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eiyuanbo448
peiyuanbo44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0,130
  • 关注人气:1,3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风“大泉五千”是谁铸的?

(2013-05-11 22:33:28)
标签:

八卦

鉴定家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辽风“大泉五千”是谁铸的?辽风“大泉五千”是谁铸的?


辽风“大泉五千”是谁铸的?

辽风“大泉五千”是谁铸的?

辽风“大泉五千”是谁铸的?

辽风“大泉五千”是谁铸的?

辽风“大泉五千”是谁铸的?

辽风“大泉五千”是谁铸的?

“大泉五千”(见图12、),是三国时代江东吴国孙权所铸之钱,铸于嘉禾五年至赤乌九年期间(公元236-246年)。篆书大泉五千四字旋读,一当吴五铢五千枚。存世量极其珍罕,曾被华光普先生列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是继王莽铸“金匮直万”与“一刀平五千”钱后,最大的虚值钱。一般出土于长江下游三国时期吴国地区。然而,近年北方黑吉辽及内蒙北京河北山西七省市竟屡见出土,势头和数量都远超吴国旧地。这大概和辽灭晋,金灭辽北宋,元灭金南宋,南方财货尽被掳到北方有关。

伴随着南地钱的出土,近年在北方七省市境内又出现一些与南钱钱名相同而风格迥异的钱币,如“小泉直一”、“大泉五十”、“五铢”…等等。笔者对此种钱在博文《辽(契丹)早期钱》中曾给予论述,指出这些出土于辽(契丹)故地的,仿中原各王朝行用钱的,早期契丹钱,通过钱文或形制变造,所铸出的具有前后一致契丹风格神韵的钱币,因钱名仍是中原王朝钱币名,故应统称“契丹仿铸钱”。契丹仿铸钱所仿的钱币名称多为汉、南北朝、唐等朝代钱币名。文字分为汉字与早期契丹字(应称为北方俚俗汉字、或回鹘字、突厥字、古阿拉伯字)两种。但无论汉字或所谓的早期契丹字,在钱币风貌上都给人以草原民族特有的气息,使人一眼望去就知道不是中原钱币。

契丹仿铸钱的形制比原钱或放大或缩小,保持原大者甚少。铸造时间大约从汉末至唐末。同时代人仿铸同时代的钱,应是当时契丹人肯定要遵守的原则。因为在契丹早期,铜或金银都是极其稀缺的战略物资,人们不会用贵重的铜或金银去铸与现实无关,不能流通使用,人们不认可的钱币。仿铸钱的用途有三个去向:一、流通使用。出土于流通钱窖藏的太元货泉证明确实存在这一主要用途。二、宗教用钱。超小钱多作为供养钱使用。大钱多作为祭祀或护身符佩戴。三、纪念赏赐用钱。

已发现的汉文仿铸钱,有:太和五铢当十型钱,太元货泉小平、折二、折三型钱,永通万国超大型钱,开元通宝当十型钱。早期契丹文(北方俚俗汉字)钱,有:小泉直一超小型钱,大泉五十小型钱、折三型钱、当十型钱,大泉五铢当十型钱,货泉小型钱,大泉二千小型钱,常平两铢当十型钱,开元通宝小型钱等等。

近日,赤峰地区著名钱币收藏家阿骨打宝机先生,给笔者发来一枚出土于当地的,金质“大泉五千”钱的钱图(见图3、),为契丹仿铸钱大家庭又增添了一个重要品种。是继笔者收藏的契丹仿铸钱超小型(径7毫米)小泉直一金钱后,发现的第二枚早期契丹仿铸的金质钱。该钱直经60.1毫米,厚11毫米,重220.15克。币材为金银合金,含金量平均约在70%左右。该钱大小为当千型钱(径60毫米),但厚重超出想象,重220.15克,约相等于汉隋唐金衡一斤(224克)。按汉唐时金与钱兑换比率,黄金一斤值万钱来看,这枚大泉五千金质钱不但不是虚值钱,而是一枚超值一倍的超值钱。既使按普通钱衡计算,其重也相当于汉唐衡重半斤,恰可兑换铜钱五千枚,亦是货真价实的足值钱。

该钱形制厚重与孙吴“大泉五千”无丝毫共同之处。孙吴“大泉五千”径在36-39毫米(相当于折五折十型间)之间,厚在1-3毫米间,重在10-20克间,是典型的虚值钱。和这枚契丹铸“大泉五千”,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文字风格更是泾渭分明。“大”字,吴钱上横为圆弧,而契丹钱为平顶;吴钱下人为两直竖,契丹钱为八字。“泉”字,吴钱白下不封口,下为“川”字,契丹钱为白字封底下为“小”字;“五”字,吴钱为两半圆上下对顶,契丹钱为上下两横中十字交叉;“千”字,吴钱千头圆弧,婀娜妙曼,契丹钱千头平展,粗犷彪悍。稍懂钱币知识的人看一眼,就会感觉它们是两个地域钱币文化风貌。

辽风“大泉五千”出土的赤峰地区,是千年前契丹故地,契丹自公元386年起就来到这块土地。来此地之前,契丹已自成方国、自主统治内部,经常对外攻掠,高句丽史载公元365年契丹就曾袭击该国。这些都说明契丹自东汉末至北魏时期,已成为鲜卑部落联盟中,相对独立的一个氏族部落联盟,不但有自已的军队,而且有了自主的经济。根据交换和宗教的需要,仿制一些中原皇朝的钱币成为必然。辽风“大泉五千”钱的铸造时间,可能就在这一时期,由古八部契丹人所铸。对这些钱应称为契丹风格钱,而不宜称辽风钱。从该钱形制的厚重及材质的贵重,可以看到契丹纯朴诚信的品格。与当时汉地私铸盗铸,尽量减轻钱币重量的作法大相迳庭。当然,这么厚重的黄金钱币不可能充作流通货币使用。它可能是北朝皇帝,或鲜卑汗国,宇文大部落联盟长赏赐给契丹部落头领的赏赐钱。更可能是契丹国家祭祀钱。当然,它也是一笔巨额财富,它的持有人必为契丹最高权势人物。

根据金质契丹风格“大泉五千”钱的出土地点及历史传承的地理关系,与金钱形制、铸制工艺、和契丹前后期钱币承前启后的关系。可以确定这枚金质契丹风格“大泉五千”钱,是一枚北朝时期生活在阿拉木伦河与潢水间地区契丹人仿铸的祭祀钱。

金质契丹风格“大泉五千”钱在赤峰地区的发现,再次证明契丹人铸钱的上限,是伴随着契丹族的出现而出现,是和汉族人私铸盗铸,不需要矿山钱监也能铸钱一样地铸出钱的。它说明契丹工匠对铸钱工艺的掌握并不比汉人差,简单的铸钱工艺没有必要非得汉人来教契丹人才会。事实说明我国的钱币史上,关于契丹人文化落后,很晚才会铸钱的提法很荒谬,可能是一些根本不懂铸钱方法的书呆子,拍脑袋想当然地胡诌出来的。北方七省区近年辽金钱的大量出土,说明北方民族钱币史必须重写,必须还北方民族钱币一个公道,否则我们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儿孙!

泉痴山人2013-5-11于京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