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宋名相王安石缘何力主儿媳改嫁

(2017-10-31 08:24:36)
标签:

历史

文化

人文

史话

宋朝

分类: 史海漫步

北宋名相王安石的儿子叫做王雱,老子英雄儿好汉。王安石是北宋政坛跺跺脚都能引发官场地震的大人物,而儿子王雱,则天纵聪慧,是个不折不扣的神童,年纪轻轻就在文学界暂露头角,在儒、释、道方面成就斐然,二十二岁高中进士后,一路顺风顺水,从太子中允直做到天章阁待制侍讲,因才华横溢,深受神宗皇帝赏识。

 

据说王雱小时候很聪明,有客到访,指着堂下笼子里关着的獐子和鹿问道,”何者为獐?何者为鹿?”小王雱眨巴着眼睛说到“獐旁是鹿,鹿旁是獐。”客人大为惊奇,觉得这个小盆友不同凡人。其实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呢?兄弟我小时候最怕的数学问题就是鸡兔同笼,净馋红烧兔肉麻辣鸡腿了,谁管多少鸡兔?当然课堂上你要是按照王雱这样的回答,对不起,可以回家请家长了。不过在宋朝,王雱这样作答,那就是货真价实的神童。


 北宋名相王安石缘何力主儿媳改嫁


史载,王雱少年成名,素豪气,睥睨众生,自视甚高,一般人根本不放在眼里,这个很好理解,首先王雱不是靠他老爸荫佑而做官,人家是凭本事考上的;其次,确有真才实学,受诏编著了几本诗书,令人刮目相看;再者他是神宗最赏识信赖的宰相王安石的儿子,顶着这块金字招牌,王雱神采奕奕,朝堂之上一时人人为之侧目。就在王雱在仕途脱颖而出,看上去一帆风顺之时,却天妒英才,王雱因病离世,最终只活了三十三岁。

 

王雱究竟得了什么病,最终导致他天不假年,英年早逝?一说心绞疼,即心脏有问题,一说失心疯,得了精神病。《东轩笔录》载,王雱为太常寺太祝时,就已经患上了心疾,也就是失心疯,这病一日较一日为重。王雱曾经娶妻庞氏,没过多久旁氏有孕,诞下一子。王家有后,本是喜事,可是王雱却高兴不起来,他左看右看,觉得这个孩子长得一点都不像自己,王雱本来精神上就有问题,自此更是疑神疑鬼的,并且想尽千方百计想要弄死这个孩子,于是这个不幸的孩子就在他不停折腾之中早夭了,孩子没了,王雱还不罢手,三天两头和庞氏闹矛盾,甚至产生家暴,庞氏痛不欲生,几近崩溃。

 

王安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知道儿子精神上不正常,患了重病。又不忍看着儿媳天天遭罪,蒙受不白之冤,他也知道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弄不好儿子病没好,再逼疯一个无辜的人,于是他主张儿媳和儿子离婚。古代是夫权社会,一般出妻得具备几个特殊条件,王安石不忍心儿媳背负恶名,比如不孝啊,善妒之类的。于是细心的王安石吩咐下去,主动给庞氏找一户好人家,觅个夫婿嫁过去,要知道宋朝社会再开放,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回到娘家的女子都会被人非议。王安石此举可谓终极人文关怀,王安石嫁儿媳,虽出于无奈,但他的善良和义举仍然成为当时美谈。

 

无独有偶,《东轩笔录》还记载了王安石另一件事,可以看出这位拗相公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刚毅,以及处理起事情来的斩钉截铁。话说王荆公有个学生叫做侯叔献,曾任工部员外郎,生前娶魏氏为妻,这个魏氏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比较刁钻凶悍,叔献前脚刚刚迈进鬼门关,尸骨未寒,魏氏就不守妇道,和人勾搭了起来,王安石在流言蜚语中窥得实情,怒不可遏,主动为死去的学生做主,将魏氏逐出家门。京师因而有谚语流传“王太祝生前嫁妇,侯工部死后休妻”。

 

那么,王安石嫁儿媳之事是否属实?只能说此事可能性很大。《东轩笔录》《渑水燕谈录》《古今词话》都有披露。还有一条例证,王雱诗词流传下来有一首《眼儿媚》,词云”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此词足够多情婉约,充满离别之后的相思,据说此词正是庞氏改嫁之后,王雱弥留之际所作,而一句“往事难重省”多少也寄托着王雱的愧疚之情。

 

还有一个问题,王雱究竟所得何病?王雱虽然聪慧,却从小体弱多病,性格敏感脆弱,再加上他才高志远,意气风发,崇拜商鞅等豪杰,临大事有决断。未免会在遭受挫折时难以解脱,加剧心疾。据说有一次,王安石与大儒程颢正在商议变法,王雱披头散发,赤脚而出,当得知父亲变法受阻时,王雱大叫“何不砍下韩琦、富弼的头颅,变法就可实行了。”吓得程颢变色道“小孩子家懂什么?”王安石也喝斥道”胡言乱语,还不退下?”我倒觉得这种行为符合王雱性格所为。

 

王雱可能早就患有心脏病,如果仅仅是失心疯,精神病范畴的,不会早早要了他的命。而加剧王雱病情的,可能有如下原因,其一,自视才高八斗,可他摊上了一个严厉清正的父亲,王安石绝不会主动为儿子求官,史载王雱不愿为小官,夹在父亲之间,王雱始终徘徊在皇帝文学侍从官或者主祭祀的官员低位上,郁闷不已。其二,父亲在变法过程中遭受到了保守派的顽强抵制,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让王雱进退维谷,难以适从。其三,王雱想帮父亲一把,暗中搜集对手吕惠卿的黑材料,不料却中了吕氏奸计,王雱忧愤成疾。其四,王雱病重之时,恰是王安石变法遭遇挫折,被贬谪之时,王雱也因此而借病重辞官,就在王安石处在人生最低潮的时候,王雱一病不起,殒命归天。

 

不管怎么说,以救国治天下为大任的王安石,无论是在新旧党心目中,即使是抵制新法最彻底最保守的司马光、韩琦、欧阳修等人看来,王安石的私德都是无可挑剔的。从王安石力主让儿媳改嫁,并成为事实来看,王安石对儿子病情虽然显得无能为力,让儿媳改嫁客观上出于无可奈何,但至少说明他不会让无辜的家人活受罪,枉费年华,况且他还煞费苦心的帮儿媳寻找到一户好人家,说明王安石是开明而人道的,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充满了人文关怀,这在古代高官中是极为难得的。

 

 

                          文:老蔡的菜园子


北宋名相王安石缘何力主儿媳改嫁



  北宋名相王安石缘何力主儿媳改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