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清炒芥蓝

标签:
芥蓝清炒苏东坡美食美图 |
分类: 烹炒 |
那天问门口卖菜的大李,为什么没见他卖过芥蓝。大李说摊子上没卖过,可天天给饭店里送,如果想要,下一天就捎些回来。
芥蓝,属于甘蓝类蔬菜,原本生长南方,在广东广西一带是很家常的菜。随着粤菜的普及,来到山西。在馆子里吃过,不管是白灼还是冰镇,总是绿绿的脆脆的。芥蓝的栽培历史很悠久,宋代苏东坡被谪岭南,就吃过芥蓝,所以有“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的诗句流传。
苏轼,有大智慧的人。多才多艺,几经宦海沉浮,对人生自有其体味。在京城享用都市繁华,在乡村体验质朴生活的乐趣。诗人的情怀让他能见到常人不能见之美。面对困境时随遇而安旷世达情,一生多彩多姿,过得超然洒脱。是懂得享受人生每一刻时光的人。
苏轼享受人生,自然要享受美食美味,所以他称自己为老饕,在自己的诗里写鱼写肉,写蔬果写美酒,还要亲自动手做菜酿酒。长江里的各种鱼鲜和虾蟹都被他吃过了,还吃河豚果子狸,不但自己吃,还要送给别人吃。
他刚刚被贬到湖北黄州,就说这个地方不错呵,“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还写了那首明白如话的《炖肉歌》,用风趣的语言说出炖肉要诀,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后来下放至广东的惠州,在吃过荔枝后又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做岭南人。”他真的在惠州盖了房子,种了果树,准备安居终老。还写诗描述了自己在春风中酣睡,听到房后寺院的钟声传来。不巧被政敌看到,认为如此惬意的生活不利于他的思想改造,新贬谪令颁发,于是苏轼又被流放到海角天涯的海南儋州。
海南岛,人称瘴疬之地,被认为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夏天潮湿气闷,冬天有很重的雾气,秋天又阴雨连绵,所有的东西都腐朽发霉,散发出有害健康的气体。苏东坡却在这儿常常看着儿子与人下棋,乘着月色到海边散步,有时碰上下雨就穿庄稼人的蓑衣斗笠和木屐,趟着泥水回家,引得邻居大笑,连狗都叫了起来。他吃了当地人送的鲜蚝,认为真是天下美味,写信给他的弟弟:“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其味。”不要把食蚝的事让朝中官吏知道,恐防他们都争着被贬谪到岭南,来分享鲜蚝的美味。难怪林语堂先生说了,苏轼像一阵清风度过一生,活得快乐而无所畏惧。
新鲜的芥蓝买来,削去外皮,无论切片还是切块放入锅中急火炒熟,都保持着清绿的颜色和爽脆的口感。看网上说芥蓝味道微苦,可加酒和糖。其实那种微苦的味道正是它的特色呢,不然为什么苏轼也会说“芥蓝如菌蕈”。
听着它在自己齿颊间欢快地歌唱,似乎也体验到了大诗人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
削去外皮的芥蓝
切成片的芥蓝
切片炒熟。炒熟的菜拿到阳光下拍照,照片出现色差。
切成滚刀块的芥蓝
炒熟仍旧清绿爽脆。这也是在阳光下拍的,感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