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人物也能唱红大舞台

(2012-11-18 16:45:03)
标签:

宁静致远

刘志

北京河北梆子剧团

尚宏

剧评

分类: 宁静致远采访人物系列

http://s13/mw690/4b7bbf46tcec1c9199cdc&690

       
小人物也能唱红大舞台

 

           浅析-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前门前》配角演员的人物塑造

 

 作者 宁静致远

ningjingzhiyuan

       http://s7/mw690/4b7bbf46tce0f4680fb26&690

    很高兴在天桥剧场观看了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新排的原创现代戏《前门前》。在剧场前台,我特意买了一本此剧目的介绍宣传册,其装帧精美、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剧情、编剧、导演、以及剧团演员所饰演的角色。之前一直关注剧团网站的内容更新,做为一名曾经从事过戏曲行业的人员,更对这部戏的公演充满了期待。

 

    此部戏的主要人物方媛媛由王洪玲老师饰演,方继祖由王英会老师饰演。整体观后觉得无论是对白还是唱腔对主要人物的诠释都很到位,体现了正值盛年的艺术家之魅力。但是,我这里独表一下剧中让我眼前一亮、不得不说地小人物、“小角色”是剧中的—天津食客(尚宏老师饰演)。这个人物连演职人员表介绍中都没有名字,只是---“食客乙”。

http://s11/mw690/4b7bbf46tcec15568f81a&690

http://s8/mw690/4b7bbf46tcec1559d42b7&690

   在河北梆子戏曲剧目里面,无论是古装戏还是现代戏,常用的念白,除了韵白,京白,很少看到有地方语言存在。记得最早出现方言的是评剧电影《杨三姐告状》里面的检察厅长杨以德,其正直、果敢。尤其是那一口咯嘣麻利脆儿的天津话,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中杨三姐不畏权贵顶撞了他,他那句“哎呀,还真没看出来,一个乡下小黄毛丫头,说出话来,小嘴儿叭叭叭,叭叭叭,像个机关枪似的!”赢得观众会心一笑。杨三姐的顶撞使观众出了口怨气,杨厅长的这句天津话又使观众为杨三姐担心。这句话在当时成了人们学说并挂在嘴边的口头语儿。

http://s7/mw690/4b7bbf46tce0f4680fb26&690

   做为老家是天津近邻沧州的我,犹为喜欢天津话,莫名地喜欢,听着就“哏儿“,不由自主的在心底里就想笑。也是从喜欢天津话开始,对各个地方的方言有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尝试模仿。现在,无论是哪里的朋友,三句话后,我就能猜得出他的籍贯。

 

   《前门前》这出戏里就有这么一位操着一口天津方言的“天津食客”,每场演出,因他的表演,观众都报以满堂的叫好声,确实为该剧争色添彩不少。演出完毕,我特意采访了这个小人物的饰演者—尚宏老师。他是河北南皮人,从事戏曲艺术已经有30多年了,其人生经历非常坎坷,详见我为他撰写的 璞玉细雕琢,大器晚成材--采访-北

 

    尚宏老师说:接到《前门前》剧本要饰演这个人物的任务时,仔细研究了剧本。这个角色,戏份不多,怎样饰演才能够出新出奇,他为此下了很多的心思与功夫去研究、揣摩,并逐渐深入人物。

 

    他说:现在实际演出中的许多台词,比如最能够代表天津语言特质的“介不拿我打镲(岔)嘛”“ 找乐”原来是没有的,都是在实际的排练中仔细揣摩剧中人物,找感觉,并向天津的师兄弟询问,录音,反复学听,找出语言发音中的不同点,进行多次修改而定稿的。

http://s7/mw690/4b7bbf46tce0f4680fb26&690

   下面我把剧中的人物台词一并呈现出来,一起找找“哏”儿,找找乐儿

 

食客乙

   介叫嘛事儿,真是邪了门儿啦啊!做盘子“七彩虾球”,比生孩子还难啊,打嚓嘛。

   我说,我说,这馁麽(怎么)回事儿啊,“这馁麽(怎么)回事儿, 干嘛不一视同仁?

   我今儿还回天津那,虾球没有吃成,倒挤了一身汗,介不拿我打镲(逗着玩儿)嘛。

   哎----真不愧经理呀,嘿,介小嘴儿啊,叭叭叭,叭叭叭,把我这一肚子气嗨,愣说没了,就冲你这句话,我走啦,下回再吃你这---“滚虾球儿”!(在这里,让我想起高英培,范振钰老师的相声名段儿:《钓鱼》中的一句话:“孩儿他妈,给我烙仨糖饼!)各位,回见!(走两步又回来)不过我还得说你两句。

 

  方媛媛:我洗耳恭听

 

   食客乙:您介(这)经营方式也得改改了,俗话说,时间就是生命,效益就是金钱,放着钱你不挣,冤不冤呐?

 

http://s14/mw690/4b7bbf46tcec156d8f66d&690

   这个人物上场不多,看似普通地台词,经过尚宏老师丰富的舞台经验,略带夸张的肢体语言,赋予人物灵魂的演绎,在演出中几乎每一句话就是一个“包袱儿”,真是把“天津食客”这个人物演活了,使剧情无形之间增加了新鲜活力及笑点。观众为之报以热烈掌声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说《前门前》是一道饕餮盛宴的话,那么这里面天津方言的运用,就是一道开胃小菜儿。

 http://s7/mw690/4b7bbf46tce0f4680fb26&690

   演出完毕,北京文化局肖培局长,艺术处张书记在与演员见面握手的时候,拉住尚宏的手说:“介(这)天津老乡,你演得好啊”!

   尚宏知道,这个角色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与观众认可了。


http://s10/mw690/4b7bbf46tcec156e588b9&690

http://s11/mw690/4b7bbf46tcec15690248a&690   

  尚宏说:

   北京团人才济济,不一定每一出戏都是主角,小角色也需要演员来演,自己喜欢河北梆子,并为之付出了很多很多,戏曲里也有自己人生的轨迹,小角色,也会有感情的迸发,能够把角色吃透,演活,是需要演员一定地艺术修养与人生积淀的,角色再小,我都会用心研究揣摩,用心诠释戏里面的人物,任何角色要细细琢磨的话都有的可演,演出彩儿来,小角色也能唱红大舞台,并得到认可,观众的掌声可以说明一切。

  http://s7/mw690/4b7bbf46tce0f4680fb26&690

   记者语:

   看尚宏老师的表演,无论是他的银派代表作《打金枝》里面可亲可敬、君臣同心的唐王;《金铃记》里面肝胆忠心、机智诙谐的寇准;《周仁献嫂》里面尊仁重义、抱打不平的银发老人王四公;《村官李天成》里面性情耿直、德高望重、仗义执言的老根爷,还是《前门前》里面操着一口方言的“天津食客乙”,都能以小见大,以小见真,以小见情,以小见戏,真正地体现出他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虔诚的工作态度;演员用心进入剧中人物与之融为一体,体现的是对戏曲的热爱和痴迷。行文至此,忽然想起最近刚故去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李默然老师的一句话:

表演这一行,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愿尚宏老师在以后的舞台表演中塑造出更多活灵活现精彩的剧中人物!

 

          (在此感谢我的好友 宣惠河畔 杨春涛 校正)

                                               

                                                 宁静致远

                                      ningjingzhiyuan

                                        http://s15/mw690/4b7bbf46hcc78b0b87bde&690
                  

 

向进入我博客的朋友推荐我有关河北梆子的戏曲采访文章,感悟文章,

点击即可进入相关主页阅读:

 











                   宁静致远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