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不要响应竞争对手的号召(有补充)
(2010-03-16 12:48:34)
标签:
孙子兵法华与华方法企业战略营销杂谈 |
作者:华杉
我发现太多企业经营者都有一个通病:死叮着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一出招他就急,马上得跟进一招,或针对一招。我把这毛病称为“响应竞争对手的号召”。
我常说我们是为消费者活着,而不是为竞争对手活着。心中要随时装着消费者,而不是装着竞争对手。
当你针对竞争对手出招,或推出针对竞争对手定位的产品的时候,其实你是在向所有的消费者表明,他才是权威,你的广告都替他打了。
行业里往往有一个大家都不注意的现象:由于所有人都盯着领先的第一品牌出招,所以行业里一半的广告费都是帮他打的。大家都怀着无比的斗志投入资源帮助第一品牌巩固地位。
好了,说说《孙子兵法》吧。
第六篇《虚实篇》: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让别人到咱这儿来,别咱往别人哪儿跑。谁先进入战场谁占便宜。把孙子的“先处战地”发展一下:先进入战场——先选择战场——先定义战场。
企业经营的核心是两个东西:产品结构和话语体系。老是推针对别人的产品,就掉进了别人的话语体系。在别人定义的话语体系里,你永远不可能赢。你和对方越象,越丢失了自己,等大梦醒来那天,资源已经打光了。
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投入到防备别人的资源越多,能真正作战的资源就越少。所以让竞争对手防备我们,好过我们去防备竞争对手。再说对手多着呢,针对每一家都出一招吗?
不要“响应竞争对手的号召”,不要跟着竞争对手起舞,不要针对竞争对手出招。心中随时装着消费者,而不是竞争对手,自己布局装天下。
2010年4月22日的补充:大公司要响应小公司的号召
刚看到“时尚美食”的一段留言:
曾经看到过宝洁的一句话:当竞争对手在关注我们的时候,我们在关注消费者!
补充一下我的意见:大公司要加快响应小公司的号召,小公司不要响应大公司的号召。
在跟进竞争对手这个问题上,小公司创新,大公司跟进,才是是标准的策略套路,而不是相反。
弱小者不能跟进强大者,哪怕在价格上低价跟进,也不能活到最后,开始时可能一时得逞,但最后都得给大公司收拾掉。因为低价策略最后拼的是规模和资源,永远是大公司有资源推出最低价产品,挤死了你,他照样有高端产品获得利润。
在同一路线下,强大者永远占便宜,稳操胜券。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的:时间对大国有利,所以小国必须主动进攻。
打个比方就像汽车拉力赛,一辆车排量是4.6,另一辆是2.0,都选择一条道,4.6的肯定战胜2.0的,所以2.0的必须选另一条道,才有胜的可能。那4.6的呢?就紧盯着2.0的,让你先走,你走那条道我就走那条道,最后一定赢你。
小公司的进攻必须是“侧翼战”,要创新,开创新品类,新价值,而且一定是高毛利率的产品,才能满足小规模和高营销费用的需要。
大公司呢,就是一旦看到小公司的创新成果,就赶紧跟进收取胜利果实。
举一个现实的例子:美的VS九阳
九阳开创了豆浆机的新品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美的跟进,宣称“豆浆机换代了”,成功挤进这个市场。时间对谁有利?对美的有利,美的的资源更大,战略腹地更大,运营成本更低。如果九阳不能主动发起新的进攻,回旋的余地就会越来越小。
大家都习惯眼光向上看,小公司盯着大公司,大公司盯着天上。事实上应该相反,要眼光向下,大公司盯着小公司。就像互联网的创新,能靠微软吗?能都跟着微软学吗?那就没有GG,没有FACEBOOK了。
本博文版权属华与华营销咨询公司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与华营销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