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宗室爵号清语考(简版)
(2012-12-13 15:25:45)
标签:
杂谈 |
清宗室爵号清语考(简版)
本文仅从各种档案里摘录出宗室爵号的清语,经过记录和分析来整体的看待清代宗室爵号的特点。又及,档案之中封号和谥号区分十分明确,故而只取封号,而谥号一概不取。
|
汉文封号 |
满文封号 |
满文含义 |
附注 |
|
显祖宣皇帝位下 |
|||
|
诚毅贝勒 |
cing baturu [注1] |
忠诚勇猛 |
第二房·穆尔哈齐 |
|
郑亲王 |
ujen |
重的、重要的 |
第三房·舒尔哈齐[注2] |
|
简郡王 |
kemungge |
节省的、有限的 |
郑亲王改号 |
|
敏郡王 |
ulhisu |
聪敏、善悟 |
郑亲王小宗 始祖勒度 |
|
笃义贝勒 |
joriktu [注3] |
有勇气的 |
第五房·巴雅喇 |
|
太祖高皇帝位下 |
|||
|
广略贝勒 |
argatu tumen |
万策 |
长房·褚英 |
|
安平贝勒 |
elehun |
安然的、心宽的 |
褚英大宗 始祖杜度 |
|
敬谨亲王 |
ginggun |
恭敬的 |
褚英小宗 始祖尼堪 |
|
礼王 |
doronggo |
有礼的、端庄的 |
第二房·代善 |
|
成亲王 |
mutebure |
成功、成就 |
礼亲王小宗 始祖岳托 |
|
克勤郡王 |
kicehe |
勤勉 |
成亲王改号 |
|
衍禧郡王 |
fengxengge |
有福的、有禄的 |
克勤郡王改号 |
|
平郡王 |
dahasu |
和顺、平和 |
衍禧郡王改号 |
|
颖亲王 |
sure |
聪明的、聪颖的 |
礼亲王小宗 始祖萨哈廉 |
|
顺承郡王 |
dahashvn |
顺从的、温顺的 |
颖亲王改号 |
|
谦郡王 |
gocishvn |
谦虚的 |
礼亲王小宗 始祖瓦克达 |
|
巽亲王 |
ijishvn |
老实的、和顺的 |
曾为礼亲王大宗 后降为小宗 始祖满达海 |
|
康亲王 |
nemgiyen |
温和的、温婉的 |
原礼亲王小宗 后承大宗 为礼亲王改号 |
|
饶余亲王 |
bayan |
富有的、有财的 |
第七房·阿巴泰 |
|
端重亲王 |
tob ujen jingji [注4] |
端重的 |
饶余亲王大宗 始祖博洛 后革爵降为庶流 |
|
安亲王 |
elhe |
平安的、安泰的 |
原饶余亲王小宗 后承大宗 |
|
僖郡王 |
olhoxon |
谨慎的、小心的 |
安亲王小宗 始祖经希 |
|
勤郡王 |
kicehe |
勤奋 |
安亲王小宗 始祖蕴端 |
|
武英亲王 |
baturu |
勇敢、英雄 |
第十二房·阿济格 |
|
睿亲王 |
mergen |
聪明的、贤哲的 |
第十四房·多尔衮 |
|
豫亲王 |
erke |
雄壮的、刚强的 |
第十五房·多铎 |
|
信郡王 |
akdun |
结实的、信实的 |
豫亲王改号 |
|
太宗文皇帝位下 |
|||
|
肃亲王 |
fafungga |
严格的、严肃的 |
长房·豪格 |
|
显亲王 |
iletu |
显赫的、明显的 |
肃亲王改号 |
|
温郡王 |
nemgiyen |
温和的、温婉的 |
肃亲王小宗 始祖猛峨 |
|
承泽亲王 |
kesingge |
有恩的、有造化的 |
第五房·硕塞 |
|
庄亲王 |
tob |
端正、公正 |
承泽亲王改号 |
|
惠郡王 |
fulehun |
恩惠的 |
承泽亲王小宗 始祖博翁果诺 |
|
襄亲王 |
tusangga |
有益的、有帮助的 |
第十一房·博穆博果尔 |
|
世祖章皇帝位下 |
|||
|
裕亲王 |
elgiyen |
丰富的、宽裕的 |
第二房·福全 |
|
荣亲王 |
wesihun |
高贵的、崇高的 |
第四房·(未有命皇子) |
|
恭亲王 |
gungnecuke |
恭敬的 |
第五房·常颖 |
|
纯亲王 |
gulu |
朴实的、纯正的 |
第七房·隆禧 |
|
圣祖仁皇帝脉下 |
|||
|
直郡王 |
sijirhvn |
正直的、直言的 |
长房·允褆 |
|
理亲王 |
giyangga |
有理的、合理的 |
第二房·允礽 |
|
诚亲王 |
unenggi |
诚实的 |
第三房·允祉 |
|
雍亲王 |
hvwaliyasun |
和蔼的、和睦的 |
第四房·胤禛 即后来之世宗 |
|
恒亲王 |
tomohonggo |
镇定的、稳重的 |
第五房·允祺 |
|
淳亲王 |
bolgo |
纯洁的、干净的 |
第七房·允祐 |
|
廉亲王 |
hanja |
廉洁 |
第八房·允禩 |
|
敦郡王 |
jiramin |
深厚的、丰厚的 |
第十房·允䄉 |
|
嘉郡王 |
dorolon |
礼仪、典礼 |
第十二房·允裪 |
|
履亲王 |
dorolon [注5] |
礼仪、典礼 |
嘉郡王改号 |
|
怡亲王 |
urgun |
快乐、喜庆 |
第十三房·允祥 |
|
宁郡王 |
elehun [注6] |
安宁的、心宽的 |
原怡亲王小宗 始祖弘晈 后承大宗 |
|
恂郡王 |
boljonggo |
简约的 |
第十四房·允禵 |
|
泰郡王 |
hafun |
直通、泰 |
恂郡王小宗 始祖弘春 |
|
愉郡王 |
hebengge |
好商量的、顺从的 |
第十五房·允禑 |
|
果亲王 |
kengse |
果断的 |
第十七房·允礼 |
|
慎郡王 |
ginggulehe |
谨慎的、小心的 |
第二十一房·允禧 |
|
諴亲王 |
yargiyangga |
真实的、确实的 |
第二十四房·允袐 |
|
世宗宪皇帝位下 |
|||
|
宝亲王 |
boobai |
宝贝 |
第四房·弘历 即后来之高宗 |
|
和亲王 |
hvwaliyaka |
和睦的、友好的 |
第五房·弘昼 |
|
高宗纯皇帝位下 |
|||
|
定亲王 |
tokton |
安定、坚定 |
长房·永璜 |
|
循郡王 |
julungga |
温和的 |
第三房·永璋 |
|
荣亲王 |
dengge |
光荣、荣光 |
第五房·永琪 |
|
质亲王 |
gungmin |
质(封谥专用词汇) |
第六房·永瑢 |
|
哲亲王 |
sultungga |
明哲的、聪慧的 |
第七房·永琮 |
|
仪亲王 |
yongsu |
礼仪 |
第八房·永璇 |
|
成亲王 |
mutengge |
有能力的、有才华的 |
第十一房·永瑆 |
|
嘉亲王 |
saicungga |
值得称颂的 |
第十五房·顒琰 即后来之仁宗 |
|
庆亲王 |
fengxen |
庆、禄 |
第十七房·永璘 |
|
仁宗睿皇帝位下 |
|||
|
穆郡王 |
cibsonggo |
静穆的 |
长房·(未有命皇子) |
|
智亲王 |
mergengge |
有智慧的 |
第二房·旻宁 即后来之宣宗 |
|
惇亲王 |
jiramin |
深厚的、厚的 |
第三房·绵恺 |
|
瑞亲王 |
sabingga |
祥瑞的 |
第四房·绵忻 |
|
端亲王 |
tab |
端正 |
瑞亲王改号 |
|
惠郡王 |
fulehun |
恩惠 |
第五房·绵愉 |
|
宣宗成皇帝位下 |
|||
|
顺郡王 |
ijishvn |
顺利、和顺 |
第二房·奕纲 |
|
慧郡王 |
ulhicungga |
善悟的、聪慧的 |
第三房·奕继 |
|
恭亲王 |
gungnecuke |
恭敬的 |
第六房·奕 |
|
醇亲王 |
gulu |
纯正的、朴实的 |
第七房·奕譞 |
|
钟郡王 |
ferguweng |
奇异的、祥瑞的 |
第八房·奕詥 |
|
孚郡王 |
unenggi |
诚实的 |
第九房·奕譓 |
ps:以上满文转写均使用穆林德夫转写法,为方便输入与阅读,穆式转写法的ū在文章内用v代替,穆式转写法的š用x代替。
注1:清代爵制定制之后,只有亲王、郡王拥有封号,贝勒及以下之宗室爵位只有谥号。穆尔哈齐之诚毅贝勒、巴雅喇之笃义贝勒、褚英之广略贝勒、杜度之安平贝勒,均是入关前封号,定于爵制之前,所以较为特殊。
注2:郑亲王的爵位实际上是从济尔哈朗开始的,舒尔哈齐死后追封“和硕庄亲王”(满文hoxoi ambalinggv cin wang),档案显示庄为谥号,故而在此权作为郑亲王的始祖看待。
注3:清代入关之前的封号常用蒙古语,如诚毅之“cing”、笃义之“joriktu”,均是蒙语词汇。
注4:端重亲王封号比较复杂,清中后期的宗人府档记录为“tob ujen”,而《清代宗室亲王之封谥》(程大鲲)里作“jingji”,后者没有标明资料出处,笔者怀疑是清初的写法。不过说到底,“tob ujen”和“jingji”词义基本是相同的。
注5:允裪的封号很有趣,他本封嘉郡王,后来改为履郡王、履亲王,但是满文并未改变,这点在清代也是比较特殊的一例。
注6:宁郡王与钟郡王之封号,笔者手头资料内没有相关信息。幸运的是,《清代宗室郡王封谥考》(程大鲲)一文内记录了这两个封号。但是程文内,宁郡王作“alehun”,钟郡王作“ferguwang”,完全不符合满文阴阳性规范,疑似是转写或者识别出现错误。笔者在相信程文内容的前提下,根据满语发音,推测出宁郡王为“elehun”而钟郡王为“ferguweng”,不过具体是否如是,还要以后见到档案再进一步核实。
在整理了清代宗室封号清语之后,大致有以下几个内容的总结:
其一·封号与谥号的不同
很多人物的封谥不是十分好区分,或者说,清代在追封一些王爵的时候,对于封谥的区别本身就不严谨。比如说,宣宗道光帝长子奕纬,追封隐志郡王,次子奕纲,追封顺和郡王,第三子奕继,追封慧质郡王。从表面来看,这哥儿仨的封谥很相似,肯定有人认为三者的封号依次为隐、顺、慧,而事实上,奕纬的隐志二字均是谥号。
其二·同封号的满文同一性
同样一个汉字,用于谥号的时候,满文基本相同。而用于封号的时候,满文则不一定相同,反之,满文的封号相同,汉字则不一定相同,这是清代的特点。
一方面满汉用字十分不同,而另一方面,满汉用字时的寓意似乎也不一定相似。
其三·封号的雷同性
清代封号均是由皇帝给予的,所以这种封号一来有着评价的意义,二来是否含有期望或者警戒的含义,笔者不敢妄测。而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宗王的封号,本身似乎有着“一代一号”的习惯,这似乎是入关之前“封号”的特点,即根据各代王爷的品行给予当代的封号,而并非华夏王朝的传代思想。清初肃亲王改显亲王、豫亲王改信郡王、郑亲王改简亲王等,都是这种习惯的体现,只不过在康熙朝之后,就遵从了华夏王朝的封爵习惯,开始传承王号。
其四·封号的满汉本位关系
与清代整体的满汉语言本位关系相一致,清代封号的满本位或者汉本位,也是遵从一种“从满到汉”的发展。清初时,诸王的封号应该皆是先有满文,之后才对应含义去翻译汉文,而到了晚清时期,诸王的封号则大多是先有汉文,而后又再去对应满文。
具体是从什么时期开始,宗室封号进入了汉本位,我们从这些资料上来看,并不能确定,但是从笔者初步推断来看,很有可能是在世宗雍正帝前后所达成的,而高宗之前的宝亲王封号,很有可能就是一个汉本位的封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