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凯恩斯看盘:指数越往上走越要控制仓位

(2007-08-22 16:59:39)
标签:

证券/理财

分类: 凯恩斯看盘
 

本博完全免费,不提供QQ、联系电话,不招收会员,不指导您操作,不与您分成,不回复消息,不再推荐股票,本博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作参考,据此操作,后果自负!

 

今天是8月22日星期三,大盘的走势比我想象的要强的多,和前几次加息一样,大盘借利空消息低开高走,强势特征明显,从今天出现利空消息而大涨来看,这也显示市场中机构做多的信心,从今天众多含H股的基金重仓股不惧怕利空打击来看,散户的时代真的结束了。今天早盘大幅低开,但是在买盘的推动下随即反弹,沪市开盘4876.35点,最高4999.19点、收盘于4980.08点、涨幅0.50%、成交1621.98亿元。深成指开盘16704.93点,收盘于17331.99点、涨幅2.8%、成交958.7亿元。今天成交量有所放大,这显示指数越往上走分歧越大,量能逐步放大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板块方面,造纸、酒类等板块表现不错。

市场接近5000点后,有恐高情绪是正常的,因为大家都失去了目标,虽然今天最终没有突破5000点,但是明天突破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从部分二线蓝筹表现来看,后市有望继续盘升.

中国央行再次突然加息,同时调高存、贷款比率,希望能够抑制通胀压力,但是加息的力度仍然是象征性的,既没有改变负利率现状,也没有改变原有的加息幅度,这使得市场对行情的预期仍然向上。从去年开始为了调控越来越火暴的股市加了几次利息了,本来想吸引人们把钱存在银行,可股市的持续走牛,使人们对把钱存银行失去了兴趣,今年通货膨胀率又特别高,银行即使再加息,也是负利率,在股市博一博还有可能超过通货膨胀率,虽然大部分人可能是不赚或者亏损的,但是大家赌一把的心态是很重的,所以我们看到,即使连续的加息,仍旧不影响股市走牛,昨天的加息,短期可能促使大盘出现更快的加速上涨,但是加速上涨后的回落也是我们要重点小心的,短线操作的朋友,最近如果最近冲过5000点到5100点,还是建议控制仓位在50%以下,短线如果收盘跌破7天止赢线减仓.后期跌到工作线附近低吸。

对于做中线的朋友,只要收盘站在工作线上就可以持股不动,明天大概在4730点附近(大家可以以14/18天线为工作线),上证指数箱体:箱底4875箱顶5113 ,强支撑位4909(今天再次冲过阻力位将变成强支撑),阻力位5011 出货线5045 . 中线沪指可以看箱顶。到了出货线附近,大家可以主动的撤退战略,例如采取逐步减仓战略5000减50%,5100点减30%,5200清仓。

对于长线操作的朋友,大家坚持价值投资就可以了,从长期来看,股价围绕价值波动的,中国宏观经济向好趋势未变,人民币升值不完,牛市不会轻易结束。继续送大家四句话:顺势而为,高抛低吸,知止有得,现金为王

后市如果后期继续上涨,建议大家多关注2-8的8部分或者等跌到工作线附近低吸2部分,在一轮牛市中所有股票都要涨的,只有所有股票都涨了,行情才会在快乐中结束。

 

今天影响股市的新闻点评:

第一,加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8月22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加息的目的是“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不是针对股市。不过这次加息的时间还是出人意料,对短期市场心理还是有一定冲击。大家注意,以前我们分析过,大幅度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最近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非常大,我们的利率不会超过美国的,这是个顶,一旦美联储降息我们加息,则国外热钱流进的速度必然加快,热钱将主要由三种流向:放入银行成为储蓄;投资到房地产;第三是投资到股市,而后两者会是资金的主要流向,今天万科公告准备公开增发A股,从流动性过剩的角度来看, 房地产行业在未来仍将有大的发展,特别是龙头企业,建议大家下半年继续关注。

第二,散户申购基金热情高涨:这是好事,也是坏事,目前基金是散户入市的主渠道,大家密切关注基金重仓股的表现,同时大家也要看到基金一般买的都是适合大资金进出的蓝筹股,现在很多蓝筹已经高高在上,大家不要对基金下半年的业绩报太高的希望。

第三,投资境外股市的门槛为10万元人民币。据说内地居民可在本月内透过天津的试点直接投资港股,入场费约为10万元,但是不能直接认购在港发行的新股,这样来看个人直接投资港股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非常有限,更不会对国内资本市场产生大的冲击,所以我的担心可能过于悲观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