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batta夏巴塔——意大利拖鞋面包

标签:
ciabatta拖鞋面包中种发酵烘焙面包美食美图 |
分类: 烘焙 |
一直想写一点儿Ciabatta面包的文字,却常想到一部电影、几本书和村治佳织的古典吉他。
电影是《托斯卡纳艳阳下》,故事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展开,讲述的是一个美国单身女人的灵魂与情感的故事,这个以结束一段婚姻开始的电影,充满明朗温馨的调子,结局美好,女主角所有的愿望都实现:一场婚礼,一个孩子,一个有孩子的大家庭。是一部单纯温暖的小电影。这部电影改编自一本同名的书,作者是美国的一位女作家,是个人生活的真实记录,书和电影有很多不同。这本书有中文版。另外我还想到了彼得·梅尔关于普罗旺斯的几本小书,阅读时,背景还要有一点儿村治佳织的古典吉他。
尤其是我刚刚买了一本彼得·梅尔的小册子《面包人生》,书里记述了法国普罗旺斯Cavaillon的一家面包店,看作家前言的意思,这本小册子是专门写来作为这家面包店的纪念品,送给那些在小店里学习烘焙的客人。里面写了一点儿小店的历史,一点儿小店的趣闻轶事,还有几招烘焙的窍门,最后还有一些款式面包的配方。
虽然是意大利托斯卡纳的背景,美国人弗朗西丝·梅尔斯的故事,英国人彼得·梅尔在法国普罗旺斯的感受,还有日本女孩儿村治佳织和她演奏的古典吉他,却在Ciabatta面包交集。就知道了Ciabatta面包在我内心深处唤起的诗意。
其实,Ciabatta面包最朴实不过了。听说Ciabatta在意大利语里就是拖鞋的意思,大概因为它软爬爬的面团烤好了,真还有一点儿旧拖鞋的样子。先后两次揉进面粉发酵,应该是用了中种发酵的方法发酵。虽是中种法,但并不感觉加长了制作的时间过程,又因面团的湿度较大,几乎不用揉面,反而省了力气,所以最近反复烘制,并且每次都稍做一点改动。有时加入酸奶替代一部分水分, 面包有了酸味倒很有种特别的风味。切片后可以看到分布有大大小小的洞,口感松软,表皮因为烘烤的温度高于其它风味的面包,略厚也稍硬一些,但更有烘焙的焦香。每次都要加进芝麻和核桃仁,味道更是香上加香了。总之是一种很具风味感的面包。被大同称为最近以来最好吃的面包。
Ciabatta面包无论制造的过程,还是最终它笨拙的模样,丑陋的外皮,还有微酸韧性的味道和口感,都让我喜欢。
网上Ciabatta的配方很多,这个是我用的次数最多的一个。把配方和做法抄录如下,我自己做的时候为了省事还是动用了面包机,但每一次都是只把面团揉匀就好,用室温发酵时也不必把面团取出来。
-材料:
第一次发酵面团:水 240g
第二次发酵面团:盐 7克
-做法:
1.水中加入酵母溶解。
2.面粉中加入酵母液,加橄榄油,揉和至软面团状(面团很稀,可以用合适的工具搅拌),直至面团光滑。
3.覆盖湿毛巾,室温发酵1小时,体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
4.再将第二次发酵面团的材料加入,拍打,形成光滑、柔软有弹性的面团。
5.覆盖湿毛巾,室温发酵1小时,体积增大至原来的2倍。
6.烤盘里抹油,撒上一层薄薄的高粉,将发酵好的面团倒入盘中,将面团轻轻整成椭圆形或长方形。面团非常粘,做的尽可能小。
7.面团顶部撒上面粉。室温发酵,直到面团增大到原来的2倍,顶部的面粉开始有轻度裂纹。
8.220°C烤约30分钟,直至面团成金黄色,出炉,冷却。
第一次发酵的面团:所有材料加入后拌匀;发酵至2-3倍大小;发酵后的面团
在第一次发酵好的面团里再加入第二次发酵的材料,自己又加了一些芝麻、核桃仁儿,还有亚麻籽,搅拌均匀;发酵至2倍大小;发酵后的面团。
整形的过程:面板上多洒干面粉让面包的表面多沾一些面粉;面团太湿可以利用工具;面包表面不要覆盖,能出现细小的裂纹最好
这次用双倍的量做了两个,正好凑成一双。
表皮很酥脆
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孔洞,但还不够张扬。
酥脆的表皮更有烘焙的焦香。
这是同一配方的另一版本。别忘了这个面包的名字叫作:Ciabat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