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逃家小兔”谈父母对孩子的爱

(2009-01-07 05:18:23)
标签:

父母

养育

教养

孩子

逃家小兔

大卫不可以

育儿

分类: 懒猫的早教园地

前不久写了一篇“好好版的逃家小兔”,昨天在留言板里看到一位朋友的话:

杨杨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逆反,妈妈离自己越近就越要往远处跑,如果到那时是拼着老命追逐,还是远远地站在一边等候?很害怕自己的孩子长到这个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年龄。 

--------读“逃家小兔”有感

 

看了这位朋友的担忧,很想谈谈“父母该怎样爱孩子”这个话题:

 

孩子“叛逆”更需要父母的爱

友童

 

父母对孩子的爱,在孩子眼中,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只有那种无条件的爱,才能够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前,一直需要父母的爱陪伴他成长、给予他能量,越是弱小的时候,对这种爱的需要越强烈。父母无条件的爱,应该是永远存在的,就象我们周围的空气那样自然存在。

 

在孩子婴儿时期,这种爱的表达,是最直接最甜蜜的,那个阶段的父母,更多感受到的是养育的快乐和成长的满足。但是,当孩子逐渐长大,当孩子开始发现自我、开始具有自己的主见和思维方式之后,就会不断地和父母发生碰撞和摩擦,此时,父母不再是任何事情都顺应孩子、满足孩子,但是,爱是不变的。

 

孩子从2岁开始就踏上了寻求自我之路,他强烈地需要感受自我的力量,但是那种力量很弱小,需要父母的爱来支撑,从而帮助孩子变得强大。这个阶段,孩子既需要寻找自我,也需要寻找父母的爱。如果因为一些事情,孩子看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他就需要反复地去寻找和验证。

 

就象“逃家小兔”里面的那只小兔子,他既想感受自我的力量、又想证明妈妈对他的爱。而兔子妈妈所做的,正是孩子们最需要的,也是妈妈们最应该学习的。尽管在兔妈妈眼中,小兔子的自我(离家出走)很可笑,但是,妈妈没有说“你走吧!我倒是要看看你能走多远。”那样只能让孩子感受自己的无能和弱小,更无法感知妈妈对他的爱。此时,妈妈的爱就充分表现在:“不管你走到哪里,我的爱都会跟着你,随时欢迎你回到我温暖的怀抱,因为我是你的妈妈。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里面对比了两位妈妈的做法。

 

一个是中国的妈妈。她的孩子会走路之后,在外面经常乱跑,为了避免孩子走失(这是爱),有一次逛商场,当孩子自己走远、发现找不到妈妈时,悄悄跟在后面的妈妈却躲起来,直到孩子哭得昏天黑地、惶恐万分的时候,妈妈才出现,对孩子说:“你看,以后再乱走就找不到妈妈了。”后来,孩子外出时,再也没有擅自跑开,不管去哪里都紧紧拉着妈妈的手,生怕妈妈消失(对爱的不确定)。

 

另一位是美国妈妈。她和孩子一起出去的时候,孩子在前面玩,她在后面紧紧跟随,但是不打扰孩子(这也是爱);每当孩子回头看的时候,都能看到妈妈微笑和鼓励的目光。孩子于是大胆前行,过去的经验告诉他,无论自己走到哪里,妈妈都会在身后(对爱的确定)。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是强大的,不需要反复去寻找妈妈的爱,他能够大胆地去探索、发展和成长自我。

 

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叫“大卫不可以”,那里面的场景,可能是我们日常育儿生活中更常见的。小男孩大卫很淘气,不按时吃饭睡觉、还总是弄脏这个打坏那个,于是经常遭到妈妈说“大卫不可以!”有一次大卫闯了祸被妈妈惩罚坐在角落,他伤心地哭泣(我想,此时的大卫还小吧,要是换成那个离家小兔或者是好好同学,可能就会说“我不让你做我妈妈了,我要离家出走了!”),妈妈对大卫说:“宝贝来这里。”“大卫乖,妈妈爱你!”最后一页的场景是大卫幸福地依偎在妈妈怀里。

 

好好超级喜欢这个故事,因为那个大卫调皮捣蛋的样子,让她觉得无比亲切又开心,而每次讲到最后“宝贝来这里...妈妈爱你!”时,好好也总是笑着、幸福地把头埋到我的怀里。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一味地纵容孩子,需要给孩子定规则、立界限。当孩子还很弱小的时候,妈妈的批评,可能就会让孩子以为妈妈不爱他了,这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妈妈需要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随时让孩子明确一件事:即使我做错了,妈妈也是爱我的!而父母这种爱,最能帮助孩子接受规则和界限,帮助孩子顺利发展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同时,更能教会孩子怎样去爱别人:充分享有父母的爱,孩子能够养成开朗的人生观,这会为他今后拥有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后续文章爱和规则矛盾吗?

 

更多相关链接:被转载和收藏最多的文章

 

----------------------------------------------------------------

 

逃家小兔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有一天,他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 “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如果你来找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樽鱼”妈妈说,“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说,“我就要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如果你变成爬山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如果你变成小花,”妈妈说,“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

   “如果你变成园丁,”小兔说,“我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妈妈说,“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

   “如果你变成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小帆船,”妈妈说,“我就要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如果你变成风,把我吹走,”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

   “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妈妈说,“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如果你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在半空中,”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妈妈说,“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天哪!”小兔说,“我不如就呆在这里,当你的小宝贝吧。”

    他就这么办了。“来跟红萝卜吧!”妈妈说。

 

 

(有朋友问“逃家小兔”是讲啥的,再次把故事原文附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