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撰文谈自我认同:人生苦短,何妨一试

标签:
吴幼坚同志母亲同性恋自我认同情感 |
分类: 出柜话题 |
@顶级视觉:当闪电撞击上埃菲尔铁塔,惊艳至极,是难得一见的风景!
男同撰文谈自我认同:人生苦短,何妨一试
□
六东山湖公园湖心岛座谈出柜、婚姻话题;周日东山大少组织八月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唱K。按说应集中精力修
改幻灯课件、宣传北上活动、接受网络报名……但眼前一桩桩急事,逼着我立即表态。虽然或许改变不了事情的
走向,但我想尽力劝止!本文第一部分,关于今早接到纸条及我的回复,希望转告当事人吧!第二部分是近而立
之年男同来信,谈他的自我认同过程。他最后写道:“爱情,事业,活法,只要是对的,就不能妥协。人生苦
短,何妨一试。”我赞同他的观点,要按那些对的去做,而不要明知故犯,拿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开玩笑!
一、男同下月将结婚朋友发纸条问怎么办
他:吴老师,我一朋友下月将结婚,这是在他妈妈强迫下进行的,他已放弃抗争,但我想那女的很无辜。他向他母亲出柜,但没用。他认为他妈主要是在亲属面前为了面子,才让他结婚的,也许为了生孩子?婚期定在下月11日,这事儿怎么办?也许唯有女方是不知情的。 2013-08-09 04:26
我:他其实非常清楚,一结婚就开始极麻烦的、很可能以离婚收场的过程。成年人还不敢把握命运,任由母亲摆布,太可气可悲可怜了!我发表过那么多实例,不知他是否看过?或者看过也没用?不要等结婚才后悔莫及,我接过很多求助信,有的男同刚结婚就立即觉得生不如死,马上开始办离婚。而女方一旦明白成了同妻岂能继续过下去?
力劝他当机立断不要违心结婚吧!最干脆的办法是向女方出柜(既已向母亲出柜),两人都不肯结婚,家长还能将儿女捆绑进洞房?统一口径看如何向亲属解释。我接过热线求助,差半月成亲的浙江农家出身男同,与他父亲一同打来,他一年前出柜不被接受,谎称已和男友分手。婚前内心挣扎再次出柜,父亲无奈同意,只能说男方有病。 2013-08-09 09:15
二、年近三十男同来信谈自我认知过程
他 2013年07月26日 22:39 吴妈妈:您好,这里深深表达我的敬意。作为母亲的爱,作为同志运动先驱的爱。
我的故事并没有多么精彩,写了这不算长的文字也没有多么深刻的语言,甚至带着一种简单的天真,但是每个字每段话都是真实的发生和真实的内心,仅仅希望能给更多同类一点点正能量也好,鼓励也好,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奇迹,请他们相信这句话。
在未来的某天我出柜成功,找到了适合的伴侣会用真实署名和照片来认证鼓励更多的人,但是现在请允许我保护自己。请您能够理解这种心情。
站在一个被启蒙有同志倾向到多年后完成自我认知是同志的人这个立场奉上以下文字。
人生苦短,何妨一试
我的同志思想启蒙源自日本漫画家罗川真理茂的《纽约·纽约》,在今天看来非常不美型没看头的人物与题材,却给了我一个正视同性恋的开始。彼时新浪论坛同志板块还在,带着探究的心去看一些交流帖,讲述自己故事的帖子,也加入了同志交流群组。17岁未成年,更多的时候是旁观这些有着各自工作生活的成年人们交流着日常的琐事。我至今庆幸,最初接触探究的方向是对的,互联网上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他们,她们没有任何伪装地给了我那么好的表率。
也就在这一年,对自己的取向有模糊意识尚不明确的时候,我自问了一个有些摸不着边际的遥远问题:如果未来的伴侣是同性,不能生自己的小孩怎么办?答案是领养。国内不支持,还有国外,只要用力生活去实现,这想法就不可笑。之后的几年便走上了通过日常生活与同性异性自然相处慢慢开始确定自己的取向的路。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也更多地接触到了生活中真实的同志,并且成为了朋友。已经成年的我,对同性恋的理解也通过正确的资料信息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最简单的问题,我问自己“你对异性的身体没有原始欲望吗?你真的了解同性恋吗?你能接受一个生理构造跟你一样的同性成为伴侣吗?”答案经过慎重的尝试与思考后是肯定的。在与同性还是异性成为伴侣共同生活的场景之间做了对比和选择,同性可能性支持率在百分之九十五,另外的百分之五给异性因为对方是个纯0号。
我对自己有同性恋倾向没产生什么苦大仇深的深刻反思,只是从自身角度做了个自我认知,然后顺其自然地接受了这个已经形成并且无法改变的事实。除了喜欢同性这一项与大众有异,我身心都非常健全,执行着自己的人生规划,堂堂正正地活着,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交际圈,是同性恋这一项不能构成我自卑自哀自弃的理由。
虽然我至今没有出柜,但是从对自己性取向有模糊感知起,我便开始为那可能到来的一天做起了铺路。在新闻媒体上看到报道关于同性恋的新闻,便自然地同家长讨论起这个话题,同性恋题材的电影电视剧,非刻意地看到也可以成为讨论的话题,以此观察家长的态度和反应。
我很感谢我的家长,不带有任何歧视与偏见的认真与我探讨这个话题。某一次有人对同性恋做出侮辱性评价时我的家长严肃地说:“同性恋不是病,他们也不愿意这样,我们得尊重别人。”那时候我是惊讶的,甚至带着惊喜的,我想隐约中我的家长已经有所感知,但我并没有冲动出柜,只是自然地把我的同志朋友介绍给了家长,我的家长只问我:“这是天生的吗?”在得到肯定答案之后没有任何障碍地接受了她的孩子有同性恋朋友这件事。或许对我的家长来说,有同性恋朋友与自家孩子是同性恋是两回事,但是她尊重同性恋,甚至能接受同性恋进入生活,就足够让我对她敬佩不已。
说到这里,我已经快30岁了,出柜被我提上了日程,希望没有后顾之忧地去迎接那个我会遇到的人,铺垫了很多年就是在等适合的契机。目前还没有成为伴侣的目标与对象,但我仍想让那个“以结婚为前提与我交往的人”能对我的家长自我介绍说:“伯母,我是您孩子以结婚为前提的交往对象。” 不想做先递送了承诺的戒指再让公主跟我披荆斩棘受苦的无能王子。
年龄越大我们越觉得家长思想老化不可理喻无法沟通,一旦提起同性恋这三个字都有可能被骂神经病,那是我们没有尝试与他们沟通。就像我们总有家长不了解现在的我这种苦闷,换位思考大概我们也不了解现在的家长。我们的思想在进化,家长的思想也在进化。同性恋不再是遮遮掩掩藏身阴暗的丑闻,而是全球多数人类的问题,新闻媒体,电视电影,网络世界,人类生存的地方,随处可见同性恋这个话题被摆在阳光下,比起反对歧视更多的是正视。
偶尔在茶余饭后,坐下来同家长一起看看新闻看看电影,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契机让你开个头讨论关于同性恋这个话题,就作为孩子与家长探讨一个正常的问题,以此来观察家长的态度与反应。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敏感察觉子女取向可能与大众不同,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接受毫无征兆的出柜:“你们的孩子我是同性恋。”你在害怕苦闷忐忑不安的时候,也许你的家长也跟你抱着一样的心情。
在清楚自己取向与传统大众有异时,请不要惊慌失措心怀罪恶。请自我认知,自我认可,这不是你的错误,你的病态,你没有对不起任何人,不要自卑自弃自哀。你有理想,追求,兴趣,爱好,朋友,你堂堂正正认真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你无法选择童年少年,你可以选择青中老年,成为怎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与谁共度漫长的一生。从你能判断对错是非那天起,你的人生便由你自己负责,选择权在你手里,没有人强迫你,也没有人能强迫你。不要过度强调社会舆论周围压力,当你充满自信好好活着并且越爬越高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曾经让你恐惧的东西真的不足为惧。路人围观团仅仅是一群你行走人生路上的路过而已,在你漫长的人生中,他们连影子都不会留下。指指点点也好,议论纷纷也好,茶余饭后也好,只是路人围观团打发时间的生存本能。遇到你不想听的声音,装作听不见就好;遇到你不想看的人,无视掉就好。不要强迫自己做个活在路人评断里的可怜人。
因为我知道自己的选择和坚持是正确的,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好承担后果准备的,所以我不害怕舆论指点,我不需要向谁证明什么,我只要想怎么过好我的生活。
磕磕绊绊快要30岁了,高中同学的下一代都快能打酱油了,与同学朋友小坐叙旧难免被问起感情问题,十多年桃花开了不少,没有恋爱记录确实是奇葩一朵儿。偶尔被小心试探问起是不是取向有问题,愣一愣过后都是坦坦荡荡承认对同性有好感。不是没担心害怕,只是不想遮遮掩掩,这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儿,未来有了伴侣,是认真考虑过要带进自己交际圈的,同学也好朋友也好,已经过去的人生中珍贵维系下来的交情,即使取向与传统大众有异,但是希望对方过得好那种心情,我是怀抱着这样天真的期许相信会得到理解的。如果不能被理解,被单方面除名,也会带着难过的微笑接受,我需要自己选择的伴侣是被尊重的。
与同学的先生一直是很有话题的好友,一次聚会席间微醉他偷偷问我:“你不要怕,我不会乱说,我只是想问你,你一直单身是不是不喜欢异性?”我被问得是有些惊讶的,却没反驳,很大方地笑着承认:“没错,比起异性,我更倾向同性,单身只是没遇到合适的人。”那是头一回直白地在生活中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同学的先生拍拍我肩膀:“你要想好,你家长那儿你要想好怎么跟她说,哥虽然不太能理解,但是哥不歧视同性恋,也不会乱说,谢谢你告诉我。”那一刻我真的有卸下包袱的轻松感,这是我的幸运,也是一个启示,那就是你周围的人和情况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糟糕。
有些人不断将自己的安全领地向内圈,而有些人则不断将安全领地向外扩张。这个说法很有趣。第一种的意思是,你越是隐藏秘密,越是引起别人的好奇心,挖掘心,这是人类的劣根性。而第二种则是,适当地自我暴露坦率坦诚一些不是秘密的秘密,生活范围反而大了,没有供人挖掘的真相,他们好奇的东西你都摆在见光的地方,反正早晚也要晒出来的。坦率活着的人总是比畏缩活着的人更舒坦,也更拥有好运,因为坦荡而自信的气场,让路人围观团没有立场。
即使活到快30岁没有出过国门,也深深受到了欧美文化的影响。作为独立的成年人,有自己成熟的思想,每做一件事,每做一个决定,都相应做好了承担后果的准备。对婚姻和伴侣的选择更是慎重带着责任感的。比起越发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合适的异性婚姻,为了孝顺父母生下一个传宗接代的孩子,为了舒适的生活选择与条件不错的异性结婚,同性恋伴侣们拥有的不仅仅是勇气。
选择与异性结婚生子后再与同性维持关系,或者完成人类传宗接代的使命后离婚回归同志群体,并不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做法。第一种,生理与道德上真的能心安理得吗?第二种,那个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出生的孩子,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个悲剧,你亲手创造了一个人悲剧的开端。你完成了自己人生所谓对父母社会的交代,谁来给这个孩子往后的人生交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形婚是最迫不得已的方式,也只是暂时解决问题,拖延政策,不结婚被指责,结婚不生孩子还是被指责。找个理由离婚,对双方来说,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烦恼不会因此消失,只是接踵而来新的问题。
羡慕那些公众人物光明正大牵着伴侣的手出柜并且在公众面前恩爱吧,不要说他们有资本有筹码有能力这种话,公众人物出柜面对的风险比平常人来得更高,一招错满盘皆输。但是为什么多数公众人物公开出柜能被认可接受,我相信那是勇气和正面的形象让世人无槽可吐。全世界那么多人在为了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性恋与异性恋一样被认可而做着贡献与拼搏,职业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唯一共同点就只是取向是同性。只是想光明正大地给对方带上承诺的戒指,在公众场合深情亲吻对方的嘴唇,十指紧扣,并肩而行,像异性恋一样恩爱非常。不要等待别人来拯救你,不要理所当然等待享受别人努力后的成果,不要说我不行这种话,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行的,谁也没有义务连你的份一起努力,只有你能拯救你,你的人生要怎么活,你可以选择。
还有很多的话想说,但是还是在这里结束吧,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和人生态度,以及一些小的建议,希望同志朋友们能抬头挺胸地活着,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不要因为自己的取向而自卑痛苦,更不要因此放弃生这件事。活着本身就是奇迹,到死那天不要让自己不断重复“如果,当时,我这辈子都是遗憾。”无伤大雅的妥协可以做,但是爱情,事业,活法,只要是对的,就不能妥协。
【上海第一高上的闪电 】闪电击中刚刚封顶的目前中国的最高大楼上海中心和东方明珠~~
8, 4 2013
Shanghai via @席子-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