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密斯赵
密斯赵 新浪个人认证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374积分
  • 博客访问:36,925
  • 关注人气:17,712
  • 获赠金笔:915
  • 赠出金笔:0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图片博主兑换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鲁奥:他是《敲鼓丑角》的沉默的朋友

(2019-04-01 09:02:45)
标签:

名画

艺术

鲁奥

小丑

愚人节

分类: 文艺评论

April fool成为一个以恶作剧取乐的欢乐节日,靠搞怪搞笑谋生的小丑的悲哀何人知晓?绘画界最懂小丑的画家是野兽派代表人物之一、法国的乔治·鲁奥。 鲁奥:他是《敲鼓丑角》的沉默的朋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我为了手里能有点钱而成为彩绘玻璃的画师

鲁奥1871527日生于法国巴黎小别墅街的一个地窖中。父亲是一位来自布列塔尼亚的细木工匠,母亲是巴黎当地人,从事瓷器绘画工作。他的外公热爱艺术,但只有从塞纳河畔的旧书摊那里收藏马奈、伦勃朗库尔贝的复制画的钱。可以说鲁奥的美术知识和动手能力是家庭熏陶的结果。

14岁时鲁奥一边在彩色玻璃设计行当学徒,一边在巴黎装饰艺术学校的夜班念书。他白天跟着一名叫圣· 塞布朗的玻璃工师傅学习如何修复中世纪教堂的彩绘玻璃,晚上则沉浸在纯艺术的世界里。他曾回忆说“我为了手里能有点钱而成为彩绘玻璃的画师……虽然是一种丢脸的职业”不难发现,他的理想并非当一名玻璃画工,养家糊口过一辈子。这个自称“受过大难、脸色苍白的乡村小伙子”内心想成为的其实是外公最崇敬的那批人——真正的大画家。

六年后,鲁奥考上了美术学校,师从象征主义画家莫罗。莫罗的得意门生,除了鲁奥还有日后的野兽派“一哥”马蒂斯。鲁奥是早熟的性格,他自己回忆说:“在老师莫罗的画室里,别人都当我是一个20岁的毛头小伙子,浅色瞳孔、金色头发,好像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对人间疾苦没有感觉、对厄运不曾怨恨的少年,实际上我的内心已经像卢奥老爹一样老练。”1898年莫罗因癌症病逝后,按照其生前遗愿,由少年老成的鲁奥继任莫罗美术馆馆长一职。莫罗很有识人的眼光,在鲁奥两次用宗教画参选“罗马奖”失利后,是莫罗建议他深入社会,改画现实题材。所以没有莫罗,就不会有鲁奥的成功。

当上馆长后,鲁奥摆脱了经济上的困窘。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这么回忆道:“在艺术上,曾因坦率和不妥协,我经受了一贫如洗的惨境。当时有很多人愿意向我买画,我可以顺着这条路往下走,画一些讨好的怀旧作品。但我没有接受这种奴役,我当馆长了,2400法郎的薪水,够我去追求真正的事业了!”

然而此后一次精神上的创伤却使这个年轻人的灵魂变得更像一个“小老头”。也拜这次心理创伤所致,卢奥告别了象征主义,风画开始狂野起来。

    1903年,鲁奥参与了秋季沙龙的创建。他对梵高、塞尚等印象派画师所表示的喜爱引起了学院派的反感。两年后,他的三幅画作被选入“野兽派”专栏展出,彻底走到了学院派的对立面。虽然他并不以玻璃画师的职业阶段为荣,但不可否认的是鲁奥画作中那些用厚重的黑色粗线条所包围起来的红色、黄色、橙色、蓝色、绿色等浓得发亮的色块就是彩绘玻璃的变形。下面要介绍的油画《敲鼓丑角》创作于1903-1907年,作为其早期的代表作,很能说明问题。

 

我是荒野里那些受苦难的人群的沉默的朋友

在介绍画作前,必须先了解画家的精神世界。鲁奥的画作是野兽派中最深刻而神秘的,这与他的宗教信仰和精神图腾有关。也许,在地窖出生也赋予他某种与生俱来的对黑暗世界的敏感。

       鲁奥是一位虔诚的徒,关心社会,怜悯弱势群体。他说:我是荒野里那些受苦难的人群的沉默的朋友,我是那承受着永恒苦难的常春藤,它攀爬在被弃的墙面上,而在墙内,那些反叛的人们匿藏着他们的罪恶。作为一名教徒,我忠诚地信仰着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鲁奥:他是《敲鼓丑角》的沉默的朋友

      敲鼓丑角》是一幅肖像画,主角小丑就是“在荒野受着苦难”的人群之一。这幅画从人物的表情姿态上看简直就是我国东汉陶俑名作《击鼓说唱俑》的反义词——一个是陶醉在欢乐说唱艺术中的民间艺人,另一个却是愁眉苦脸卖笑的底层劳动人民。这绝对和作者的个性有关,卢奥天性悲悯阴郁,觉得玻璃彩绘丢脸,认为马戏团小丑苦逼。如果换成某个正能量艺术家,首先肯定要感谢导师圣· 塞布朗师傅给予他的指导,引领他走向艺术之路以及感谢命运感谢苦难啥啥。扯远了,还是来看画。
       
背景是黑暗压抑的,没有光怪陆离的舞台。小丑的脸上和身上尽管都是高饱和的彩色色块,却完全没有类似儿童画的欢乐感。取而代之的不断交叠的笔触所呈现出的粗糙岩石壁画感。小丑将鼓搁在腿上,和生活一样沉重。红鼻子下面的红唇的嘴角是往下弯的
,丝毫不掩饰工作中的疲惫和麻木。台下的观众笑得没心没肺,谁在不在乎马戏团里跑龙套的不知名的小丑的悲喜。
       
然而,
鲁奥却对表面欢乐内心悲哀的马戏团小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情感。从65岁到77岁的12年时光,他和巴黎的艺术经销出版商Ambrose Vollard一起,创作了《圆形马戏团之星》系列,包括17种色彩的凹铜版蚀刻版画以及82个木刻版画。在鲁奥的画里,小丑服饰上的闪亮装饰全被去除了,一点也没有“明星”的感觉。
      1950
年之后,鲁奥进入了以厚重涂抹为代表技法的晚年创作阶段。他不再使用刮刀把多余的颜色从画布上刮除,而是反其道行之,用饱满的颜料一层又一层地叠加在画布上,呈现出浮雕一样的效果。他的油画作品也因此变得和版面、雕塑一样沧桑、粗犷、庄严了。也就更适合表现苦难之类的严肃主题了。而大量的黑白对比也使其脱离了“野兽派”的标签,进入“表现主义”的阵营。
    1958
213日,鲁奥去世,享年87岁。

更多名画故事,欢迎关注 @密斯赵 的微博

阅读(2200)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