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应该掀起一场“掏粪运动”

(2009-05-15 12:47:32)
标签:

文学/原创

杂谈

张乐臣

雪山无尘

分类: 呓★锐评

中国应该掀起一场“掏粪运动” 

 笔可焚而良心不可夺,身可杀而事实不可改

感谢弱水hz老师推荐文章致草根首页

新闻媒体应该算是人们了解时事最方便最快捷的渠道之一,它使得我们能够知道外边的世界在发生着一件什么事。或许,在人们心中,这样的舆论机构所报道的事情十有八九被人们所认可,然而,你可知道,舆论机构有时候也有歪曲事实、胆颤心惊的时候。怕谁?胆颤谁?

这当然是他的上级主管——也就是所谓的“官府”,有些东西官府说可以报道你才有权利报道,如果你不按官府的意思办,他就有可能撤你的证、找你的茬、给你颜色看——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就拿最近流传甚广的“杭州富家子弟飙车撞死人”事件来说,本来算的上一件大事,但是事发后,在各大网站和全国性媒体都发了这个事件的报道的时候,杭州当地的几家主流报纸对这个事件几乎只字未提,杭州当地的“19楼论坛”——这个论坛隶属于当地的地方报纸,以善于和企业搞联合活动而著称,也在不停地删除网友对此事越来越激烈的评论。这说明了什么?很明显,上头来了红头文件,要封杀这件事情。为什么要封杀呢?原因其实也相当简单,肯定是肇事者上头有人。其实,我们谁也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这样的事情偏偏会发生,而且每天都在发生,如果今天死者不是谭卓,或许可能是张三、李四等等;如果肇事者不是胡斌,也有可能是王五、朱六等等。总之,这件事情不仅肇事者需要深思,浙江省某某部门需要深思,就连整个国家的某某部门也需要深思,而且,相关法律法规也要质疑——你究竟是不是纸上谈兵?你究竟是不是一纸空文?你究竟有什么作用,和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有何区别?

是呀,我们不得不质疑,不得不反思自省。或许谭卓是幸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在我国每天有多少个谭卓因为车祸丧失生命,这些命案都有备案吗,估计八成以上都被私了或者不了了之,原因也很简单。这次受害者是谭卓,浙大的高材生、IT行业的精英,他身后同样有着强大的力量,谭卓的同学、同事和朋友,对网络都很熟悉,对世态也不陌生。因此在事情被封杀的时候,他们还能够通过网络以及其他渠道把这件事情公之于众,使人们知道真相,明白事理。

我们姑且不谈他们,说说他们身后的两支强大的力量。一方是有权有钱的“上层人物”,一方是富有满腔热忱的高材生、社会精英。这两股力量本身就旗鼓相当、水火不容,这与西方的现象有所区别,在西方,精英们掌握着大量财富而且也有一定社会地位,他们在获得财富的同时也在带动经济的发展,相反在中国,精英只是一个团体,他们几乎不和权贵划等号,同时他们受着权贵阶层的压制,但是当这两股力量相撞的时候,肯定会发生一定得动荡,或多或少影响社会某个层次。这次的撞人事件,恰巧是这两股力量相碰,一场龙争虎斗,没有结局的战争,但愿他们的相撞能够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方说,对某某部门的整顿,对相关法律的完善,对媒体的改良等等。

中国媒体是需要改良,而且要大改,国家应该给予媒体一块“金牌”,让他们敢说敢做,不然媒体紧跟政府的步子走,报喜不报忧,遇到相关事情就封杀,就不好说了,既然是舆论机构,就应该敢为人不敢为。《华盛顿邮报》应该给广大新闻媒体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这就是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有关的“水门事件”——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6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 McCord, Jr.)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松政府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最终尼克松迫于无奈而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尼克松政府当时肯定封杀了所有的媒体,拒绝报道此事,而且那时候网络还不是很普及,但是为什么事情会暴露,公布于众呢?原因是真理没有死去,还有人敢站出来说真话,《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卡尔·伯恩斯坦,不惧权威,对整个事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报道,正是由于他们报道的内幕消息揭露了白宫与水门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最终促使了尼克松的辞职。你想,总统多大的官呀,居然有人不害怕,有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侠气风骨。这足以可以和我们的某些媒体部门相比,同样是生活在一个地球上的人,做事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某某部门在作祟,有位从事的新闻工作的朋友透漏,上级不让做的事,你怎么敢做,你要是做了,不光自己有麻烦,就连各部门甚至整个单位都要受到牵连,事情居然严重到使用古代的“诛连”解决,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

说到此,不得不提及发生在美国二十世纪初的“掏粪运动”,它是美国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场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即使它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它在影响和引导社会正义与良知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向人们展示新闻报道的真正力量,使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成为一个大声疾呼改革的十年,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掏粪运动或多或少影响了一代群体,现今的中国,是应该掏一下,还要好好的掏一下,在物质纵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某些人某些部门早已经被冲晕了头,迷失方向,是该好好的给他们掏一下,省的成为蛀虫危机人民。现如今,网络这个平台貌似是一种新形式的“掏粪”的发源地,我们可以从近几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来看——“周老虎”、“艳照门”“范跑跑”还有这次“杭州撞死人事件”等等,网络越来越多给人们搭建了一个发掘最新事件、谈论最新事件的平台,让人们及时了解社会,“不出门即可知天下事”。当然,网络也有它的弊端,网络暴民依然存在,虚假信息依然存在,还是需要花些功夫去合理合法管理的。著名环保人士廖晓义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公民意识”,没错,我们应该培养公民意识,以一个清醒的头脑去判断网络所带来的信息,不盲目“跟帖”,我们不是网络暴民,我们是有一腔爱国热血的公民,所以“公民意识”还是需要发扬的。

中国是时候掀起一场“掏粪运动”,宛如枯黄的叶子需要治疗,随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如果两袖清风又怎么害怕被掏呢?

中国是时候掀起一场“掏粪运动”,特别是新闻媒体更应该主动“掏粪”,为国家建设,为人民扫除蛔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