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春节习俗文化 |
分类: 冰城驿站-我的家乡 |
落红满地无人扫 留待明日映春晖
皮皮/文
又是一年的除夕之夜,临近午夜,正是焰火满天。记得小时候想看焰火,必须要到松花江畔,可如今,自家里也可以放焰火了,只是不如人家庆祝活动的焰火大型壮观。
小时候过年,是一年中的期盼,过年可以穿妈妈做的新绵鞋,可以连续吃好几天细粮。离过年还有个把月呢,大家就开始忙年了,家里会借来石磨拉黄米包粘豆包。谁家杀猪了去称几斤肥肉,肉越肥越值钱,买回来把肥肉靠成荤油留着做菜用,瘦的留着做肉汆子拌凉菜。屋子是必须要收拾的,用白石灰水刷墙,用报纸糊棚,再在门上贴上对联,水缸倒贴上福字,家里便焕然一新,年味也就浓了。农历三十这一天,小姑娘们头上扎上鲜艳的头绫子,小小子们提上爸爸给糊的小灯笼,满街乱跑,整个屯子充满了生机。
那时候没有电视,除夕夜,家家团圆在一起包饺子,打扑克,吃着自家抄的瓜子和花生,喝着过年才会买的散包茶叶,一家人其乐融融。家里会花上几元钱买上几挂小鞭和双响子,小鞭舍不得成挂放,要拆开来一个一个地放,有的小孩家里给买了个头大一点的鞭炮,会拿出来显摆,于是,其他小朋友就会投去羡慕的目光。初一一大早,小辈们都到长辈家拜年,邻居们碰面时第一句话都是“过年好”。
那时候的春节,过的朴素而快乐。
如今的日子,不用盼春节就可以穿新衣了,平时都不知道想吃什么了。春节的鞭炮越来越响了,年味越来越淡了,年过得越来越累了。
早上醒来,街道和房前屋后满地都是鞭炮的碎屑,整个城市仍残留着战争般的硝烟味道。满地落红寂寞而灿烂,宣告着又一个春天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