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三色堇吴幼坚
三色堇吴幼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6,609
  • 关注人气:22,9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好的生日贺礼——《青春》

(2007-09-04 17:39:56)
标签:

人生感悟

分类: 我这一株三色堇—自己

 最好的生日贺礼——《青春》

 广州体育馆外的雕塑          (叶伟勤摄)

 

最好的生日贺礼——《青春》

 

□ 吴幼坚

 

    我曾在内刊《老干部之友》见过《青春》的译文,但我更欣赏儿子远涛翻译的这篇。是他在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的功课,完成于上大三的2001年秋。他逐字逐句推敲着,我虽不谙英文,但觉得译成中文流畅精炼。后来作业得了A,儿子看我喜欢,便把打印稿送给我。内刊有推荐者介绍,说文章是美国作家乌尔曼(Samuel Ullman)写的。还说,当太平洋战争打得正酣时,麦克阿瑟将军常常从繁忙中抬起头注视墙上镜框里的《青春》。这篇文章一直伴随着他,也跟他到了日本。后来日本人在东京的美军军部发现了这篇文章,《青春》便在日本流传。一位资深的日本问题观察家说,在日本实业界,只要有成就者,没有哪一个不熟知、不应用这篇文章的,就连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几十年来也把《青春》当作他的座右铭。

 

    第一次读《青春》时我54岁,已觉有所触动。今年60岁,对文章理解更深了一层。9月4日是大妹稚坚57岁生日,特推介此译文以表贺意,并与之共勉。

   

    五姐妹中,稚坚和我年龄最接近,小时候她常枕着我的手臂睡觉,说二家姐的味儿很好闻;我俩同在广雅读书,上高中的我亭亭玉立,小姑娘模样的稚坚毫不掩饰她的赞赏:“哗,二家姐的长发又黑又亮!”“哗,二家姐的眼睛多有神!”她说听别人问是否幼坚之妹,心里忒高兴。三四十年后她还笑说,参加校庆活动,很多人见面不是问她的情况,而是急于打听她姐姐我,“可见你当年给人印象多深!”文革开始的1966年,稚坚正是16岁花季少女,却无法展示青春的美好。入党30年的父母被审查,工资存款均冻结,未工作的子女每月15元生活费。我和三个妹妹共60元全交稚坚,由她精打细算巧安排。1968年11月,稚坚和我分别去增城、阳山插队。次年国庆她北上看望没探过家的我,带了一斤我最爱吃的鸡仔饼。社员们见她和我说话的样子,都以为她是姐姐。我返穗过春节,也跟她去过增城。父母都被监禁了,子女们更要齐心抵御灾难。

   

    稚坚认为自己不如姐妹们漂亮,其实她同样是大眼睛高鼻梁,一次我还差点把她的学生证看作是我的。不过她是有点少年老成,遇事沉稳多思有主见。下乡后她熬坏了身体,干不了繁重农活,回城做过茶楼服务员等工作。有机会报考中专时,她首选无线电学校。毕业后在研究所工作,她又上业大攻读真正喜爱的中文。最终获得毕业文凭,当上新闻记者。后来她随先生定居香港,一直在新闻出版界做事。除了完成本职,她还抓紧学习汉语拼音。这方面我只是半桶水,而她精通至领到教学执照,可以开班授徒。那些年妹夫身体不好,女儿又小,她所有假日都排满了,拼命挣钱省钱,默默承受住多大压力!如今苦尽甘来,女儿在美国学业有成,当上大企业精算师,又结了婚。稚坚和先生安度晚年之余,坚持教授普通话和写作,说和青少年一起很开心。她还在学英语,以便和外籍学生沟通。57岁的中国女性,还保持着这种学习劲头,二妹稚坚真是好样的!

 

    本准备9月4日清晨发表这篇文章,但访客10万提前突破,还是先向网友们致谢,再向二妹贺喜,时间就延迟到傍晚。若把人生比作一日,我和稚坚可以说是到了傍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认真品读《青春》这篇佳作吧,它将助你一扫暮气,活得年轻!

   

    以下是郑远涛翻译的《青春》——

 

    青春不是人生的某段时期,而是一种心态;它不在于红润的脸色、鲜红的嘴唇和灵活的肢体,而在于意志力、想象力和情感的能量;它是生命之泉深处的鲜活。

 

    青春意味着这样一种性格优势:勇敢多于怯懦,冒险精神多于贪恋安稳。这种优势在60岁的老人中比在20岁的男孩中还要常见。人变老不是由于单纯的年龄增长,而是由于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

 

    皮肤的皱纹可得自岁月,心灵的皱纹必得自丧失激情。忧虑、恐惧、自疑会弯折人心,使气魄归于尘土。

 

    每一个人,不论60岁还是16岁,心中都渴望神奇,都有孩童般的对未来的无尽期待和游戏人间的喜悦。你我的心里都有一部收音机,只要它接收的信息里还有来自人与上帝的美、希望、欢乐、勇敢和力量,人就依然年轻。

 

    假如你天线低矮,气魄为世故和悲观的冰雪所掩蔽,哪怕只有20岁你就已经老了,但只要你天线高扬,捕捉到乐观的电波,你就有希望年轻地死在80岁。

 

 最好的生日贺礼——《青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