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验式团体教育大杨树二中杂谈 |
分类: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 |
教学过程中三维课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实现需要进行三个维度的优化,即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的优化。在需要优化的三个维度中,应当把教师的优化排在第一,原因就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的思想、态度决定着事物发展方向,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如果教师自身能力和条件不足以达到决定的主导的水平,其他两个维度的优化也就很难落实到位,不能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效能的。
《教育教学最优化探新: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在其实验学校鄂伦春旗大杨树二中,正在进行的“三位一体”教学改革中,把教师的优化放在了系统优化的首要位置。在教师优化的部分,又是分为三个维度的。第一个维度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然后是教师自身的心理能力和心理条件,其次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教育知识和技能。
针对教师自身心理能力和心理条件的优化这个部分,在教师教育学的部分也是有研究和具体实施的,只是以往所实施的过程和方式,不足以最大化地实现预设目标。这其中有一些现象和问题是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
首先,以往在对教师的心理能力和心理条件优化的这个部分,占整个教师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的比例相对少一些,而现实中教师要真正地落实和完成三维课标,这个部分又是关系到全局的,这个部分的比例与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发挥的作用是不匹配。这种不匹配的背后有多种因素构成,其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主管教师教育的部门决策者和该领域的研究者,对教师自身心理能力和心理条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了解不全面,没有能够从科学的“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研究和设计的教师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中这部分内容。当我们对教师的心理能力和心理条件的教育重视不够,所占比例太少出现失衡的时候,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然就不能均衡的、最大化的实现三维课标。
另外,就是针对教师心理能力和心理条件“优而不化”的问题。从最初的教师教育体系到后来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每一个教师都经过了不同层度、不同阶段的心理学相关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在不同阶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教师的心理教育过程,大多是单一的理论学习和考试结业维度来实现的,基本未提到过教师心理能力与心理条件优化的概念,更别谈具体的实施了。由于没有对教师成长的系统的优化思想作为指导,导致在每一次的教师心理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都是单一的认知教育模式,不够系统和全面。
严格地来说,教师自身心理优化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教师自身的心理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自身的心理素养和心理状态提升。教师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老师,既然是一个人,就在其自身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因为发展所带来的心理困扰。同时,教师又是一个帮助别人“成为一个人”的教育工作者,在这个帮助他人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职业倦怠、职业价值感降低等一系列的职业心理困扰也是自己需要面对的。两个方面的因素汇聚到一起,教师队伍就极有可能出现“各安天命”“安于现状”“消极怠工”等情况。原来心理素质相对好一些的教师,没有被来自这两个方面的心理困扰影响的老师,就有可能成为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而另一部分教师就进入到了“温水煮青蛙”的另一个系统,在不知不觉中懈怠,在不知不觉中疲倦。强打精神但自己内心并不快乐。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教师其自身心理能力并不够,但却在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人们更愿意看到的成绩,但其结果早已违背三维课标的核心宗旨,只能说他在不知疲惫地“毁人不倦”。
教师自身心理优化另一部分是心理能力,心理能力每个人都有,只是在社会化、职业化的过程中可能会丧失。有些教师在发展中丧失了心理能力,在不断学习中和周围环境不断改善中还可以找回来。而有的教师其自身“心理循环”系统出现问题其心理能力就只能是每况愈下了。针对教师的心理能力优化这个部分,传统的认知教育试图透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来缓解自身心理倦怠和压力,这种方式似乎起到作用越来越小。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人的心理内部出现了问题,需要针对这个人心理内部开展工作,而传统的心理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只能通过采取“心理成长工作坊”一些方式来实现,这就是要在教师心理能力提升和培训上下大工夫的根本原因。教师们急需心理能力的提升,而这种提升需通过“工作坊”的形式来完成,而整个教师教育体系中,能够操作“教师工作坊”的教育工作者寥寥无几,更不要谈体系了。甚至一些教师教育研究和培训部门,都没有设立这样的研究中心,也没有相关的研究人员。对于特别多学校来说还要面对艰巨升学评比压力、校际间排序压力,忙着这些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没有时间顾及教师心理能力优化,相对好一些学校只能是自己另辟蹊径摸着石头过河了。
相对于心理能力而言,教师的心理条件部分的优化就好一些。教师的心理条件主要包含教师自身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以及教师在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处理心理事件的策略和技术。相对于心理能力,教师的心理条件的培训在教师教育体系中还是相对完善的。因为,这部分都是以知识教育构成为主,其对教师的教育也好传递,不像心理能力,那是需要在一种情境下采用一些心理技术针对人的内心开展心理成长的相关工作。
就教师心理能力和心理条件两种相比而言,目前的教师教育体系以及教师继续教育体系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两种都是一样地重要的,就我们对其进行优化的层面而言,还不能真正做到效能的最大化,这也是我们教师教育研究部门还需要继续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在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教育教学改革中,紧紧围绕三维课标,从三个维度对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因素进行科学、系统、全面地优化,教师这个维度又分为三个维度。教师心理能力和心理条件这个部分的优化,是难度最大的,很容易形式化表面化。由于我们教育教学改革不能从全面、系统、科学角度进行,很多时候都是只能停留在表皮,在一次又一次的表面工作之后,教师们所谓的“成长”就是变成了“老油条”。为了避免以往教育改革中出现过的问题和困难,在改革初期就要首先对教师进行心理优化的相关工作,尤其是在教师心理能力和心理条件这个维度的两个方面下功夫,总结出来了一个科学、系统的教师心理优化课程体系,然后从班主任开始,进而推广到全校。老师们心理能力和心理条件的整体水平上来了,其他维度的优化也就好推进了,也就解决了教育改革的难题,避免了“改而不革”“优而不化”的教育改革现象出现。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三维教学课标,才能真正发现三维教学课标不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而是优化之后可以做到的科学教育教学目标。
相信我们共同努力,大杨树二中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必然能够不断突破一个个前进遇到的困难,让那些每一天努力工作的教师们,更好经营和优化自身心理能力和条件,让我们的老师们每天都携一袭花香,披一缕阳光走进校园,快乐工作、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