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侯会
侯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19,251
  • 关注人气:11,1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的西湖有啥好吃的?

(2017-11-16 09:07:01)
标签:

西湖

美食

马二先生

吴山

蓑衣饼

分类: 我的著作

去年秋天,比这个时候略早些,去杭州玩了两天,有几点感触,至今未忘。

一是现代交通真快捷,从北京登上动车,五个多小时就到了;从前那可是二十几个小时的累人旅程。二是杭州的景点都修缮保护得很好,新修的雷峰塔也为湖山增色不少。记得八十年代第一次去杭州,许多景点还带着野趣,倒也别有风味。

 

清代的西湖有啥好吃的?

 

第三是一点遗憾:诺大西湖景区,似乎缺少一点文化气息。其实翻翻古籍,与西湖相关的文字记载浩如烟海,每一著名景点都被一堆掌故、诗词、传说、戏文簇拥着,这也是西湖风景得天独厚的地方。然而从景点说明及种种布置中,几乎完全看不到。

记得那年我只是匆匆一游,也还买到几册相关图书——《西湖二集》(小说集)《西湖梦寻》(小品集)《西湖楹联选》《西湖诗词选》等。此次也许我走的景点少,竟连一处售书的柜子也未见到。虽然游人如织,但平湖秋月的著名茶座中,只有寥寥四五人坐着饮茶,因为入茶座明码标价,每位最少48元,多则128元,颇有些煞风景。

不过我看西湖,处处亲切。因为当时写完《金粟儒林篇》不久,只觉得湖山间处处都是马二先生、胡三公子的足迹——两位都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为了寻踪觅迹,那天我还冒雨登上吴山,爬上城隍阁。按小说里的描写,当年马二先生登城隍山时,这一带是何等热闹(小说中记录的,应是小清代的西湖有啥好吃的?
说家吴敬梓的登山见闻吧),如今却一派萧然。也许因为下着小雨,宽阔的石板路上难得看见一两个游客。只有后建的城隍阁,在满山苍槐古柏的陪伴下,显得有些孤寂。我怎么也想像不出这半山腰上曾有过繁华的街市,马二先生如何踱进书坊里,看自己新出的时文选本,又如何在庙门口用茶,吃蓑衣饼。

我忽然想:假如在这里立上一块牌子,写上“《儒林外史》中马纯上登阁处”,是否能为“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拍照”的中国式旅游,添上几许文化的情趣?至少能诱导人们在游山观景之余,还能从文化层面做更广更深的游弋探索。现成的文化资源,不用实在可惜!——可惜因雨雾迷朦,那天没能登上吴山高处,左望钱塘,右眺西湖,当一回马二先生。

《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并不是什么有灵性的人物,小说叙述他游览西湖,对美景佳人全无兴趣,一心一意只专注于吃喝,倒像是为西湖的小吃做了一回软广告。

我在《金粟儒林篇》中特意写了《“吃货”马二的庐山真面》一节,调侃马二先生的同时,也揭示了一个秘密:贪吃的马纯上刚刚得了一大笔稿费,为什么还如此寒酸,始终没有放开肚皮大吃一顿?在他那古板、迂腐又吝啬的外表下面,到底藏着怎样一颗心?——下面是我的理解,愿与您分享。

 

清代的西湖有啥好吃的?马二先生大号叫马纯上,他的饭量,我们在前头已经领教了。其实他也是“文化人”,可长得人高马大,食量惊人。

《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写他袖了几个钱去游西湖,那西湖本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更兼仕女游人络绎不绝,“看点”甚多。然而马二先生对山水、女人全不理会,眼里所见,无非各种吃食。
     他先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在沿湖的牌楼下坐了一会儿,便又起身向前:

 

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

◎ 处片:处州产的笋干片。

 

吃罢出来,一路寻找净慈寺、雷峰塔,又在一处茶室歇脚。“旁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房却在外面,那热腾腾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羡慕了一番。”

清代的西湖有啥好吃的?

 

过了雷峰塔,来到了净慈寺,里面游客尽是“富贵人家的女客”,绸衣飘飘,香风阵阵。“马二先生身子又长,戴一顶高方巾,一幅乌黑的脸,腆着个肚子,穿着一双厚底破鞋,横着身子乱跑,只管在人窝子里撞。女人也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跑累了,又找个茶亭坐下:

 

吃了一碗茶。柜上摆着许多碟子:桔饼、芝麻糖、粽子、烧饼、处片、黑枣、煮栗子。马二先生每样买了几个钱的,不论好歹,吃了一饱。

 

游湖倦怠,马二先生第二日在下处睡了一天,第三日又去城隍山走走。城隍山又叫吴山,是西湖东南方的一处山岗。一路上去,先在伍子胥庙外吃了一碗茶。东瞧西逛,来到一条街上,街边的房屋后面,能隐隐望见钱塘江。

 

那房子,也有卖酒的、也有卖耍货的、也有卖饺儿的、也有卖面的、也有卖茶的、也有测字算命的。庙门口都摆的是茶桌子。这一条街,单是卖茶,就有三十多处,十分热闹。马二先生正走着,见茶铺子里一个油头粉面的女人招呼他吃茶。马二先生别转头来就走,到间壁一个茶室泡了一碗茶。看见有卖的蓑衣饼,叫打了十二个钱的饼吃了,略觉有些意思。

 

再往上走,到城隍庙中浏览一番,爬到吴山最高处,马二先生不由得心旷神怡。又在一座庙前的茶桌坐着,吃了两碗茶,肚子又饿起来。“恰好一个乡里人捧着许多烫面薄饼来卖,又有一篮子煮熟的牛肉。马二先生大喜,买了几十文饼和牛肉。就在茶桌子上尽兴一吃”。
    

清代的西湖有啥好吃的?
                               (西湖地图,右下角红色标记处为吴山景区)

    

        这位马二先生如此迂执贪吃、古板无趣,他究竟是什么人?原来,他是位知名的“选家”,也就是编选时文的专家。——“时文”即八股文,又称“制义”,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选家的工作,便是挑选本届或历年“中(zhòng)式者”(指科举考试合格者)的优秀文章,加上批语,刊印出版,以便考生揣摩学习。这类工作今天还有人做,只是将“墨卷持运”等选本名称改为“某年(或历届)优秀(中)高考作文选”。

马二先生在“选界”享有大名,各书坊纷纷请他编选时文,酬以重金。此次来杭州前,他刚刚替嘉兴文海楼书店编选了一部《历科墨卷持运》,收获“束脩”(稿费)一百两(相当于一万八九千元)。此番游西湖,正应豪饮大嚼、自我犒劳,何以缩手缩脚,一副寒酸相?

清代的西湖有啥好吃的?原来,这百两束脩早已花得差不多了——不是自己挥霍,而是救助朋友。蘧公孙与马二先生只是萍水之交,两人在书坊中因书结识,吃过两顿饭而已。一日,有个秀水县的差人找到马二先生,说蘧公孙私藏朝廷钦犯王惠的一只枕箱,如今被奴仆讹诈,要到官府告发;蘧公孙又不在家,让马二先生替他想想办法。

马二先生深知“窝藏钦赃”的罪名不小,他替朋友着急,明知蘧公孙将来无钱还他,一时热血涌动,慨然解囊,拿出九十二两银子替朋友消灾,自己只剩不多几两银子,勉强够来杭州的路费。

弄清前因后果,你对马二先生的印象是否有所改观?古板迂执、贪吃悭吝只是表面现象;慷慨正直、侠肝义胆,才是马二先生的本色!

马二先生游西湖的两回书(十四、十五回),又恰似为江南美食做了一回“软广告”,展示的小吃名称不下二十多种,颇具地方特色。 

清代的西湖有啥好吃的?譬如他在吴山吃的蓑衣饼,便是江南名吃。清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中记录其做法:“干面用冷水调,不可多揉,擀薄后卷拢,再擀薄了用猪油、白糖铺匀,再卷拢擀成薄饼,用猪油煎黄。如要咸的,用葱、椒盐亦可”。

有人说杭州吴山即蓑衣饼的发源地。——何以叫“蓑衣饼”呢?有人说它层次繁多,状如蓑衣;也有人认为“蓑衣饼”乃“酥油饼”的误听误记,也不无道理。

 

附注:敝博客最近出了点技术性小问题,不能回复各位评论,还请体谅担待。

(本文节自拙著《金粟儒林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书与《食货金瓶梅》《物欲红楼梦》两书配套,同属“重读名著”系列。京东、当当、亚马逊均有售)

 

本书在当当有售: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金粟儒林篇》&act=input

      本书在京东有售:
 

  

清初“自主创业”开磨坊只需三两多银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