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苏牧专栏文章 |
如何看待、评价探索电影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电影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在北京电影学院,这种争论更是异常鲜明。有人推崇探索电影。认为探索电影是电影的良心,探索电影是电影艺术的精髓。甚至认为:探索电影才是“真正的电影”。也有人压根就瞧不起探索电影,对探索电影嗤之以鼻。十多年前,我们经常在报刊上看到一些记者描写电影院中放映探索电影的凄凉景象。他们对探索电影嬉笑怒骂,讽刺挖苦,冷嘲热讽。
另外,多年以来,主流的电影评判标准一直以“雅俗共赏”作为电影的目标和标准。我们经常在我们的各种媒介中听到看到这样的话:我们的电影,应该是专家喜欢看,老百姓也喜欢看。
我认为:电影创作中的“雅俗共赏”的提法,实在是一种暧昧的说法。当然,在我们的国家、社会中,如此暧昧、非科学性的提法还有很多。
关于探索电影,我个人的观点是:电影的构成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形态。电影既有商业片,也有艺术片和探索片。
如何看待这三种电影:
电影中主体的、数量最多的是商业片,就是所谓的主流电影。主流电影是商业电影,它能够换得票房。电影是一种工业生产,只有有了票房,电影才有投资,电影才能存活。主流电影之外才是那些艺术电影和探索电影。
现在中国的主流电影做得很差。我们不能够因为是主流商业电影,就放低了对电影的要求。打个比方来说,如果电影生产是制造航天器的话,艺术电影、探索电影就是航天飞机。航天飞机的意义在于人类探索宇宙的秘密,探索人类外层空间活动的可能。那么主流商业电影则是我们的商用飞机,商用飞机的目的不用一一例举。简单说,使用商用飞机已经是今天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片是我们所谓的“雅俗共赏”。过去我们常讲:艺术的最高目标是“雅俗共赏”。而且说:最好我们所有的作品都能够做到“雅俗共赏”。这实在是一种浪漫的、简单化的、不切合实际的想法。电影是一个完整的形态。“雅俗共赏”的艺术片只是整个电影形态中的一类,一部分,不是全部。
制作数量少、观众也少的探索片是电影艺术的尖兵,探索电影的意义是探索电影表现的手段和可能性。许多人对探索电影厉声指责,对探索电影的导演冷嘲热讽。探索电影就是“阳春白雪”,探索电影就是“为下个世纪的人拍的”(田壮壮语)。探索电影的作用不是票房,探索电影的作用是带动整个电影形态的前进和发展。
其实,目前美国和欧洲的主流电影中,已经融入了许多探索电影的因素。有些电影甚至已经很难区分它是主流电影还是探索电影。如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Tom.Tykwer)1998年拍摄的轰动世界的、票房过亿美金的电影《罗拉快跑》(《Lola Ren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