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瑜伽游学漫记(6)瑞诗凯诗

标签:
瑜伽 |
分类: 瑜伽杂记:于伽的教练手记 |
Rishkesh瑞诗凯诗在印度属于北印度的Uttaranchai北安愉尔邦,听说这里和彼得鲁茨修行过的Himalaya喜马拉雅的山中圣地一样的味道,所以后来这里便行了修行者之城了。
但实际上,这里并不是什么深山老林,海拨只有356米,也不是可以看见高耸的雪山的地方。但这里却是瑜伽的故乡。瑞诗凯诗坐落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入口处,三面环山,印度人心中神圣的母亲河——恒河就从山间蜿蜒流过。比起印度其他城市,这座小城空气清新,居民较少,宁静而带有神秘气氛。很多西方人为了学习瑜伽,特意在这里长期居住。
我个人把瑞诗凯诗分成三个部分:Rishkesh City、Ram Jhula和Laxman Jhula三部分。Rishkesh City相当于瑞诗凯诗的城市,而Ram Jhula和Laxman Jhula相当于瑞诗凯诗城下面的二个镇,这两个地方都是以两座桥来命名的。大部分人是住在Ram Jhula镇上。Rishkesh City镇上(集市区),比较脏乱,是他们当地人主要居住的地方,也是买日常用品最便宜的地方,Ram Jhula和Laxman Jhula是圣地,也就是旅游区,外国人多数集中在这里,它们的店铺、街道、餐厅基本差不多,并且各有一座恒河桥。但不同的是瑜伽学校主要集中在Ram Jhula。因此,大多数居住在Ram Jhula的人是为了瑜伽而来,而居住在Laxman Jhula的人大多数是旅游或别的目的而来。所以,在这两个看似相同的地方感受却会大不一样,但这二个部分相隔很近,大家散步二十多分钟就可以到达另一部分,感受不一样。
Ram Jhula镇因为居住的人比较多,所以比较热闹,而相对来讲,恒河上游的Laxman Jhula镇就比较安静。如果打个比方的话,Ram Jhula镇像中国的丽江古镇,而Laxman Jhula镇像是束河古镇。Ram Jhula临恒河而建,背靠群山。沿河的地方,都是各个Ashram,也就是道场。
圣城每一个重要地标的名讳,都引自经典,容不得随心所欲。罗摩(Rama),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男主人公,十车王的长子,毗湿奴的第7次化身。他本应继承王位,却不幸惨遭流放长达14年;在森林中妻子悉多又被罗刹王劫走,幸得神猴哈奴曼相助,才消灭了罗刹救回悉多,重返京师登基加冕,后来被尊奉为印度教的神明。“罗摩崇拜”在印度民间一度盛行,信奉者认为默念罗摩名号即可逢凶化吉。而拉克西曼(Laxman)则是罗摩的兄弟,放逐时的陪伴者。在世俗的命名中,人们还是让他们如此靠近,守望相助。《罗摩衍那》记载,当年罗摩和他的兄弟放逐草野,就是由这两个地方越过恒河,得以潜入喜马拉雅深山之中,潜心证悟。
瑞诗凯诗之所以名扬西方世界,却是因为约翰·列侬和其“甲壳虫”乐队20世纪60年代在此的精神寻觅,虽然现在“甲壳虫”乐队的静修中心早已不复存在,后嬉皮主义者还是追随至此,追忆已逝的梦想年代。
小贴士1:
小贴士2:饮水:印度的卫生状况不好,水质很差,游客一定要喝瓶装水。这里西方游客较多,服务设施较完善,一般非酒精性、非刺激性饮料都可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