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莎拉·布特曼:东西方绝佳搭配?

标签:
奥运主题曲刘欢莎拉布莱曼东西方组合 |
分类: 热点话题 |
欢莎搭配——奥运听视觉盛宴的最大期望
张放
刘欢,从他最初出的专辑开始,就注定给人一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印象,在那个所谓的娱乐圈中出类拔萃。他之于娱乐圈,总让人想到毕业于燕京大学英语系的孙道临之于电影圈。他们将注定在那个缺少文化底蕴的地方,发出最强烈的光。
刘欢,60后的最让人骄傲的代表,终于在沉寂些时日之后,注定要在马上召开的奥运会开幕式上大放异彩。只要一直跟随着他的创作足迹来看,就一定会这样说:他写过的歌,中国娱乐圈里,少有人能与之相比,没有故作高深,更没有假装摇滚,也没有刻意沧桑,他创作出来的每首歌,几乎都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的真挚流露。他就如英国披头士乐队中的列侬一样,永远在60后一代人的最前面,再多走出了一小步,再多成熟了一小点,再多发出了还未被人发现的美丽音色。
刘欢,因他对音乐的专注,也更因他具备的文化底蕴与学识功底,使他成为中国歌声的名片,向世界传送。任何人,都无法替代。
莎拉·布莱特曼,可能很多只到卡拉OK歌厅里嚎唱的国人不一定熟悉。甚至有人连她怎么一下子成为中国人开百年不遇的奥运会开幕式时,为什么要邀请她来,感到困惑与不解。
她不仅仅是个歌唱家,也是词曲作家,还是个舞蹈家。她与西方最负盛名的音乐人A·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成为搭档。而韦伯的很多音乐作品,在西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韦伯在西方音乐界的地位,有如教父。我在这里点几首他写的歌名,大家可能就知道了:《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音乐剧《猫》中的诸多歌曲,如Memory,《歌剧魅影》中的“The Music of the Night”等诸多歌曲,这些均出自其手。也许,有人会说,看了这些,我还是不熟悉其人。那就在互联网上找一下这些歌曲,播放一下旋律,我敢说,一下子,会有很多人说,这旋律我听过。
莎拉·布莱特曼于1984年,与这位西方音乐教父结了婚。不过,婚姻维持了6年时间,不算短了,呵呵,两人离婚。婚后仍然是好朋友,还有合作关系。比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主题歌就是由韦伯应邀创作,由莎拉·布莱特曼与卡莱拉斯一起演唱的。
莎拉到目前为止,在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赢得了超过150多张金唱片奖和白金唱片大奖。她的专辑在全世界的发行总数已经达到2600万张。
那么,她是怎么认识韦伯的呢?1981年,莎拉为争夺《猫》中的重要演唱角色,去参加面试,并获得成功。她就是在接下来的排练中,结识了成为自己丈夫的那位音乐教父。韦伯因为爱情的力量,不断地为其量身定做写了好几部响誉整个西方世界的音乐剧。这其中包括《歌剧魅影》音乐剧。据西方媒体报道,美国百老汇要上演这出音乐剧,但韦伯说,如果莎拉不演剧中主人公,那么,他就拒绝百老汇上演这出剧的要求。足见这位音乐教父是多么看重莎拉对于《歌剧魅影》的意义。
莎拉·布莱特曼的声音极具金属感(感兴趣的人,可以点击本文后来的Windows Media Player仔细听听),她在与意大利伟大的盲人歌唱家波切利一切合唱“Time To Say Goodbye”时,几乎把最伤感与最悲壮的爱情感受,都表达到了极致。如果说她的声音是来自天籁,凡听过她演唱这首歌,大概不会有太多的人反对。
1997年,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网的PBS电视台,为她和波切利一块到美国巡回演唱会“Time To Say Goodbye”做了一档专题节目播出,使她在美国大获成功。接着,她又回到堪与美国卡内基音乐厅相媲美的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属于自己的公共广播节目,震撼整个欧洲。据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说,我们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节目的最后结尾的音乐,就取自这首“Time To Say Goodbye”。我不怎么看那个节目,看也看不到尾,所以到目前为止,这事情只算是道听途说,并未得到证实。如果属实,那说明,一是这首歌曲的旋律太震撼人了,另外,也说明中央电视台节目制作人对音乐的品位定位要求太高,实在从国内自己的音乐创作者的作品中,弄不到可以成为《艺术人生》结尾的乐曲所致?
这次,刘欢与莎拉·布莱特曼的合作,会不会成为莎拉·布莱特曼__安德列·波切利的中西版,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巨大成功,我们不得而知。但我知道,这两个人的声音,都属于具有震撼心灵力量的那种,即便不是莎拉·布莱特曼__安德列·波切利的东西方版,但至少也是“欢莎欢乐版”,或者是“欢莎北京奥运欢乐版”吧。总之,感谢北京奥组委发布的这消息。因为这消息让我们浮想,让我们欣慰,最重要的一点是,让我们怀着两天的最高期望值,而相信绝对不会落空。
____
另附:2007年4月我的这首歌的译文博文:
一路保重
莎拉和盲人歌王安德列·波切利演唱
(中、意、英对照)
(莎拉唱)
quando
when
sogno
i
e
and
si
yes,
in
in
se
if
su
at
mostra
show
che
which
within
la
the
hai
encountered
time
time
paesi
to
veduto
saw
adesso
now,
con
I'll
su
on
che,
which,
no,
no,
it's
it's
(安德鲁·波切利唱)
quando
when
sogno
I
e
and
e
and,
che
that
tu
you,
mio
my
con
with
time
time
paesi
to
veduto
saw
adesso
now,
con
I'll
su
on
che,
which,
no,
no,
(两人合唱:)
with
con
I'll
su
on
che,
which,
no,
no,
con
with
con
I'll
io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