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网络、电视上看到名人甩大牌、摆架子的消息,说明名人摆架子的事情确实经常发生。看到的和听到的多了,我们或许已经见怪不怪了,或许认为凡是名人都会摆架子,“架子”乃名人之品牌标志。
是否这样呢?
我见到的名人“架子”
中国广电学会电视编辑记者培训中心。
偌大的会堂里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大家静静地等待着一位心目中的偶像人物到来。这位偶像人物天天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上,有人这样说他的主持:“皱着眉头;面部表情凝重;标新立异的修辞;咄咄逼人的口气;专家一样的评论;学者一般的反问;最后提出完全代表自己意愿的希望与思索。”根据安排,今天上午他给我们讲课,时间是上午8.30,可是现在已经8.50,还没见他人影。
他是名人,也摆架子?我们焦急等待着。
“白岩松!”有人惊呼。
我们齐刷刷转过头去,看见了白岩松从会堂的后门走来,带着歉意的微笑,边走边向我们挥手示意,嘴里说着:“对不起,迟到了。”
会堂安静下来,我们的目光又齐刷刷盯向讲台。白岩松穿着一件蓝色休闲衣服,敞着领口,很随意的样子。他拨了一下话
筒:“各位同学,不好意思,新闻是讲时效性的,可是我今天迟到了,因为没想到今天车会堵这么厉害,来迟了,让大家久等了,对不起!”
台下鼓掌。我看到他说这话的神态是严肃的庄重的,就象他平时主持节目那样一丝不苟,我也使劲鼓掌。
白岩松从国际国内电视的历史、现状与走向,深刻、生动地分析了电视的未来趋向,总的感觉他的观念新颖前卫、思维清晰敏捷,给我们这些基层同行以启迪。演讲完后,白岩松又对他迟到的事表示歉意,台下再次响起热烈掌声。我没想到,一位全国知晓的名人,竟然对因特殊情况而迟到的半个小时耿耿于怀,我忽然想到了平常了解到的名人“架子”。
这就是名人的“架子”吗?
接下来是签名。台下的我们都是白岩松的粉丝、玉米、追星族,大家哄地一下围了上去,请白岩松签名。许多人都买了白岩松著的《痛,并快乐着》,拿着书请他签名。我有些迟疑:没买他的书,只带了一个笔记本,能签吗?看到白岩松来者不拒,我也上去试试。我坐到白岩松身边说:“我没买你的书。”白岩松说:“没关系的。”随手拿过我的笔记本,在上面沙沙沙写下“白岩松”三个字。照相机噼噼啪啪响着,白岩松泰然面对。
这就是名人的“架子”。

参加培训人员合影 .
2000-4-30
中央电视台演播厅,《实话实说》节目录制现场。
作为应邀参加节目录制的现场观众,我们等待着又一位央视名人的出现。
崔永元来了,是眯笑着一双小眼睛上来的。小崔先向现场观众鞠了一躬,很轻松地说了一段开场白,然后请上了本期节目的嘉宾——古建筑保护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接下来的访谈自然是轻松、幽默和充满趣味的,正如我们后来在电视上看到的节目一样,给人以愉悦、思考和警醒。
节目录制结束,现场观众又蜂拥而上,急着与小崔合影。小崔站在那里,一一与人合影,没有半点不耐烦的意思。一阵阵闪光灯刺激下,我看见小崔眯笑的眼睛更小了。有一位同行上去时不小心踩着了东西,身体倒向小崔那边,差点摔倒。只见小崔迅速扶住,然后不经意地说:“小心哦,摔坏了我可赔不起。”周围一片笑声。不知为何,一句平常的话,从小崔嘴里说出来就会引来笑声。
这是无拘无束的笑声,这是平起平坐的笑声,这是没有距离感的笑声,这是打成了一片的笑声。
我再次感受名人的“架子”。
告示
天气转凉了,朋友们忙于事务不来纳凉喝茶了,
独脚戏难唱啊,所以夏天特产“纳凉闲话”告一段
落。
不纳凉了,可是嘴还长在身上,所以闲话还是
要说的,只是换个场所而已。
衷心感谢曾经光临纳凉现场,喝了茶、捧了场
的朋友们。
“纳凉闲话”主持人
雨中绿叶
2007-8-20
点击查阅《纳凉闲话》系列:
《能否“男大当嫁”?》
《小便 别选错地方》
《有钱的滋味是啥样儿》
《人民币在大幅贬值?》(转载)
《20年后流行“光棍”》
《央视门口之怪现象》
《老徐一根头发值多少钱》
《我想给自己涨工资》
《怀念塞里木湖的水》
《“狗不理”的别样味道》
《一群作家与一个屁》
《这杯酒 是该喝》
《情感踩在火山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