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幼坚:为同志争取权益,决不退缩!

(2009-01-15 20:31:22)
标签:

阿强

专访

阿坚

同志权益

杂谈

分类: 彩虹之声

吴幼坚:为同志争取权益,决不退缩!

阿坚在东湖公园和阿强合影(2009.1.12,61岁)  (亲友会义工小昭摄)

 

吴幼坚:为同志争取权益,决不退缩!

 

□ 阿 强

    

阿坚的话

 

    我和阿强从年龄上说是两辈人,相差整整30年;从思想上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同志群体权益走到一起,碰巧的是名字组合为“坚强”。我俩从2007年母亲节相识,就时有不谋而合的念头,并总是努力付诸现实。发现彼此同属理想主义加现实主义者,都有相当行动力,真是格外庆幸。2008年6月,我俩发起成立了同性恋亲友会,邀请到同是理想主义者,但更具学者风范的阿山加盟,坚强获得有力支持和热情指导。亲友会几十位义工又发挥积极作用,使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初见成效。新年伊始,阿强对我作了采访,同志网站阳光、淡蓝、爱白都发了头条。我和外地义工没多少机会接触,希望大家通过这篇采访,对我增加了解,也期待其他朋友借此听到我的心声。

 

吴幼坚:为同志争取权益,决不退缩!

 

阿坚和阿强都入选阳光地带网站“2008感动中国同志十大人物”,这是奖品—— TonyMen(托尼曼)坚毅三色堇吊坠。阳光网说明文字是:此款饰品是专为同志妈妈吴幼坚设计的奖品,尽管我们不能够完全用三色堇的三种颜色来做,但是白色、黑色、金色代表着同志妈妈的三种性格,刚毅、无私、积极向上。

 

正文——

 

    1月12日,在广州东湖公园的九曲桥上,吴幼坚倚着桥栏杆,面朝碧波荡漾的东湖而立,她的对面,一个年轻的志愿者把相机调成录像状态,举在手上,吴幼坚对着相机讲了一段话,为某网站录制新年贺词。讲完后,她走过来,问:“还可以吗?“脸上带着少女般淡淡的羞涩。

 

    已是深冬了,即将62岁的吴幼坚衣着单薄,黑色的羊毛衫上绣着大红的玫瑰,南国冬日的风轻轻吹来,拂动她前额的几缕头发,挡住了眼睛,她潇洒地拨开。问起如何看待博客上的指责与谩骂,她轻描淡写地说:“嗨,那些人不讲道理,只会对别人说三道四。”她不愿删除那些谩骂与指责,她要留下来,“当成历史资料也好啊。”

 

    这个下午,除了为网站录制新年贺词,吴幼坚还要赶去和同性恋亲友会的几名义工召开一个会议,讨论2009年的工作计划和亲友会春节联欢活动。“亲友会被很多人看成家一样的团体,过年我们要组织大家一起过。”她边走边说,步频很快,与她对话的人只能小跑跟上。她看上去精神抖擞,似乎已跨越了年龄的界限。

 

    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公开接受媒体访问的同性恋者的母亲”,去年发起成立同性恋亲友会,又被同性恋网站评为“感动中国同志十大人物”、新浪网“十大草根”、新华社推荐其为“2008广东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她如何看待这些荣誉?又如何看待同性恋者“出柜”以及同性恋者与异性结婚?带着这些问题,“夫夫生活”博主阿强在广州采访了吴幼坚。

 

吴幼坚:为同志争取权益,决不退缩!

阿坚在录制给某网站的新春贺词(阿强选自小昭摄制的录像) 

 

1吴阿姨您好,过去的一年,你发起成立了同性恋亲友会,获选阳光“十大感动中国同志人物”、新浪“十大草根”、又候选广东2008年度“十大新闻人物”,你怎么看待这些荣誉?

 

答:这不但表明广大同性恋者对我所做工作的肯定,也反映出社会大众对同性恋话题逐渐关注、日益理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官方态度的可喜变化。

 

2我注意到,你候选广东十大新闻人物是由新华社推荐的,我们是否可以解读为官方对同性恋越来越采取务实态度?

 

答:官方已经意识到中国同性恋者有数千万人之多,是一个庞大的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和异性恋者一样,在为国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

 

3广州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最务实和开放的城市,你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这个城市,这几年你做了这么多的事情,除了你本身的行动力之外,是否与这个城市包容的环境有关?

 

答:是的。广州是个有革命传统的城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总是在思想解放领域里先行一步。在我国内地,我儿子郑远涛第一个向媒体公开同性恋身份,是在广州;我第一个公开支持儿子,上省市电视台,上《家庭》杂志、《广州日报》、《南方日报》,还成为《南方人物周刊》封面人物,也是在广州。

 

4最近,官方在网络上扫除低俗内容,一些同性恋栏目也被撤掉或关闭,宣传部门曾明确发文禁止传统媒体正面报道同性恋,现在网络空间又受到挤压,同性恋的话语空间是否会受到影响?

 

答:我也知道上级宣传部门发过文件,对同性恋题材加以种种限制,例如电视台将同性恋与包“二奶”、“发廊妹”、“变性”等相提并论,不对同性恋群体作正面报道;出版社不看具体作品思想文学水平,凡涉及同性恋就不予出版……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不再铁板一块,2008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广东电视台就报道了同性恋亲友会的成绩。同性恋人群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挤压,在网络上活跃是自然合理、不可阻挡的现象。官方应当正面引导,让他们教育、提升自我,轻易撤掉或关闭同性恋栏目,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5我注意到你的博客评论中常会有人跳出来对你进行诋毁、辱骂甚至人身攻击,也有人以宗教的名义要对同性恋群体“进行改造”,你会退缩吗?

 

答:我站出来支持同性恋群体之初,就预料到会遭遇激烈的反对。我做大事总会考虑清楚,值得做就全情投入,决不退缩。其实他们反对得越激烈,越证明我认识不断深化,博文写得比原先有力度,加上做出的实事令他们恼火。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是,“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作为公民,我们要相互尊重,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而且遵守法律是不能违背的。

 

吴幼坚:为同志争取权益,决不退缩!

 

6你经常和同性恋朋友打交道,作为异性恋者,你如何评价身边的那些同性恋朋友?我知道,在同性恋亲友会的团队里有好几位异性恋志愿者,他们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答:亲友会在各地有90多位志愿者,我接触较多的是广州或周边地区的二三十人。他们有男有女,都是正直善良、工作努力、学习勤奋、文明有礼、细心诚恳的人,对我既尊重又亲近,把我看作朋友加阿姨,和他们在一起非常愉快。团队里异性恋者是少数,他们和大家目标一致,关系融洽,共同开展活动;而且会将自己在亲友会的切身感受,传递给更多的人,帮助消除对同性恋的偏见、歧视。

 

7你主持亲友会热线电话的这段时间,一定会有很多让你印象深刻,或是让你很感动的事情,能给我们说一两件吗?

 

答:热线020-37611068开通不足5个月,我已亲自接听了269个电话,来自包括新疆、西藏、内蒙等各地,还有美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一位内地援藏同志来电,讲述他和在西藏相识相爱的男友,如何相距500公里相思(地方太大了!),并共同在成都供楼,酝酿出柜等情况,让我代向亲友会中秋团聚的兄弟姐妹问好,这是分享幸福的例子;另一个是化解烦忧:广州一位35岁同志,苦苦隐瞒性倾向十多年,令母亲极为焦虑。他来信向我倾诉,我在电话中分别与母子沟通,又约他俩去公园面谈,帮助母亲放下包袱,接受了儿子的同志身份。今年1月4-5日,在广州召开的亲友恳谈会上,母子俩现身说法真实感人。

 

8对于同性恋者来说,向家人出柜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你如何看待同志出柜?

 

答:我并不一概而论地号召子女向父母出柜,每个人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是否出柜,何时出柜,如何出柜。但我始终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把最真实的自我呈现给最亲爱的人。性倾向属于个人隐私,完全可以不告诉他人,但父母和子女骨肉相连,理应心灵相通。如果命运安排彼此做了一辈子至亲,最后才惊觉对方独自承受了深重的痛苦,我相信没有哪个可以若无其事。多数同性恋者至今还是感到压抑的,如果他(她)向父母出柜,表明对父母的信赖,父母应该十分珍惜。不要责备也不必自责,相信科学吧,性倾向不可选择也不可改变,无谓去做种种尝试。既然你爱他(她),一直关注他(她)的成长,出柜后还是那个孩子,是否同性恋有什么关系呢?父母还应该比原先更爱他(她),帮助孩子化解压力。如果你接受了他(她),一个儿子会变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会变成两个女儿,是值得开心的事情啊。

 

9中国的同性恋者大多数最终会因为种种原因选择跟异性结婚,作为女性,一位母亲,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有何建议?

 

答:我觉得同性恋者与异性结婚,是误人误己有害无利的做法。仅仅为了应对社会舆论和家长要求,而违心地走进一场无爱甚至无性的婚姻,无论对自己还是对配偶,都是残酷的不人道的。男同性恋者比例高于女同性恋者,传统观念更强调男人娶妻生子传宗接代,所以一直以来结婚的男同志居多,也就是说被欺骗受伤害的女性居多。我非常同情同志之妻,反感某些人强调要对父母尽孝心,不想出柜坚持不结婚。要知道妻子同样有父母,也是父母疼爱的女儿,你怎么忍心伤害对方两代人?如果有了孩子,伤害的就是三代人了。同性恋者和异性结婚不会有灵肉一致的幸福。我建议未婚男同性恋者不要娶妻,不管你找什么借口,都不要走那一步。

 

10同性恋亲友会更关注同志亲友之间的沟通,你认为家人的接受与理解,对一个同性恋者的生活和健康有什么作用?

 

答: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同等重要。不被家人理解接受的同性恋者,即使有个别朋友了解其性倾向,回到亲人中间始终是心理压抑的。这样戴着假面具做人,会严重影响生命质量。钱财再多,地位再高,都不及真实潇洒地做人幸福。我听过很多同志倾诉内心极度的苦楚,经常处于精神崩溃状态,很难消除自杀念头,而最能帮助他们解脱的就是家人的爱。

 

11你是中国女性中第一个出个人写真集的。你父亲是一位高级干部,也是革命家,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老革命”等于“保守”,但你的父亲却很开明,你所做的这些事,父亲对你的影响有多大?

 

答:所谓“个人写真集”其实是我的“被摄影集”,于1993年正式出版,内有250多幅彩照,由200多位作家配了280多首诗。当年几乎全国各大省区的杂志都发表了图文,赞扬它体现了老三届的精神风貌,香港、台湾、澳洲的报道更认为此事反映出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我父母都是1936年入党的老干部,父亲吴有恒是党的七大、八大、十二大代表,曾任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6年前46岁的我自费出版“写真集”,算是很“出格”的行为,可是年已八旬的父亲,却明确称赞“有意思”。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写过《山乡风云录》等3部长篇小说;他又是“文革”后复刊的《羊城晚报》首任总编辑,关注社情民意,敢作敢为。父亲信念坚定,酷爱自由,忧国忧民,作风民主,尊重个性,这都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人生观世界观。

 

12如果你的父亲还在世,会支持你现在所做的事吗?

 

答:他一定会说:“有意思。”父母辞世15年了,但言传身教刻骨铭心,并通过我影响到儿子。父亲说过,人不一定要有乌纱,但人总要为社会留下点什么。我是个退休编辑、普通母亲,也和儿子一样是有责任感的公民。我将尽力为社会奉献余热,把爱留在人间。

 

2008年“广东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正在进行中。

如果您想为吴幼坚投一票,移动用户:编写TP16发送至1065869912;联通用户:编写短信“TP16发送至1062122288。

也可上网投票  http://www.nfp10.com/vote.htm(要投10个候选人才有效)

 

吴幼坚:为同志争取权益,决不退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