部和东北地区则出现了小幅下降。
3.2.3流动人口学历水平状况
下图是利用吉林省六普数据和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抽样调查数据绘制的吉林省流动人口(包括省际和省内流动)和常住人口学历对比情况。可以看出,与常住人口相比,省内流动人口教育水平最大的特点是组别集中性:流动人口小学学历及文盲比重远低于常住人口,与此同时,流动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仅为
6.96%,远低于常住人口的 10.43%。绝大多数流动人口的学历水平集中在初中层次(63.42%)。
吉林省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学历比较图
3.3辽宁省人口流动情况
3.3.1辽宁省跨省人口流动情况
2010年以来,跨省流动人口一直是辽宁省流动人口的主体。2013年监测跨省流动的占66.4%,高于2012年的63%和2011年的56.5%,持续走高。省内跨市流动的占23.7%,市内跨县的占9.9%。辽宁的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的占66.4%,其中来自黑龙江和吉林分别占21.6%和10.5%,明显高于其他各省。
3.3.2流动人口学历水平情况
2013年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仍然以初中为主,相比以往没有变化。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为55.5%,2012年为54.8%,2011年为54.5%;其次是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5.9%,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9%。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年,与2012年相比,高出0.2年,与2011年持平。
4省际人口流动对省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定性分析
省际人口大规模流动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流动人口逐渐成为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在省际人口流动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处于不同地位的省份会受到人口流动的不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