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版“神奇公式”绩效验证

标签:
杂谈 |
分类: 工作思路 |
使用乔尔-格林布拉特精确版“神奇公式”的两个排序公式:
1 EBIT/(净流动资本+净固定资本)
2 EBIT/(市值+净有息负债)
对A股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在每年的年报公布后(年报截止日期每年4月30日)建立综合排名前30的一揽子股票组合,分别持有一年、两年、三年后卖出,与同期指数对比,做绩效分析。结果如下:
http://s7/middle/4c36db8fn8249d43e7f76&690
上表可见:
在11组一年期数据中,神奇公式仅有1组略微跑输大盘(-3.72%);年均收益:指数18.55%,神奇公式39.40%;
在10组两年期数据中,神奇公式全部跑赢大盘;两年平均收益:指数34.87%,神奇公式87.04%;
在 9组三年期数据中,神奇公式仅有1组略微跑输大盘(-3.07%);三年平均收益:指数42.43%,神奇111.36%;
下图为11年期,持有一年期神奇公式股票组合,与持有一年期上证指数的绩效对比图:
http://s3/middle/4c36db8fn736dcc6eabd2&690
上图可见,长期持有指数基金,收益与GDP的增长速度相仿,年化收益可以达到9.5%,而长期持有神奇公式的股票组合,平均收益每年超过指数基金13.5%。
精确版神奇公式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 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无法计算EBIT,因为息差是主要收入来源,息税前收益是无法体现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可能这就是格林布拉特说神奇公式计算中要去除“金融企业”的原因吧。
2 中国的建筑企业、地产企业以及部分商业流通企业大多使用供应商的钱修路、盖房、进货,因此“EBIT/(净流动资产+净固定资产)”常常是负数,理论上应该把这些企业排在最前面,但实际上这样的企业会不会有问题?比如说财务杠杆极高、利润偏低....?如何合理评估这类企业的风险?
总结和其他:
1 通过数次的模拟,确信“神奇公式”选股方法在A股市场适用。
2 具体使用过程中,除了公式计算以外,要具体分析利润趋势、销售收入趋势等因素,正常EBIT的估算是方法的精髓所在。
3 看了奥肖内西的《华尔街股市投资经典》后,对数据取点很谨慎,对有怀疑的数据点都做了双重验证,去除了不当数据,保证了结论的可信性。
本文作者小石希望与大家多多交流,共同进步,如需原始数据可给我留言或发邮件shixingming@hotmail.com。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ys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