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哈尔滨市香坊区白毛将军府文化 |
分类: 冰城驿站-我的家乡 |
窗前有座百年建筑-白毛将军府
皮皮/文
搬来白毛小区已有两年多了,每天清晨拉开窗帘,占满视野的是一座俄式建筑-白毛将军府,这座百年建筑在城市的角落里,静静地诉说着哈尔滨百年沧桑的历史。
白毛将军府原称霍尔瓦特将军府,位于今香坊区卫生街南端,建于1903年,工程由当时上号(东香坊)大财主、俄文翻译张某承建,上世纪20年代成为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德·列·霍尔瓦特将军的府邸。此人因头发白,被百姓称为“白毛将军”,其府邸被称为“白毛将军府”。
白毛将军府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楼高两层,为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门窗高大,外形刻有图案。府内设有住宅、办公室、会议室、会客厅、警卫室、地道、厨房、餐厅、仓库等,四周建有2米高的围墙,驻有一个哥萨克中队守卫。将军府四周建有华俄道胜银行、护路军司令部、铁路工程局司令部等。将军府正门台阶水磨石嵌黄铜文“SACVE”(词义“保持荣誉”)。
霍尔瓦特将军府落成后,还将现香坊公园一带辟为霍尔瓦特庄园,占地15公顷,在此设立气象站、游艺室、菜园、球场、滑冰场等,供军政要员在此休憩。霍尔瓦特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开始对哈尔滨实行殖民统治。将军府成为霍尔瓦特召开军政会议、研究制定侵华政策,统治哈尔滨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被称为“哈尔滨的白宫”。
1920年3月,中国政府收回中东铁路主权之后,霍尔瓦特被赶下台,这座将军府由中国护路军收回,为护路军占用,此地驻有1个营的护路军。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后,被日本关东军占用,除住有日军之外,成为军用物资的储存地。
哈尔滨解放后,白毛将军府由政府收为国有,分给居民居住。1951年哈尔滨轴承厂建厂时被征用,此地建成哈轴家属区,称“白毛新区”。将军府于1972年改作哈轴承厂幼儿园,然后闲置。
21世纪初,随着香坊区西南部轴承家属区的开发改造,这座见证哈尔滨百年历史的白毛将军府遗址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不过因多年来保护措施不力,这里已遭到破坏,内部已经腐朽,成了废品收购站的仓库,但外部保存完好,仍能从外部依稀看出当年的显赫。在2004年开工的白毛小区二期工程中,区政府拟按照其历史原貌,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进行恢复性修缮,恢复其历史原貌,并拟更名为香坊历史文化展示馆,同时,在周边建设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香坊历史文化广场。2005年10月,白毛将军府修复完成,与之配套的香坊历史文化广场同时完工开放。临近2006年春节,有关部门对白毛将军府和香坊历史文化广场进行了灯饰亮化。入夜,将军府彩灯闪烁,广场上火树银花,白毛将军府在历经百年残喘后,迎来了它的第二次辉煌。

霍尔瓦特将军府落成后,还将现香坊公园一带辟为霍尔瓦特庄园,占地15公顷,在此设立气象站、游艺室、菜园、球场、滑冰场等,供军政要员在此休憩。霍尔瓦特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开始对哈尔滨实行殖民统治。将军府成为霍尔瓦特召开军政会议、研究制定侵华政策,统治哈尔滨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被称为“哈尔滨的白宫”。
1920年3月,中国政府收回中东铁路主权之后,霍尔瓦特被赶下台,这座将军府由中国护路军收回,为护路军占用,此地驻有1个营的护路军。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后,被日本关东军占用,除住有日军之外,成为军用物资的储存地。
哈尔滨解放后,白毛将军府由政府收为国有,分给居民居住。1951年哈尔滨轴承厂建厂时被征用,此地建成哈轴家属区,称“白毛新区”。将军府于1972年改作哈轴承厂幼儿园,然后闲置。
21世纪初,随着香坊区西南部轴承家属区的开发改造,这座见证哈尔滨百年历史的白毛将军府遗址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不过因多年来保护措施不力,这里已遭到破坏,内部已经腐朽,成了废品收购站的仓库,但外部保存完好,仍能从外部依稀看出当年的显赫。在2004年开工的白毛小区二期工程中,区政府拟按照其历史原貌,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进行恢复性修缮,恢复其历史原貌,并拟更名为香坊历史文化展示馆,同时,在周边建设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香坊历史文化广场。2005年10月,白毛将军府修复完成,与之配套的香坊历史文化广场同时完工开放。临近2006年春节,有关部门对白毛将军府和香坊历史文化广场进行了灯饰亮化。入夜,将军府彩灯闪烁,广场上火树银花,白毛将军府在历经百年残喘后,迎来了它的第二次辉煌。
香坊历史文化展示馆设计效果图(本博资料片)
修复中的白毛将军府工地(本博资料片)
修复一新的白毛将军府(本博资料片)
春雪后的白毛将军府宛若童话世界(本博资料片)
两年后,白毛将军府没能成为诉说香坊百年历史的香坊历史文化展示馆,两块老干部局和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牌子挂在了大门上。由于门前的香坊历史文化广场管理不善,一些刻有香坊百年历史的浮雕和圆柱及其他设施破损严重,白毛将军府重又流露出落寞的眼神。
今天的香坊历史文化广场设施破损严重(图一)
今天的香坊历史文化广场设施破损严重(图二)
和哈尔滨东北电影院等弥足珍贵的老建筑一样,这些逝去的、留下的百年老建筑和老故事,像一帧帧泛黄的老照片,成为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一段段难以割舍的永恒回忆。这些老建筑一批批或在文革浩劫中折戟沉沙,或在商战大潮中苟延残喘。一个城市的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人文历史的厚重积淀,拯救这些历史建筑,开发老哈尔滨的人文旅游资源,打出城市特有的文化名片,成为老哈尔滨人心痛的遗梦。
[相关链接]
前一篇:《名师高徒》,强颜欢笑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