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士级论战:葵花朵朵向东开(图)

(2012-08-27 08:15:48)
标签:

向日葵

张抗抗

方舟子

刘大生

分类: 影像日记

博士级论战:葵花朵朵向东开(图)

在新疆伊犁地区路过一个叫八卦城的县城,我看到路边有大片向日葵花地,但是我们的车队视而不见,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大家才同意下车撒泡尿,我抓紧时间拍了几张向日葵。大中午的,不是拍花的好时光,只是路过了就记录下来,如此而已。

 

可是我向围观的大家问了一个问题,向日葵不是“葵花朵朵向太阳”么?为什么一个个背着太阳向着东边呢?别说我们同事,就是伊宁当地人甚至有个镇长竟然也答不上来。大家于是不置可否,不以为然。

 

回来以后查了资料才发现,张抗抗同学早就写过一篇散文就叫“向日葵”,她在天山看到的向日葵也是背着太阳的,文中充满了疑问句,她最后也没有得到答案,同时她没做到的是拍几张图片,我想我的图片可以为她的文章起到一个补充作用。

 

然后,竟然发现由此而引起的一场博士级论战,首先是法学博士刘大生发现了向日葵不向阳这个问题,宣称“葵花朵朵向阳开”和所有工具书欺骗了60亿人。生物学博士方舟子对此写了一篇文章,从科学角度分析了向日葵为什么不随着太阳旋转的问题,但是方舟子的观点后来又遭到诸多学者的质疑。

 

真是遍地皆学问啊。

 

2.在八卦城南边向北边看到的景色:
博士级论战:葵花朵朵向东开(图)

 

3.八卦城里出来的新闻叫做八卦新闻,显而易见,向日葵都背对太阳面向东方:
博士级论战:葵花朵朵向东开(图)

 

4.虽然专家学者们吵得热烈,但是恐怕他们也没见过真正的向日葵花地,因为他们的文章中没有照片:
博士级论战:葵花朵朵向东开(图)

 

5.他们并没有甄别过向日葵是否真正面向东方,只是引经据典进行评说:
博士级论战:葵花朵朵向东开(图)

 

6。哈哈,也有一些向日葵面向南方,莫非这些向日葵不懂理论?

博士级论战:葵花朵朵向东开(图)

 

7.张抗抗问道: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博士级论战:葵花朵朵向东开(图)

 

8.当然了,绝大多数向日葵还是面向东方的,至于为什么不跟随太阳旋转,可参阅下面专家的文章:
博士级论战:葵花朵朵向东开(图)

 

9.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看到“葵花朵朵不向阳”的景象,说明了教科书上不是什么都对:
博士级论战:葵花朵朵向东开(图)

 

10.“葵花朵朵向太阳”的传统教育这个知识点不攻自破:博士级论战:葵花朵朵向东开(图)


11.我歪打正着做到的是,记录了新疆伊犁地区向日葵结仔之后确实是向东开的,别的地区就不知道了:
博士级论战:葵花朵朵向东开(图)

12.有谷歌地图为证:

博士级论战:葵花朵朵向东开(图)

----------------------------------------

请参阅:

 

张抗抗散文:向日葵
 
  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下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呵,这是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你在那片向日葵林子里久久徘徊,你抚摸它丝绢般柔润的花瓣,你摇晃它毛绒绒青绿色的枝干,你抑望枝头上那饱满的褐黄色果盘,你围着它不停地转圈,揉着眼一遍又一遍地望着太阳,生怕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
  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你无法向它诉说你的惊奇,你茫然你沉吟,你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

 

方舟子的文章:

向日葵究竟向不向日【图版】(2007-12-09 04:51:53)

    法学教授刘大生曾寄给我几篇文章,有的是法学文章,也有的是杂文。其中有一组他写于1998年的文章《关于向日葵的陈述及对话》,大意是说经过他自己专门的观察,发现向日葵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其花盘随着太阳转动;从逻辑上看向日葵不可能转动,“那么粗硬的东西,怎么好随意转动呢?”;所有的工具书只说向日葵转而不说它如何转,说明编撰者们在这个问题上是“囊中羞涩”,“肚里无货”,根本说不出来。但是所有的工具书和教科书都说向日葵是向日的,欺骗了全世界60亿人。他写了一篇《向日葵如何向日?》的文章揭穿这个大骗局,投了几家报刊,都未被接受,只好拿到网上发表,也没有引起反响。他觉得很悲哀,“为了反愚昧、反欺骗、反荒唐”,想在网上再次发表,呼吁“向日葵仅仅向东,向日葵并不向日。中小学教师们,文学家们,科普作家们,工具书的编撰者们,请您们慎重,不要再愚弄全人类了。”

    其实只要观察过向日葵的人,都难免有同样的困惑,虽然未必像刘教授那么愤怒。比如作家张抗抗写过一篇散文《向日葵》,她在天山脚下发现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在夕阳西下时,“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不由发出一连串的疑问:“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我家的阳台上曾种过一株向日葵,我也曾奇怪它怎么是一动不动的,没有像儿歌唱的那样“葵花朵朵向太阳”。不过我没有那么多疑问,只把原因归咎于没把向日葵种好。


    向日葵原产北美洲,在1510年被西班牙殖民者带回欧洲,万历年间又由传教士传入中国。西方博物学家都注意到向日葵的向日性,明末清初的学者在记载向日葵时,也都特别提及其向日性,1688年出版的《花镜》说得更是详细:“向日葵,一名西番葵。高一、二丈,叶大于蜀葵,尖狭多刻缺。六月开花,每杆顶上只一花,黄辦大心,其形如盘。随太阳回转,如日东升则花朝东,日中天则花直朝上,日西沉则花朝西。”中国原来的葵指的是葵菜,也有向日性,唐宋诗人曾反复吟咏,如杜诗:“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藿的意思是豆叶)梅尧臣《葵花》诗:“此心生不背朝阳,肯信众草能翳之。”刘克庄诗《葵》:“生长古墙阴,,园荒草木深。可曾沾雨露,不改向阳心。”可见自古以来“葵”就与“向阳”紧密联系在一起。我怀疑向日葵的名称由刚传入时的“丈菊”、“西番菊”而改叫“向日葵”、“西番葵”,即与其向日性有关,以致现在说的“葵花”变成专指向日葵,甚至使某些注家误以为唐宋诗人所说的葵花也指向日葵了。

 

    那么向日葵究竟向不向日?难道这真是一个几乎愚弄了所有人的大骗局?答案是:要看处于什么生长阶段。像工具书那样笼统地说向日葵“常朝着太阳”,是不准确的,这是引起无数人的误解、张抗抗的疑惑和刘大生的愤怒的原因。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一段时间,的确是向日的,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不过并非即时的跟随,植物学家测量过,其花盘的指向落后太阳大约12度,即48分钟。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在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但是,花盘一旦盛开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了。刘大生、张抗抗观察的是已盛开的向日葵,所以只看到它们一动不动地面向东方。

 

    绿色植物向日,实际上是为了充分地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向日性实际上是向光性。古人虽然很早就注意到植物的向日性(至迟在三国时期就已注意到,曹植《求通亲亲表》说:“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但只将之解释为“物性”,用来做比喻,却没有想到要用科学方法研究其奥秘。最早研究植物向光性的是——还会有谁——生物学之父达尔文。他在随贝格尔号环球旅行时,随身带了几只鸟,为了喂养这些鸟,又在船舱中种了一种叫草芦的草。船舱很暗,只有窗户透射进阳光,达尔文注意到,草的幼苗向窗户的方向弯曲、生长。但后来几十年间,达尔文忙着创建进化论,直到其晚年,才着手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向光性的问题,在1880年出版的《植物的运动力》一书中总结了这些实验结果。达尔文是用草的种子做这些实验的。草的种子发芽时,胚芽外面套着一层胚芽鞘,胚芽鞘首先破土而出,保护胚芽在出土时不受损伤。达尔文发现胚芽鞘是向光性的关键。如果把种子种在黑暗中,它们的胚芽鞘将垂直向上生长。如果让阳光从一侧照射秧苗,胚芽鞘则向阳光的方向弯曲。如果把胚芽鞘尖端切掉,或用不透明的东西盖住,虽然光还能照射胚芽鞘,胚芽鞘也不再向光弯曲。如果是用透明的东西遮盖胚芽鞘,则胚芽鞘向光弯曲,而且,即使用不透光的黑色沙土掩埋胚芽鞘而只留出尖端,被掩埋的胚芽鞘仍然向光弯曲。达尔文推测,在胚芽鞘的尖端分泌一种信号物质,向下输送到会弯曲的部分,是这种信号物质导致了胚芽鞘向光弯曲。

后面还有很长的内容,感兴趣的同学直接去看原文,地址是: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7y9x.html)

 

 

 

法学博士刘大生的文章

对于权威性错误仅仅一笔代过是不够的
  ——就向日葵问题回应方舟子先生
  
  方先生针对作家张抗抗和鄙人对向日葵向日说的质疑,在《科学世界》2004年第10期上发表了《向日葵究竟向不向日》文章,并在新语丝网站做了转载。方先生的文章从专业的角度对向日葵做了十分细致的说明,与工具书和以往的科普读物相比,的确是一篇难得的好文。但是,方先生的文章存在着为尊者讳的嫌疑,客观上也不利于纠正仍在广泛流行的“葵花朵朵向太阳”的谬说。
  方先生批评说:刘大生、张抗抗“的观察既不系统也不细致,又没能查阅足够的专业资料,因此疑惑不解,甚至匆忙地得出了受骗的结论。在科学问题上,仅有探索、怀疑精神是不够的。”
  鄙人刘大生一贯欢迎别人的批评,对方先生的批评也不例外。但是,欢迎归欢迎,批评的内容则不能无原则接受。理由如下:
  第一,鄙人受骗的结论不是匆忙得出的。几乎所有的工具书都说葵花朵朵向太阳,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葵花朵朵向太阳,刘大生、张抗抗当然也相信过,当发现葵花并非朵朵向太阳的时候,刘大生、张抗抗说上当受骗了,发出抗议理所当然,没有必要等读完了“植物学专业葵科方向的博士课程”后再抗议。
  第二,非植物学专业的刘大生、张抗抗等人发现权威的工具书上葵花朵朵向太阳的说法不合事实,向工具书和权威们提出抗议,作为专业人士的方先生应当表示感谢。不表示感谢也可以,因为葵花朵朵向太阳不是方先生写进工具书的。但是,方先生没有理由要求刘大生、张抗抗做那些本来应当由生物学家和权威工具书的编者们应当做的事情。
  第三,最重要的是,方先生对权威工具书的错误没有认真批评,仅仅一笔代过,这是不够的。方先生拒绝发表鄙人投寄的“关于向日葵的陈述和对话”三篇小文的理由就是“辞书、专家都没有错”,在《向日葵究竟向不向日》的文章中,方先生承认辞书中有“不严谨的甚至错误的说法”。这说明方先生尊重事实,知错能改,值得学习。但是,方先生没有指出哪些工具书上有哪些错误的说法,更没有指出那些错误的说法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也没有分析那些错误说法产生的根源。建议方先生从专业和职业的角度对那些权威的工具书中的错误说法做出认真的、系统的、足够分量的批评,以便消除仍在广泛流行的葵花朵朵向太阳的谬说。
  第四,方先生认为,只有“一些辞书”的说法不严谨甚至错误,这也不合事实。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辞书都不严谨甚至胡说。最典型的莫过于英文版的《美利坚百科全书》。该书第 26卷第27页说:向日葵“带着巨大的花盘跟着太阳转动。”英文原文是:“with large flower heads that turn to follow the path of the sun”(请注意“带着巨大的花盘”这个短语)。当然,也有个别(或者一些)辞书的说法比较谨慎。比如,日本人出版的日本百科全书。鄙人在上世纪末查到了日本百科全书上的解释,请懂日文的朋友细看,朋友告诉我:“它上面说,向日葵其实是不转动的,只是开花之前的小小的花苞有那么一点点、一点点摆动。”这种谨慎的说法仅仅存在于日本,不存在于中国,也不存在于英国、美国。因此,很值得方先生针对权威的工具书写一篇批评文章。
  最后,希望方先生能将鄙人“关于向日葵的陈述和对话”三篇小文和张抗抗先生的质疑文字一并在新语丝上发表,否则有不公平之嫌疑。
刘大生 2004年10月7日于南京求稗书斋

 

 

 

 

法学教授刘大生、作家张抗抗等人曾经认为,向日葵只向东不“向日”,
作者:梅删删 于 2011-04-06 09:42:19 发表     
 
法学教授刘大生、作家张抗抗等人曾经认为,向日葵只向东不“向日”,说它“向日”是一种欺骗。而方舟子指出,说向日葵一直向日不对,说它不向日也不准确,因为“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一段时间,的确是向日的,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但是,花盘一旦盛开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了”。向日葵为什么会跟着太阳变换方向呢?方舟子《向日葵究竟向不向日》一文引述了一些研究资料后说,是“由于背光面生长素浓度较高,导致背光面细胞被拉长,从而向向光面弯曲。”
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向日,花盘盛开后不再向日转动,应该说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是,生长素拉长细胞导致向向光面弯曲的说法值得怀疑。现在很多人解释向日葵“向日”的机理时大多沿用方舟子的说法,然而,这很可能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欺骗”。
方舟子引述的资料只说明胚芽鞘(还不是植物)体内有生长素,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导致细胞被拉长,从而使其向向光面弯曲,但是,没有证明,如果背光面和向光面发生变化,特别是位置相互转换之后,胚芽鞘原来的向光面细胞被拉长的同时,原来的背光面已经被拉长的细胞又会缩回去,因而胚芽鞘又倒过来向这一面弯曲。其实,即使把方文所引述资料中的胚芽鞘扩展为植物,也只能说明,植物为什么会不断生长:处于生长期的植物,上午向西面(背光面)的细胞被拉长,下午向东面(背光面)的细胞被拉长。这样一来,一天之内,向东面和向西面的细胞就一样长了,于是植物就生长了一截。第二天,第三天,周而复始,植物不断生长。
方舟子关于向日葵“向日”机理的论断只是一种推测。而这种推测的依据本身就存在致命的缺陷,因此结论是很不可靠的。要否定方舟子的论断非常容易。
第一,生长素能让植物向光面弯曲,向日葵是植物,所以它也像胚芽鞘那样向向光面弯曲,向光面发生变化,弯曲的方向也随之变换。那么,我们不仅要问,那么多植物,应该很多都有生长素,按理都会像向日葵那样随太阳方位的改变而变换方向,然而,为什么实际上却很少有像向日葵那样十分明显地随着太阳改变方向呢的植物呢?如果一种植物,长时间一面向阳,一面背光,那么,按照“生长素拉长细胞”说,植物的背光面应该长得特别茂盛,可是,事实恰恰相反,向阳一面总是长得枝繁叶茂。
第二,按照“生长素拉长细胞”说,上午,向日葵茎杆向西面的生长素浓度高,细胞被拉长;下午,向日葵茎杆向东面的生长素浓度增高,细胞被拉长。从上午到下午,差距逐渐缩小以致为零。那么,这时的向日葵花盘就应该不偏不倚地朝上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时的花盘是向西的。
第三,向日葵上午向西面细胞被拉长,花盘向东弯曲;下午向东面细胞被拉长,这时如果要向西弯曲,向西面上午被拉长的细胞就得缩回去,不然,东西两面细胞一样长,怎么会弯曲呢?如果真是这样,那向日葵永远不会长高。但是,直至花冠凋谢开始长籽粒,向日葵一直在向上生长。
向日葵随着太阳方位的变化而改变朝向,其机理不是因为生长素浓度发生变化,而是水分的量发生变化。
我们知道有一种草叫含羞草,只要一碰它,它的叶片立即紧缩。过一会儿又慢慢复原。其原因是它的茎是空心的,遇到震动,叶里的水分下流,失去水分,就显出紧缩状态。过些时候,由于毛细管作用,水分自然回流,叶片又回复原状。向日葵花盘方向变化的机理与此近似。
向日葵的茎杆较为粗大,但内部组织非常疏松,就跟塑料泡沫差不多,里面充满水分。茎秆下面部分粗壮,表皮厚实坚硬,靠近花盘部分比较细小,表皮薄而细嫩。白天,向日葵向光面由于直面太阳,温度较高,靠近花盘的茎杆因其表皮薄而细嫩,防护能力较差,阳光的热量容易进入,水分蒸发较快(大于毛细管作用上行的水量),茎杆内向光面的泡沫样组织紧缩,向日葵花盘向向光面倾斜。太阳方位改变,向日葵向光面随之改变,原来的向光面成了背光面,水分蒸发量减少,积蓄量增多,原来紧缩的泡沫状组织恢复原状;这时,原来的背光面变成了向光面,茎杆的紧缩面也跟着改变,向日葵花盘的朝向也随之改变。
那么,花盘盛开后向日葵为什么又不跟着太阳改变方向了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花盘盛开时,向日葵的茎杆上下都长得比较粗壮了,靠近花盘处的表皮变得厚而结实,太阳的热量不易进入,里面的水分也不易散发出来,泡沫样组织不易紧缩,花盘也就不能跟随太阳转向了。另一方面,花盘越长越大,重量也越来越大,当重量增至一定的时候,茎杆内部泡沫样组织紧缩产生的力量不足以将花盘带动,花盘就只能朝着一个方向了。
为什么花盘盛开时只朝向东方?也有两个原因;一是东方日照时间比西方长,温度相对较高,向日葵茎杆颈部向东面内部组织水分蒸发较多,紧缩程度较高,易于向东方弯曲;二是晚上没有阳光,向日葵茎杆里的水分分布均匀,向日葵的花盘应该是向上的,可是等太阳从东边出来时,花盘朝东边下垂,后来虽然太阳改变了方位,可是因其花盘太重而无法变动方向了。
根据以上所述,向日葵“向日”是千真万确的,只是在茎杆成熟不再生长之后才固定向东的。向日葵的“向日”性是由其茎杆的特殊构造而造成的内部水分变化所致,与生长素无关。

 

--------------------------------

 

热闹吧?好玩吧?博士级论战:葵花朵朵向东开(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