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十年后。汉字会变成纯书面文字吗?

(2008-03-02 19:29:36)
标签:

汉字

中国传统文化

简体

繁体

杂谈

分类: 天“方”夜“谈”
看到新浪一篇博客,提倡汉字要回到繁体时代,不觉大笑。文中观点之一是人们越来越用电脑来输入信息了,所以,繁体字书写不方便的问题不存在了。而要回到繁体字时代的原因是保持汉字的意象性。
 
对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很久。我的观察结论是: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使用的频繁,汉字将逐步消失起书写功能,变成纯书面阅读的语言。
 
我的观察是这样的:
1、我们这些人越来越仰仗计算机来处理文字信息。你要写博客,不可能手写一个稿子,再输入到电脑中吧?作为成人考试,你答卷是用电脑来答吧?提交工作报告的时候,你敢用手写体吗?就是和朋友家人的通讯,也是被电子邮件、语音、视频替代了,当初"家书值万金"的期待,变成了手机铃声的个性化了。
 
其结果是,我们变成了“提笔忘字”的老人。经常是一些很常用的字,却一时写不出来,就像会读英语却写不出来一样。汉字的书写将逐渐边缘化、艺术化。
 
2、学历越高的人,采用计算机输入汉字的几率越高。学历高的人,除了少数文士骚客相见示以手笔外,其工作成果越来越符号化了。什么是符号化呢?就是用表演、歌声、体育技能、英文、电脑打字、程序语言、网页、构图等等体现自己的价值,获得自己的地位和功名。这样,导致高学历的人们自己淡化了对汉字书写能力的掌握,淡化了对汉字结构的理解。
 
在这样的淡化背景中,即使有人去改进汉字,也是少数古董。用他们的知识左右你,你敢相信吗?
 
3、从精确度的角度,一种语言的意象性是该语言的一个本质弱点,让大家望文生义。字母语言的特点是对于新概念,创造一个词出来,大家无法从字母的组成上去了解该词的意思。汉字对于新词,是采用现有单字的组合。于是,可以牵强附会出它的意思,而很少驱动人们去了解原义。这样,大家采用的词汇系统,在每个团体中,对它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好心人便出来解释一下,左比喻,右对比的,越说越远,越描越黑。
 
4、除非是政府采取极端的文化保护政策,用计算机书写文字的趋势将越演越烈,将深入到社会的所有角落:更加年轻化(到小学了)、更加老化了(养老年金需要计算机填表)、更边缘了(每个小村的财物报告都是计算机化的)、更物质了。
 
而历史往往说,极端的文化保护是不可行的。这样,汉字的未来就不得不走向:
1、书面化。认得写不出;
2、艺术化。一年级的孩子也有自己的艺术签名;
3、杂交化。总是中外文混排,而且由于书写体汉字的弱点,排版总是不怎么好看。英文总是占据很好的地位。
 
这样,相关的赚钱行业是:
1、书法
2、艺术签名
 
更有潜力的是:将汉字书写艺术化并电子化。比如毛体、王羲之体的汉字,使之能够让我们的报纸、杂志、网站的设计等等更漂亮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