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在乘风破浪中前行

标签:
三位一体新课程改革杂谈 |
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老师都对教改思想和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的形势把握较好。少数老师“穿新鞋走老路”,桌椅摆放方式变了、小组也讨论了,可是老师没有从内心深处从讲台上走下来、很多问题设计没有很好的思考,还有随大流思想,在一些教学内容处理上一刀切。改革初期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的。
2、教师角色把握是关键
我们一直在谈教师角色时而在前引领、在后推动、在左右陪伴。那么什么时候教师角色定到什么位置呢。
我认为一要根据班级学生学情来确定你的角色定位,在加强班可能在左右多一些。在普通班可能就是在前或后多一些。
3、动力均衡是课堂保持积极状态的核心
在这段时间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为小组建设不成熟、一些学生不投入等问题苦恼。现在随着一些制度的出台和学习他人一些经验我们各个班级小组建设趋向成熟和完善。比如每个组员有任务,各班根据实际最好实行轮换制度。小讲师(助教)、课代表设置发挥一点带面作用。
个人、小组和班级动力问题上,老师都在思考并不断改善着。比如在刘艳丽老师课中老师及时观察各小组得分情况,在提问顺序上随时进行调整。在宫哲老师课上实行抽签的方式,都是想办法让动力均衡的做法。
小组积分是刺激课堂活跃一个方法,未来随着教师自我完善、知识丰厚、人格魅力增强,让这种硬性东西越来越少。让积极发言成为一种发自内心需要一种软性东西越来越多,那么我们教学改革就深入学生之心了。
那天在班主任体验式团体动力和技术培训时,各位老师根据自己学科进行体验式团体教育技术总结。要以备课组为单位在下周内进行总结。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个性的,更适合本学科实际。
在体验式团体技术制造、操作过程中,教师人格、教师能力、教师理论水平成为瓶颈和关键制约因素。因此在今后这方面学习、考试、成长,从学校层面要不断渗透。同时在一些层面出台一些制度。
通俗一点理解最优化其实就是最佳的匹配关系的建立。
比如一节课的优化可以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技术、动力发展、教师角色把握以及包括教师人格、能力、理论水平之间各个层面之间匹配关系建立。当所有匹配关系达到协调、一致时最优化的境界就达到了。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就需要首先在理论层面知道这些匹配关系建立的重要性。然后从自己最拿手层面去建立各种匹配关系。在自己不断教学实践中完善和成长。因为成长在过程中,改变在不知不觉中。
在前几天听课中,一直为普通班和小组讨论时秩序问题而担忧。比如看到过不拿书、上课化妆、玩手机、一直在闲聊老师说什么都与我无关等问题。这个问题依旧是今后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如何解决,有几点思考。
(1)我们老师在养成教育下功夫。
(2)级部或学校要在一个月内出台一些硬性要求,各班后边学生(各科共性)进行整顿和规范,给学生也敲一个警钟。否则这样一个大包袱不及时解决,一定会对整个教学改革进程及质量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3)学校或级部在实验班学生有统一要求。大声发言、书写规范、目视前方等。让班任深入贯彻到班级中。
(4)各班小组长要定期进行一次培训。每学期每个级部要有2—4次。增强小组长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也学会更加科学工作。
在这段时间听的五节班会课和2节家长会,老师都是经过精心准备并且结合班级的实际设计的课程,并且都将体验式的理念纳入其中,为班级建设起到推动的作用,收到较好教育效果。
那么在今后我们班会课在每学期要上这样的课4—6节,学校相关部门和研究中心歌女各个年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研究班会课、家长会主题,做好前期研究、培训和材料提供等工作,最好提供一些平台让更多的老师有机会展示。
8、研究小组工作任务
在4、5月份研究中心中心工作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研究中心成员尽快确定,以自愿和推荐相结合方式进行。
(2)及时整理各个备课组关于体验式技术的各个学科汇总工作。并抓好点进行研究。
(3)班会课和家长会根据各个年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课程系列化总体思路和设计方案要出台。
(4)深入普通班和分成教学班级听课,在小组建设、动力场建设、课堂规范多指导。
(5)在教务处领导下,各备课组支持下,完成新课、复习课、习题课等几种课型,主体框架研究和探讨。
以上内容是本人在这段时间,听评课和研讨过程中思考和总结。请指正。
韦老师为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做体验式团体动力和技术培训
韦老师在为体验式团体班会设计方案在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