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韦志中
昨天晚上,我的一个学生从上海中德心理治疗大会上给我来电话,告诉我这几天在上海参加会议学习的情形,问我到底该参加哪个心理工作坊。我问他,你都看到了哪些人,他说除了一些心理专家之外,基本都是“心理患者”。我说这个不奇怪,这是这个行业的特点,许多人开始学习心理学都是因为意识层面或者潜意识层面有一股强烈的动力,然后才去认识和接触心理学的,尽管不是全部现象,但却是有一定的代表比例。
这个动力是什么呢?
根据我个人的情况,和我遇到的多数情况来看,大多是为了解决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理困惑,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要帮助自己的亲人,比如自己的妈妈、爸爸。
一个妈妈性格非常暴躁,孩子潜意识里一直希望能够帮助母亲,后来这个孩子就从事心灵成长类的工作。
一个爸爸性格总是多变,身边的人和他相处吃尽了苦头,后来这个爸爸的孩子走进了心理学领域。
我在做一些心灵成长课程的时候也会问一些参与者,你在为谁而学习心理学,他们也会问我,老师你是怎么走进这个领域的?
我说我理性层面是因为自己需要学习一些知识,后来发现这个职业可以让自己快乐,也可以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发展,但真正对自己有更进一步了解的,以及对心理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我发现到一个真实的现象,实际上有一股强大的动力在推动我一直在心理学的道路上向前,这股强大的动力是我潜意识里面非常自卑,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需要被认可,需要被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这些都是我过去成长的经历而导致的心理创伤,这个心理创伤就成了埋藏在我潜意识里面的一股强大的生命动力。如果有看过我以前写的一个<伴随我生命旅途的三兄弟>就更明白我这个部分了。)
怎么样才能实现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有学问的人、被人尊重的人,这样的潜意识目标呢?
那就是成为心理学家。这不是我一开始就知道的事情,是我做了几年心理辅导之后才发现的关联。我的一些来访者会在开始咨询的时候和我说:韦老师,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想学习心理学,但最终没有成为现实。也有心理学系毕业的来访者告诉我,他不明白自己怎么会学习心理学,我说,如果你未来从事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你会慢慢找到真实的原因的。
我在开展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时候,也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培训班里面80多个学生,有60%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当然大家都说我喜欢,我想帮助别人,我看到这是一个好职业等等。
但当他们真的走进这个领域门口却发现自己的动机不是这些,所以后来学习过后都不在这个领域了,现在广东有20000人有了心理咨询师证书,但真正做的只有几十个人,那些经过培训的人员都继续成为业余的心理辅导员,有的已经成为“合格的被咨询对象”,因为他已经了解去做心理咨询不是丢人的事情,知道每个人都会有心理问题,所以有时候我调侃说,那些培训心理咨询师的机构的贡献是很大的,培训出来一批心理健康宣传员,也教育出来一排心理患者,使那些不愿意做咨询,而想要通过学习心理学解决自身问题的人,终于走进了心理辅导室。
你在为谁而学习心理学?这是很有必要弄清楚的问题。
弄清楚之后也许你会成为更优秀的心理辅导员,也有可能成为合格的心理来访者,这样就节约了许多生活成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