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苏牧专栏文章 |
“六代”后面是“七代”
现在的说法是,中国电影有六代导演。第五代是中国电影的高峰,他们使中国电影真正获得世界的尊重。五代之后是六代。第六代主要是指电影学院89年后的毕业生。达到乃至超越第五代,一直是第六代的目标和梦想。
第六代的特点首先是他们的登场“生不逢时”,他们走出电影学院的时候,中国制片厂投资生产电影的时代已经结束。更重要的是,第六代必须面对已在世界影坛取得巨大影响的第五代导演。
天时地利人和的外部条件不佳外,第六代本身的局限也是明显的。与第五代导演相比较,一个是电影表现范围的局限,其次是电影艺术功力的欠缺和不成熟。他们缺乏强大的实力和武装,使他们如同第五代超越第四代那样去超越第五代。公平地讲:历史给了第六代足够的时间,他们的表现并不精彩。
第六代的困难局面,直到97年电影学院毕业的贾樟柯的出现,才发生了变化。其中,第六代冲击国际三大电影节近20年,今天终以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斩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确立了第六代在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峡好人》我未观看,不便评述。但是,我认为,“金狮奖”绝不仅仅是颁给《三峡好人》一部电影的。它应该包括《小武》、《站台》等贾樟柯电影。
何为电影?一个观众在给塔尔科夫斯基的信中写道:“谢谢你的电影《镜子》,我的童年就是那样,那样的风,那样的雷,那样的雨,‘加尔卡,把猫弄到外面去。’我的祖母喊着。房里一片漆黑,油灯也熄灭了,等待母亲回来的感觉充塞了我的整个灵魂……你知道吗?在那间黑暗的影院里,凝视着被你的天才所照亮的那片银幕,那片刻,是我此生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
电影是什么?“电影是生命在银幕上流淌。”
按照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理解和要求,我们拿第六代优秀影片《盲井》、《安阳婴儿》、《小武》作比较,尽管《盲井》、《安阳婴儿》、《小武》都真实、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现实。但是,《盲井》(李扬)、《安阳婴儿》(王超)过多人为的、“戏”的成分,削弱了影片内在张力和价值。而贾樟柯的《小武》,电影的生活化的流程中,表现了一个普通中国城镇的边缘化小人物──小武。
《盲井》的结尾是袅袅上升的火葬场焚尸炉烟筒的青烟。《安阳婴儿》的结尾,是逃脱中的“小姐”冯艳丽把自己亲生的婴儿塞到一个相遇的男人手中,男人恰是冯艳丽死去的男友重新归来。与《盲井》、《安阳婴儿》的“震撼人心”的、“戏剧化”的结尾不同,《小武》的结尾平平淡淡,并且,它是开放式的:
摄影机开始拍摄小武,小武像一只狗一样被拴在路边的电线杆上。不久,摄影机从小武转向街道,镜头变成主观镜头,变成小武的目光:街道上,路人熙攘,他们或停或走,他们像看一只狗一样看着小武……
尽管小武是个“贼”,“贼”的职业特征不具代表性。但是,小武的生存状态、小武的精神实质是众多中国城镇边缘青年的代表。或者说,小武是一代中国没有地位、无权无势、得不到尊重的小人物的代表。网站上有人这样评价《小武》:我们电影中表现的生活,其实都是在表现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尽管电影中的人物故事环境未必发生在北京、上海、深圳。《小武》使我们第一次真正看到了中国的“城镇”。一部电影使我们看到中国的一个阶层。重要的是:这个阶层在中国如此广大!这不是对一部中国电影的褒奖和赞扬,而是对整个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的无情嘲讽。
《小武》之后的贾樟柯的影片《站台》,如同侯孝贤的影片《悲情城市》,是一部中国电影的史诗。《站台》的开始是“汽车点名”:剧团晚上演出结束后,团长车内点名,崔明亮最后上车。团长批评崔明亮。汽车关灯,开动,大家坐在汽车内模仿火车汽笛的声音。
“汽车点名”段落是一个4分钟的长镜头,景别全景,照明为自然光效。团长点名时灯光昏暗。点名结束汽车关灯。汽车开动,大家坐在黑暗中,窗外的灯光在人们的脸上闪烁。点点斑斑闪烁的光影,表现的是那个时代压抑的小人物的处境,是那个时代扭曲的一代人的处境。该段落是同期录音。段落最后“音乐”响起,──那是这些一生从未见过火车的年轻人模仿火车汽笛的叫声:“呜——呜——……”
2004年电影学院“电影金字奖”获奖影片《牛皮》,导演刘伽茵,该片荣获2005年柏林电影节青年电影论坛大奖。《牛皮》全片23个镜头。我对《牛皮》的评价是:1、《牛皮》是制作者成熟电影观念的表现。2、我们用任何一种现成的电影理论、电影观念来评述《牛皮》,都是不伦不类的。3、如果说《茶馆》使我们在舞台上看到北京,《牛皮》使我们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了北京。
刘伽茵是电影学院文学系刚毕业的研究生。第六代之后应该是第七代吧。像祝愿《三峡好人》一样,祝愿《牛皮》。
2006年9月15日
(该文为某刊而作。本文未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