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 |
2008年05月22日08:17 |
这个少年叫陈若超,是心理专家韦志中在青羊区体育中心灾区人民临时安置点做团体辅导时发现的。20日,青羊区体育中心灾区人民临时安置点内,15位全国的心理咨询专家对孩子们做了现场辅导。
记者了解到,截至5月20日,在成都市9家综合医院,对2873例伤员进行了心理状态评估,对其中的1434名应急性应激反应明显者进行了现场干预。
一、孩子“画”出心里话
“如果地震发生在周末多好,我就可以保护她了。”在帐篷外一块空地上,陈若超遭遇地震后第一次说出了那么多的心里话。
若超将对妹妹的思念写成了一首小诗:“我不能预知未来,时光也不能倒流。我在那天留下遗憾,对不起,我的好妹妹!”
“显然,只停留在这个层面是不够的,有了宣泄还得有所转化。”韦志中进一步分析说。一座房子,屋梁、瓦片在不断下落,一个女孩躺在了房子的出口处……记者看见了若超画笔下想象出的妹妹遇难的场面,那是这段时间来一直藏在若超心中的恐怖画面。
此时,孩子妈妈开始掉眼泪,心理专家李敏给予了一定干预后,她担心和恐惧的不良情绪逐步转为对孩子的鼓励。
在共同的努力下,若超将自己写给妹妹的诗以及画都一并烧给去了天堂的妹妹。“我会活好每一天,我还会完成我们的约定,我知道我一定能做到……”若超最后还告诉记者,他会在临时课堂内好好学习,“如可以,我将来要学医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