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的乐趣与艺术

(2012-02-27 08:20:30)
标签:

读书

文化

分类: 读书与影视笔记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之一书

文/飞舞

 读书的乐趣与艺术

当我感觉无聊或者在生活中找不到重心的时候,我总是随手拿过一本书。此时此刻,任何一本书都可以,可以成为我心烦气躁的灭火器,浇灭我心中无缘由或者说我描述不清楚的那种烦躁的感觉,总之很想吵架。也许是闲得慌闷得慌,抑或,感觉有什么不平衡导致的意识尚的落差。这心魔导致的落差很细微,以我现在的功力根本描述不清楚。

 

就在这样的时刻,我遇见了林语堂的文字。《人生不过如此》,老实说,里面不是每篇文都是我所喜欢的,这,很正常,但是我被他的朴实和实在所吸引。基本全都是家常的聊天式的说话,所以,我一直认为,写文章,就是自己跟自己的聊天。聊天的内容,有轻有重,有深有浅,有粗有细,有厚有薄,我只选择我喜欢的看。不是很感兴趣的文字,一目十行,感兴趣的,一段一段的看。于是,我就看到了《读书的艺术》,庆幸。

 

因为林语堂,因为他读书的艺术,由此潜伏我内心已久却无法表述出来的一些感觉得到了明朗的阐述,所以,这种感觉促使着我赶紧写下来,赶紧码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空间和时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跟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只看见周遭所发生的事情。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其他等等。一个人能在十二小时之内,能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两小时,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这是很让人羡慕的事情。这种环境的改变,从心理上来说,是和旅行一样的。

2、  好的书籍往往把读者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这是,读者就成了一个冷眼旁观的人。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阅读报纸只能了解事情的经过和始末,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3、  古人云: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值得嘉许的读书法。外表的优雅,很显然不是身体上之美。有时候和人打交道,感觉某个人很有味,那必定是因为他读书读得有味,以致这种影响不知不觉通过他的谈话表露了出来。这是我的理解。

4、  林语堂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在古今的作家中,的确有一些心灵和自己相似的作家,这未免是一件太幸运的事儿。所谓的一见倾心,并不仅仅是对人,对文字也一样。我自己就经常有这样的感觉。

5、  一个人读书必须出自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譬如李清照,我们中国最伟大的女诗人她曾在自传里有这样一段描写,描写自己和丈夫每月领到生活费的时候,总会去买点水果,一面剥水果,一面赏碑帖,一面校勘各种不同的版本。

 

如此种种,还有好多。总之,读书是一件很随性的事情。如果刻意而为之,其效果就成了附庸风雅,失去了读书的真正意义。而遇到的书的好坏,又直接决定读书是否读得有味,间而又决定了一个人的谈话是否有味,谈话的是否有味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气质魅力和气场。这是我的理解。

 

无论我从林语堂的文字里得到了多少的启示或者说共鸣,也不管我是否真正理解了他所有举例的概括的文字的真正含义,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都要读好书。因为,好书能让一个人增长心智。但是,何谓好书?林先生没有说明,我个人认为,只要能让人沉思默想的书,便是好书。只为,读书是一种享受,有书可读的生活,才是我心上想要的有质量的生活。

 

[通知] 亲爱的新浪博友:
2012-02-28 09:05
您的博文读书的乐趣与艺术被推荐到育儿博客,并且您博客页面设置中会拥有一个“推荐博文”模块,可将此放在个人首页,展示被推荐过的博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