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着严肃的旗号娱乐——《上班这点事》

(2008-02-08 01:55:29)
标签:

打着严肃的旗号

娱乐

上班这点事

杂谈

分类: 思考中------
             打着严肃的旗号娱乐——《上班这点事》
转载自: 木木的天堂影院
木木 发布于:2007-08-27 23:08

    电视是大众传媒,大众上完班后回到家最需要什么?温情和娱乐。

 

    中国的电影可能还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徘徊挣扎,中国的电视已经紧跟国际潮流,在大众的生活中越来越扮演一个家庭成员的角色,从你进门开始为你逗乐,陪你说话,看你吃饭,教你品茶,最后哄你睡觉。

 

    第一财经频道的《上班这点事》定位就是一个脱口秀,主持人的插科打诨、嘉宾的不知所云、体验者的煽情表演都在时时提醒着我这是一档娱乐节目。

    从形式上看,它基本类同于普通的娱乐节目,连主持人故意作出的那种夸张风格都有点台湾娱乐档的味道。只有一个听起来较为别致的标题:上班这点事。然而这点内容也名不符实,它所讨论的话题往往跳出上班的范畴,从男女感情到家常琐事都在可谈之列。甚至往往还让嘉宾来点即兴的文艺表演,我看到过的现场卡拉ok就有好几次。

 

    然而,这档节目又并非那么纯正地我侃我侃我侃侃侃,在娱乐外衣下,它往往还肩负着职场教育的功能,它所讨论的很多问题也常常是职场人实际的困惑,一些技巧经验也确实对职场中人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这就是“寓教于乐”吧。这使得这档节目脱离了一般娱乐节目的“低级趣味”,成为众多白领爱看的节目。

 

   仔细考察这种改写过程,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有趣的地方:

 

一、娱乐精神在当下中国电视栏目中的渗透。

    娱乐已经成为电视的内在气质了,从经济栏目到新闻节目,大家都在争着娱乐观众。《上班这点事》的定位很好,office阶层,但是offcer们累了一天也不想太严肃,况且又不是什么成功人士,犯不着正襟危坐如《波士堂》,大家聊聊上班时的趣事,放松一下多好。

 

二、节目形式改写的无限可能性。

    既然《武林外传》能把武侠改写成情景喜剧,那么把一档经济节目改写成娱乐节目有何不可,更兼这种改写带着明显的中国式风格,把一些说教性的东西潜移默化地放在笑声中传播效果更好些。 在对国外、港台的电视节目形式进行引进的时候,我们的电视人表现出的智慧是无穷的。这才是真正的“拿来主义”作风。

 

三、模拟与返照是影视艺术的重要手段

    上班族们为什么下班了还要看《上班这点事》?前面说了,因为它轻松。它能够给你上班时候不能有的轻松感觉。

    曾经和朋友讨论过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看恐怖片,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就是,恐怖片让观众模拟平常不太可能经历的危险场景,通过这种情景返照,获得不能经历的体验和逃脱危险的快感。

    上班族们下班时间看《上班这点事》也有点这种意思。自己熟悉的生活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自己置身事外,以娱乐的心态观看,可以放松自己,缓解上班带来的压力,使明天的工作变得不那么枯燥和难熬。

 

    这两种手段,模拟与返照,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段。实际上,很多游戏都是模拟类游戏,让人体验所难以经历的事情,这就是游戏的精髓,某种意义上,也是艺术的精神核心所在。而人离开自己身体,返照自身在模拟情境下的经历,这就是艺术欣赏的过程。

 

    怀着娱乐精神,拿枯燥、乏味、严肃、呆板的办公室生活玩模拟游戏,这就是《上班这点事》的成功之道:打着严肃的旗号娱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