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写遗书

(2007-11-02 11:54:59)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职场/励志

分类: 和大学生聊聊

学写遗书

 

观摩李践老师的《盈利模式》的课程,谈到企业“居危思危”时说到,他说他自己早几年就写遗书了,因而以后每次坐飞机,虽然遇到不良天气、飞机剧烈颠簸,也能泰然处之。

 

于是,我想,我是不是也该写份遗书。当然,我没有多少财富,但父母的养老、妻女的生活,有一个安排还是好的,也是为人的责任。

更要紧的是,如果生命即将终结,总还有些话想说啊。比如,40多年过去了,留下了一堆恩情、人情,应该有计划地去偿还,能否还足则另当别论;至于人家欠我、亏我,自然可以一笔勾销,想也不用去想;还有,一帮和我一起共事的同仁,他们怎么办,当然他们很有能力,没有我也可以活得很好甚至更好,但我作为领头的总得做一些交代,提些建议;再有,有好几家企业在借助我的一点力量进行管理改进,而且又都在进行时,做些安排总也有些益处。人因为被需要,活着时生活有了一些幸福,死去后生命有了一些意义。

 

最最重要的,在我,还是那些该做没做、做了没完的事情,更需要一一规划,就好像企业员工换岗或辞职前的交接。

第一件,“精细化管理”我们在2005年提出来了,但并没有研究透,经过3年的探索已经初具轮廓,但还需要整理,其操作方法、应用工具更需要做详尽的说明。因此,一本新的教材性的《精细化管理》的书,不能不交代过去的助手往下做啊。人都会有终结版,但很多事情是不能半途而废的呀。

第二件,过去因为钱的原因出国极少,这几年因为时间的原因又极少出国,其实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管理理念、方法、工具,因为研究早,又比较务实讲科学,多数我们是可以实行“拿来主义”的,但除了要研读他们的著作以外,还须考察体验,才能有效移植,才会“国际化视野,本土化对接”。这不也得有人继续么?

第三件,这两年与中学同窗王筱宇合作写了一本新书《1750》,自以为品质不错,此书在一片“大国崛起”的声浪中,冷静地提出了中国从1750-1949200年是如何步步落后的,我们同时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四条线上在与同期的西方对比中展开论述,试图证明中国作为极盛的农业国在工业文明到来时如何日渐衰微。我想,这对吆喝中的“民族中兴”是有积极借鉴作用的。然而,这本书被出版社退稿了,原因是有些政治观点、历史分析不被新华出版社接受。这事很想作出交代,这算一件事。

第四件,因为总算读了一些书,便有很多感想,当今之世虽说很多方面是进步了,但也有一些方面没有进步甚至倒退了。比如现今之时多数人做人太圆滑、太世故,没有“自己”。这不好。于是,一直想写一本书《有味道的人》。如果一个社会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味道,跟洋蜡、白水一样,这人类生活还有什么味道?这本书还没开头,资料已经收集不少,当然很想请人把我这相关百万字笔记拷贝过去,然后把这个题目做出来。这是一件有味道的事情。

第五件,我的笔记本电脑可是比我前年在京拿下的西三环内的170平米的商住两用房值钱啊,里头有我20年的读书笔记,有知识性的摘记,也有眉批旁批式的感受性扎记,有些价值。如果女儿能懂这些并有兴趣,这些笔记连同部分藏书是最值得继承的遗产。

第六件,就是怎么死法。如果死法得当,尸体中还是有可以摘出一些有用的器官转给需要的人,没必要浪费;如果死得不顺利,但尸体还有,那就把它烧了,然后埋在一棵树底下,最后做一回肥料。至于坟墓之类就不必了,没有什么意思。如建墓,墓碑上写什么呀?唯一能写的是《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很没味道的事,滑稽和无聊。

第七件,没有。其余一些鸡毛蒜皮不值得一提。而且,我从来不欠别人的钱,不必要象傅雷老先生那样列一个单子。当然,情债可能欠了一些,但我又怎么能有卢梭那么坦荡,一一记述下来编为中国的《忏悔录》?权且放下。

 

年轻的时候,总是得到“必须如此”的教导,近些年,偶尔可以想想“未必如此”,要写遗书了,就只有一句“不过如此”。

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