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钱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之三)
二
根据母钱这一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我们认为,必须以边缘交叉研究的整体方法,构造以科学比较为具体手段的母钱定量分析假说理论,借以寻找真实可靠的母钱实物,否则,寻找母钱便是空话,其研究只能停留在连钱币学者们自己也不满意的那种“各抒己见”的“估计”阶段。
就方法论而言,我们认为,母钱研究采用整体方法既要引入、移植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具体结果及其研究方法,又要对相关学科作拓展补充研究,既要有钱币学者个人的努力,又要有相关学科学者集体的合作[18]。这是因为母钱研究所涉及的相关学科极为广泛,且有大量与母钱研究相关的具体问题是以往任何相关学科所未探讨者(如火耗的含义、历代火耗率、金属烧损率等)。
整体方法是为完成边缘交叉研究的具体目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目标不同,研究方法也有差异。例如,与铁母相涉的铁范铜问题的研究,只要引入铸造工艺学、冶金铸造史等学科的已有结果,辅以钱币实物的化学分析或仪器分析,铁范铜试范的情况在客观世界中根本不存在便极易被证明(铁范铜之臆造性质的证明另文给出)。但还有大量与母钱研究相关的具体问题是以往任何相关学科未探讨过的,这些问题就需要用整体方法去解决,以完成母钱研究的目标。例如,与锡母性质研究相关的问题是夹锡钱及其钱料,而这些问题在相关学科(钱币学、货币史、冶金铸造史、化学史)中尚未最终解决。而解决它们至少需要货币史、文献学、宋西夏辽金史、冶铸史、矿冶史、金属材料学、考古学等学科已有的结果,研究方法上需要引入语义分析(预设、蕴涵分析等)新方法。否则,夹锡钱及其钱料问题难以彻底解决。明代黄铜钱料问题也与母钱研究相关,这也是化学史和冶铸史尚未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明代母钱定量研究必须解决的前提之一。为此,笔者于几年前最终证明了矿炼二火黄铜为含锌量约23%的铜锌合金,矿炼四火黄铜为含锌量约39%的铜锌合金(这一研究结果已经报道,其逻辑证明尚待发表)[11]。此类问题尚有许多,勿需多述。简言之,整体方法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又非一成不变的研究方法,它的具体实施取决于研究对象和目标的性质。
构造母钱的假说理论,首先要以整体方法准确地确定其核心的理论基础(铸造工艺学的工装设计理论)和对象领域(铸造工艺学、铸件形成理论、金属材料学、金属技术史、货币史、手工业史等学科的相关领域),以及假说的逻辑证明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如金属物理、金属化学、冶金学、冶金史、化学史、通史、考古学、语言哲学、语义学、社会学、文化史,以及仪器分析等工具学科)。上列相涉学科之多表明,母钱研究非用整体研究方法不可,否则寸步难行。其次,要寻找并准确地确定建立假说所必需的基本事实(真正具有重合关系的钱币实物)和假说理论的原始概念和基本概念(如重合关系、母钱寿命、火耗率等)。火耗率是母钱定量研究的逻辑中介,仅有铸造收缩率的既有结论而无历朝火耗率所包括的不同的烧损率和加工耗损率之可靠研究结果,母钱定量研究无法进行,假说无法建立。火耗率概念的界定及其证明,以及历朝烧损率的确定,涉及众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这可进一步证明没有整体方法便没有母钱研究。上述两个前提条件的解决为母钱假说理论的构造提供了基础,但对其困难仍不可小视,因为一个母钱假说理论所包含的内容至少不少于一部砂型铸币工艺技术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