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f 出发点– 3个基本假设
f 改善流程 – 3 个问题
f 思维流程-5 棵树
f 制约因素管理 – 5 个步骤
f 说服流程 – 6 个层面
f
f 解决方案– 8 个模块
TOC重要原则总结
1、任何系统的表现都受制于最薄弱的环节或制约因素。因此,要提升系统的业绩,必须首先提升最弱环节/制约因素的业绩;
2、制约因素不仅制约着有效产出,也决定库存和成本的水平;
3、为了实现持续改善(POOGI),我们必须遵循下列聚焦5步骤:
4、为了挖尽制约因素, 我们必须集中精力于那些能提升瓶颈单位有效产出(T/CU)最高的产品和服务项目;
5、所有问题(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都源于一个尚未解决的冲突。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找到一个不通过妥协打破冲突的方法;
6、冲突产生的根源往往是自相矛盾的规则或错误的假设;
7、因此,
糟糕的行为(能实现的目标更低)大都源自糟糕的考核方式。改变糟糕行为最快捷、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去改变造成它的那些规则……
8、当我们在5步骤中被“粘”住时,可以运用冲突图等TOC思维工具,去识别究竟要改变哪些旧规则及停止哪些行动,并利用TOC或其他的改善工具,如DMAIC(六西格玛)、精益等方法,来识别应该树立怎样的新规则及应该开始采取哪些新行动;
9、TOC识别出我们对复杂系统的许多错误假设(如:资源闲置是最大浪费),正是这些假设导致了自相矛盾的规则和衡量方式;
10、我们需要一种方法,从逻辑的必要性、充分性和优先顺序等方面,去识别这些假设的正误;
11、要判断局部改善的成效,唯一的办法是看它对系统整体所带来的影响
(对销售额、成本、库存和投资等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