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摄影越走越远中国摄影师联盟黑水城沙丘西夏王朝额济纳旅游 |
大漠孤魂·黑水城黑水城始建于公元11世纪初,是西夏王朝设在北部边境的一座重要的军事城堡,也是西夏十二军司之一黑山威福军司的治所,故又有“威福军城”之称。城堡早在西夏王朝正式建国以前就已建成。尽管城市规模较小,但因它是河西走廓通往漠北的必经之路和交通枢纽,所以,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01】跨越时空——西夏建国后,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理,以防东面辽国和漠北蒙古的侵入,西夏王朝曾先后调集两个统军司来驻守黑水城及整个居延地区。并将大批人口迁到黑水城一带定居,让他们在当地屯垦造田、生产粮食,以满足大批军民的生活需要.
▲【02】舞动的流沙——元朝时期的黑水城,不仅是一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繁荣城市,而且还是当时“北走岭北、西抵新疆、南通河西、东往银川”的交通要冲和元朝西部地区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
▲【03】公元1226年,北方“蒙古汗国”的成吉思汗率领大军征伐西夏,首先攻克了黑水城,并由此南下,直取西夏的国都中兴府,次年,西夏灭亡。元朝建立后,黑水城依然沿用。而且受到元朝统治者的重视。当时这一地区划归甘肃行省,称“亦集乃路”元朝在这里设置了亦集乃路总管府,管辖这一地区及西宁、山丹两州。
▲【04】由于黑水城是漠北通往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元朝统治者不仅派遣了大量军队来黑水城驻防,还从各地迁来许多汉族和蒙古族人,来这里与当地人共同发展农牧业生产。当时,各族人民利用额济纳河的水利资源开渠造田,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先后屯田近万亩。
▲【06】在西夏建国以前,黑水城一带就已有大量居民,在这里耕耘牧猎、繁衍生息。
▲【07】舞动的黄沙步步围营
▲【08】亲历,什么叫飞沙走石。
▲【09】风吹沙动,看上去很美
▲【10】千年争斗己逝,狼烟又起。
▲【11】滚滚黄沙在风的作用下越过城垣
▲【12】滚滚黄沙在风的作用下将一座城池吞噬
▲【13】元朝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原来的黑水城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在原有城池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了扩建改造。扩建后的黑水城,东西宽450米,南北长380米,是原来城市面积的3倍。扩建后的城市,不仅增加了城区面积,而且加强了城市的防御能力。
▲【14】当时的黑水城,城墙高达10米,城内有登城马道7条,设有宽约6米的东、西城门两座,并在城门外加筑了瓮城。在四面城墙的外侧还修筑了马面、角台等御敌建筑。
▲【15】风沙填埋一座城市也许需要更多的时间,但在当地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隋朝时,有一天天气显得十分怪异,忙碌的人们虽然在心里嘀咕,但都无暇深究,在沉闷的城中往返穿梭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并高声叫卖他背的枣梨:“枣梨!枣梨!”虽然老人叫卖得非常起劲,但由于他的要价太高而无人问津,天黑之后,老人出城而去......。
▲【16】人为的保护措施,无法抵御大自然的力量。
▲【17】在黑水城众多的建筑中,宗教建筑是这座古城的一大特色。黑水城,曾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历史上曾建造过许多宗教寺院。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不同的建筑。其中以佛教建筑最多,而且占地面积也最大。在西北角的城墙上,至今还耸立着5座宝瓶似的佛塔。最高的一座达13米。佛塔是用土坯垒成,虽经数百年的风沙侵袭,今天依然耸立云端,成为黑水城独具魅力的标志。
▲【18】城内,荒凉满目,流沙下遍布官邸、寺庙和民居的颓垣断壁,到处都散落着各种瓷器和碎片。黑釉刻花、白釉褐彩,以及钧瓷和南方的龙泉瓷等等。城外还有几座残缺不全的喇嘛塔,像是守城的卫士肃然而立。在古城遗址的西北角上,端坐着13米高的西藏覆钵式佛塔,古朴,圆融,安详,是黑城的标志性建筑。
▲【19】沙漠的雏型来自沙漠效应。
▲【20】到西夏鼎盛时期时,黑水城已不再是一座单纯的军事城堡,逐渐变成一座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的繁荣城市。当时的黑水城内,官署、民居、店铺、驿站、佛教寺院以及印制佛经、制作工具的各种作坊布满了城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近200年之久。
▲【22】城外有沙山,穿过这个洞可不是易事。风大沙疾,洞口的流沙很细,一脚踏上,直灌满鞋。几步之后鞋似乎小了两号......。
▲【23】在当时的城区内,分布有街市、官署,驿站、学府、寺院等区域和百姓、官员、兵卒的住宅区;有直通城门的东、西大街和南北街巷组成的整齐街道。街道两侧,布满了各种店铺,有饭馆、酒店、客栈、钱庄、杂货店、衣帛行、马具作坊等。并有马市、柴市及交换农牧产品的互市场所。黑水城,不仅城内十分繁荣,而且在城外也有百姓集中的居民区和繁华热闹的街市。当时,居住在黑水城一带的固定人口约有七八千人之多。
▲【24】沙丘的象形——躯体部分
▲【25】沙丘的象形——阳刚之美
▲【26】沙丘的象形——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刻,投射在起伏沙丘上的光影和优美的线条,产生了许光怪陆离不可思议的影像。这是一都越野车冲沙失败后留下的车辙和车手无奈的脚印。
▲【27】沙海
▲【28】沙丘的影像之一
▲【30】沙丘的影像之三——柔情似水
▲【32】在黑水城众多的建筑中,宗教建筑是这座古城的一大特色。黑水城,曾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历史上曾建造过许多宗教寺院。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不同的建筑。其中以佛教建筑最多,而且占地面积也最大。在西北角的城墙上,至今还耸立着5座宝瓶似的佛塔。最高的一座达13米。佛塔是用土坯垒成,虽经数百年的风沙侵袭,今天依然耸立云端,成为黑水城独具魅力的标志。
▲【33】在沙海拍日出的人们——最左侧笫一人为北京-老夏,第三位背包者为一柄锈剑。
▲【34】大地·人·日·月
▲【35】与沙共舞
▲【36】清晨的戈壁荒漠拍日出可是个苦活,每走上一步都要付出平地几倍的艰辛,坚固的HALT其宽厚鞋底使我超重的躯体压强倍增,不致深陷沙丘,留下了一串脚印。
曾在圈子里探讨过沙漠片拍摄方法,第一要充分体现出沙漠雄浑的曲线和光影;第二是不要出现纷乱的脚印。沙漠驼队似乎代表着大漠片的最高境界,骆驼队不是不想请,只是厌恶那些蹭拍者一哄而上的不耻而放弃。
同行者:
花絮博客:【秋收额济纳】外拍花絮
锈
庚 王 虎:
共乐壶天: 额济纳收秋:膜拜怪树林
越走越远: 大漠孤魂·黑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