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地产“潜规则”

(2007-12-03 06:35:57)
标签:

房产/置业

房地产

企业

潜规则

做亏

徽湖

  在07年福布斯发布的中国富翁排行榜中,前10名中有6人的公司是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在20名中,有将近80%的人涉及房地产业务。这样的数据证明,中国近年来富翁人数急增,财富值呈几何级飙升,要得益于房地产这个创富“加速器”。

 

  房地产企业一直被冠以“经济支柱、发展龙头”,作为高利润的代名词无可质疑。但是在官方统计数据里开发商的表现确让人大跌眼镜,根据近日北京市统计部门发布的统计报告:06年全市房地产业行业收入为2235.6亿元,利润“高达”175.9亿元,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亏损率达到了52.8%。(详情见11月30新京报)在这组数据中,房地产企业将近有一半多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同时全行业的利润率也就7.8%,远低于其他行业平均获利水准。

 

  如果单纯从上述数据来分析,看来中国的开发商比窦娥还冤,凭什么把暴利、暴敛国民财富这样的帽子扣在开发商头上。你看这个行业还有一半多的企业处于“亏损”的水深火热中,行业平均利润率还不到2位数的百分点。动不动就说我们利润高达百分百真是“弥天大谎”。企业亏损面积大,利润率不高,一位著名的商会领导人给出的解释是:早拿地的开发商负债可能较少,晚拿地的负债会多一些。你看解释的多明确,那就是由于土地价格贵了,开发商成本增加了,因此亏损企业多了,企业亏损的最重要原因是因为拿地成本增加了。这位领导我估计不是住在国家给分的福利房里,或开发商赠送的别墅里,反正他避开了房价上涨这个因素。

 

  利润率低,企业过半亏损,这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真相?我想谁也不会相信这个事实,最起码每年那么多房地产老板们能够上富豪榜就是典型的反证。02年北京市房地产注册企业是5000多家,现在的数字则增长到2万家。既然亏损严重,为什么资本还“万众争过独木桥”,企业数量在短短5年内连续翻番呢?

 

  笔者认识深圳一家私营房地产公司的CFO,这位老兄年薪百万,在其工作领域,如何每年把企业或单个项目利润做薄、甚至做亏是考核其工作业绩是否出色的最重要标准。这位老兄的老板让其记住一句重要的名言:“我们做企业,一定要给自己打工,一定不要给国家打工”。确实,如果企业利润“如实”体现在帐本上,巨额的税收会让开发商的“暴利”蛋糕被割掉一大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的都敢做亏,在每年地方税务局公布的纳税大户名单中,不乏有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身影。但是仔细查看一下名单,这些开发商大都具备国企背景。反正都是国家的,交给谁不一样,这样的企业相比都比较老实。

 

  但是在私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中,“做亏”的身影就比比皆是了,其手段之丰富性、技术之高明,我想用一本红楼梦的笔墨也书写不完,在这其中下的功夫,远比如何制造出环保节能的好房子,如何让大众受惠终生要用心的多。通常在人们印象中,开发商企业的决策者有最重要的两件事情要做:一是拿地;二是融资。其实大众忽略了他们还有一项更艰巨的任务,那就是一定要把企业“做亏”或收支持平,这好比演艺圈内人所共知的“潜规则”。

 

  现在来看,开发商掩耳盗铃的“潜规则”为社会大众所不齿,但是我们的行业管理者们却视而不见,甚至听之任之。是因为有裙带的私人利益关系,还是因为事不关己而高高挂起呢?试想房地产业的财务监督机制和审计制度是不是该更新换代了,对于那些无良、无责的管理者们是不是该“换血”了。只有制度完善无漏洞、监管审查有力了,这些房地产行业的大“硕鼠”们才不敢光天化日下大行其“潜规则”,以达到窃取国民财富之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