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文化为何阻碍了孩子的自我发展
(2014-07-01 08:19:30)分类: 读书与影视笔记 |
——《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富足》阅读心得
文/飞舞
现在的孩子不快乐。
我们的孩子一点儿也不快乐。
中国的孩子一点儿也不快乐。
怎么办?孩子的脸上鲜有笑容,这个民族还有希望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无怪乎是因为教育出现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诚然,大问题会衍生出很多的小问题,往往这些小问题,从来都是致命的问题。
因为孩子的成长不可复制不能重来不会倒流,所以,每个在教育面前怀有敬畏之心的人,都会战战兢兢,每个自认为很懂教育其实却最不懂教育的人在教育面前肆意妄为。佛曰:前因后果,种什么种子,得什么结果。是这样的,深谙教育真理的人都会深深的认同这句话。
这本书,我看了好久,总觉得自己能从这本书里看出些什么,冥冥中觉得这本书就是来帮助我度过难关的。因为,我在孩子的教育中,也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问题。
从来教育无小事,孩子身上的任何问题,都是大问题。
彼时,我正在愁,愁我家的那个童鞋,都快和我一般高了,但是我却遇到了难题。
下周就是预备的期末考试了,从上周开始已经进入紧张的复习。数学老师跟我告状,唉,一声叹气把我的心瞬间冰冻。她在叹气之后,接着说,你家那个小东西啊,一点都没有紧迫心?
啊?怎么回事?我睁大眼睛不得要领。
数学老师拿出强有力的证据,一张刚刚考完却已经批好的卷子,上面鲜红的非常刺眼的“79”两个大大的数字站在那里,似嘲笑我,傲慢的出现在我眼前。你看你看,计算题错误,不应该的,还有这里,也不应该的,这张卷子很多人都考90分以上,100一个。还有一个问题,我问问题下去,其他同学都很热情的跟上来,积极的参与,你家小东西,脸上看不出表情的,喜怒不行于色,这么小的年龄,就这样子了。还有,今天数学卷子订正,她拖到最后才交的,她好像一点也不喜欢数学。
我似被什么东西当头棒喝一样,有瞬间的呆滞。紧迫感没有,喜怒不行于色,喜欢拖延,我的大脑在刹那间的短路之后,快速的过滤出了这三个关键词语。没有紧迫感和拖延,是难兄难弟。
紧迫感,紧迫感,紧迫感,我该如何让她明白紧迫感?她的成绩总是忽上忽下很不稳定,如何让她学会对自己负责任?
放学了,一起回家。我骑电瓶车,在前面很快,她骑折叠式的自行车,哼哧哼哧跟在后面。追上我之后,我又“唰”的一下子往前开了一段路,她再哼哧哼哧的追上来。几次一来,我问她:“你在追我的时候有没有很着急的?”她说是的,因为要和我一起拐弯一起过红绿灯,上海的马路上车流还是挺多的,她知道掉在后面,她就得独自面对骑车过马路,还是有点难度的。
这种感觉就叫紧迫感,如果你学习上也有这种紧迫感的话,你做作业或者做事情就会很积极。人一旦积极,很多事情效率就高了。今天的卷子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要“吃顿什活”了(上海话意思,收拾一顿)?她摇头。那你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她点头。
晚餐后,趁她出去打印不在家,我对正在洗碗的老公说,老师说,你家小东西喜怒不形于色。没想到,这个猪头老爸一听我这话,条件反射的说,这个跟我一样的,遗传,这是大智慧。啊!好你个猪头老爸,竟然如此说话,你几岁,她才几岁?我气不打一处来,真想揣他几脚。
晚上聊天,我对她说她小时候的事情,好玩的,可爱的,有趣的,天真的,逗人的,每说一个她就笑,每说一个我就叹气,哎呀,小时候多灵呀,怎么现在就不一样了呢?那个样子那个状态多好啊,为什么现在不一样了呢?她笑,就是不说话。臭老爸在一旁帮腔,对对对,我喜欢小时候的严亦桢,不喜欢现在的严亦桢。对你个大头鬼,哪凉快哪呆着去!
每天有卷子练习,临近考试,这是常态。今儿上午,数学老师又拿卷子过来,笑嘻嘻的告诉我,你看你看,正常了,87分了,班级第2名。上次79名,班级第23名。再前次82分,班级第5名。数学老师又不怀好意的对我说,看来,收拾一顿是有好处滴,一脸贼笑,我对她翻了好几个白眼,呵呵。
中午,语文老师给我看她的默写,说,很好,两个都是100分,因为好多人都默得不好,所以衬托了她的好。我记得前一次是82分,错了好多的。末了,又加了一句,说明她不是做不到。一语点中要害哪!
鉴于这种情况,我在思考,为什么条件相当好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却有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小时候,很多的问题都是忽略不计的,倒是后来都发展的挺好的。到底该怎么样培养我们的孩子?
我也明白,如果只是单单要孩子的分数,那孩子是没有明天的。如果学校不要孩子的分数,那学校是没有明天的。这是一个铁板钉钉的现实。如何取舍?被夹在中间的家长们老师们该如何取得这个平衡点,实在是个很艰难的事儿。
闲暇的时候,我对小女说。分数重要吗?很重要,因为分数后面是你对学习的态度。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程度,如何超越自我如何拓宽自己的眼界等等。这个分数后面的态度远比分数的本身更重要。一个人有了这种态度,她将无往而不胜。学习和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成绩的好坏不代表学习的能力如何,但作为父母,我更看重的是一个孩子的努力、好奇心和求知的勇气。
联系到现在手头看的这本书,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富足感,不禁感慨万千。是的,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媒体都很努力的用一些信息炮轰我们的孩子,不断的强调力求优异表现的重要性,其实真正需要教导的是他们的坚忍不拔的价值观和对远大前程的看法。教养的重点并非要父母停止看重成绩或杰出的表现,而是要帮助我们的孩子为自己向内心探索,让她们自发地想要培养学习的能力与兴趣。因此,重视的是发展过程,更甚于最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