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是雷动天下廖思迪的生日,当天我刚好在北京,并参加了为思迪而举行的三十大寿庆祝大派对。派对在西三环边上的一所高级饭馆里举行,筵开八席,是思迪的哥哥廖杰迈为他的爱妹而筹办的一场盛会。与会者除了雷动天下的全体员工外,还有思迪多年来的好伴侣刘峥洋和双方家长,以及各方友好亲朋;吃饭、喝酒、唱歌、游戏、切蛋糕不在话下,最有意思是,思迪的好朋友和长辈们(包括她儿时学校里的舞蹈老师)都纷纷发表对思迪成长的感想,场景热烈又温馨。
三十岁,是人生里最重要的转捩点。
二十岁的时候,还是年少轻狂,眼前无限美景,加上身体发育旺盛,似乎有着无穷精力和可能性,所以二十岁的生日,大多数人都是热烈狂欢,甚至在酒精影响的状态中,迷糊度过。
四十岁时,人生的路子方向大抵已定,能做什么,不能做到什么,心里早就有数,朋友间相聚庆祝,往往无言,如果你认为自己生活得还可以,可是在前面还有一大段路要走,是否能保持今天的成就?如果自觉不够成功,那四十岁那天的一场聚会,便是苦酒满杯。
我在两年前渡过五十岁的生日,在美国华盛顿的肯尼地中心,三个舞团破天荒同台演出,四十多位我至爱的舞者围绕身边,应该无憾吧?心里却是飘着,找不着落脚点,因为看见舞者们在舞台上如太阳如月亮般的风姿,知道这一切都已经离开自己,再不属于自己。
我希望我的六十岁能过得坦然,没有太多的欲望,还能够看见孩子们的风情贯满我的舞台,但原来的孩子们也应该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吧!
所以,三十岁,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啊!
可能中国的舞台有种奇怪的错误气息,不断伤害我们优秀的舞者和艺术家,使他们太早夭折。在那里,舞者三十岁就成了老演员,自愿或被迫离开舞台,让位给那些更惹火的年青少艾。
可是那些年青的那里知道什么是‘舞蹈’啊!我在二十岁渡过那个迷糊的生日后,整天只知道把腿踢得再高一点,转圈转得再多一点,动作做得再溜一点,好不容易知道了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已经是三十岁的人了!
三十岁,才真正经历过爱和失去爱,和人生起码的生、离、死、别。可能因为身体不再过于燥动,于是心才得以不再浮躁,可以安静下来细味生命和生活。可三十岁的身体机能还在巅峰,懂得了生命中许多得失和爱恨,动作才分得清缓急和轻重。我的三十岁,是我真正对舞蹈登堂入室的时候。
可在中国,我却看见太多舞者还没有踏进舞蹈艺术的门槛,便过早地离开了舞台。
因此我特别开心,看见思迪和她的家人朋友们,一起快乐地庆祝她的三十岁,并满满当当,气势如虹地跨进人生中最辉煌的舞蹈时刻。美国的玛莎.格蓝姆(Martha
Graham)75岁才离开舞台,古巴的阿丽莎.阿朗素(Alicia
Alonso)68岁还是古巴国家芭蕾舞团的台柱,英国的玛歌.芳婷(Margot
Fonteyn)
在45岁到60岁之间成就了她芭蕾舞表演事业的第二春。我不知道思迪可以走多久,走多远,只是知道,在此刻中国的舞台上,最低限度我们又多了一位真正的艺术舞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