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坚和远涛摄于白云山
山再高也在脚下
□ 吴幼坚
涛5月11日回到广州,28日晨又直飞北京。前后满打满算17天,中间还花掉5天去香港,参加第三届国际不再恐同日游行,然后与香港彩虹等同志及志愿者相聚。就是在广州,也总约会不断,见同志、同学、朋友。我在《为了心中的彩虹》一文中写到的女友晓宁,还有新西兰男友森,涛两次返穗都单独见面,情深意长。儿子温文尔雅、诚恳大方,看到他人际关系良好,我和先生亦欣然,没多少时间留家陪父母就算了。

蓝花楹
24日是星期四,涛安排出半天和我同上白云山。为此,我临时取消了本周这次跳交谊舞活动。我俩从白云山西南面的柯子岭门口进山。正是两点来钟最热的时候,游人稀少。一进门就见到几棵高大的蓝花楹,满树羽状复叶。数十朵青紫色花缀成近20厘米的花串,布满枝头。人们平时多见的是红花楹,又叫影树或凤凰树,对蓝花楹比较陌生。

红花楹
再往里走,看见鸡蛋花开得好旺,大多是最常见那种,花瓣洁白,花心黄色,整瓣酷似蛋白包裹着蛋黄。但我们发现有两三棵开着罕见的红花,显得同样美丽。涛走近摄下这些红花,我说要写篇文章顺便把它发表出去。(回家后我上网查过,鸡蛋花的故乡在热带美洲,是夹竹桃科的落叶小乔木,也有人叫它“缅栀”、“鹿角树”或“番仔花”。有尖瓣尖叶、钝瓣钝叶及红花等品种,第一种就叫“缅栀”,第二种叫“钝头缅栀”,第三种则叫“红花缅栀”。颜色除了白色之外,还有有红、黄两种,都可提取香精供制造高级化妆品、香皂和食品添加剂之用,价值很高。——我以前只留意一种鸡蛋花,对它真是知之甚少啊。)

红色鸡蛋花(远涛摄)
我俩边登山边聊天,话题就从花说起。20日我发表了《希望,正在生长》一文,还有广外、福建师大学生的两篇附录。“夫夫生活”博主阿强第一时间看到,立即评论:“‘善良的人们以充满爱心的言行,使我有理由相信,尽管前路坎坷,但是,希望正在生长。’我跟您一样相信这一点……”网友“坐看云起时”紧接着说:“您的文字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美好的东西,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性的倾向是我们的选择自由,谢谢你们的付出,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白色鸡蛋花
我在该文中大段引用了漓江出版社编辑莫雅平的博文,于是请他过来看看。他写了如下建议:“
多到田野走走,看看那里有多少种植物和动物,看看世界显示了怎么样的多样性,我们的心胸就会开阔很多,对别人的理解也会深刻许多。”涛在白云山下的广外读了4年书,后来工作的出版集团离白云山也不远,他习惯隔些日子就和朋友登山,北上后每次返穗都有安排。这座山在广州人生活中,具有母亲河珠江的同等地位。我想,人们能否意识到,除了健身、娱乐,登山还有开阔眼界和心胸的作用呢?
网友们非常赞同莫雅平文末引用的名言,纷纷表示理解支持。“小鱼儿”首先引用了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临终时给女儿的遗言:“若要优美的嘴唇,要讲亲切的话;若要可爱的眼睛,要看到别人的好处;若要苗条的身材,把你的食物分给饥饿的人;若要美丽的头发,让小孩子一天抚摸一次你的头发;若要优雅的姿态,走路要记住行人不止你一个。”“小鱼儿”由衷地写道:“这个美丽的世界属于每一个人!每一种生物!每一株花花草草!心中要有别人!‘别人若没有自由,我们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支持!”是啊,随着环境意识教育渐渐普及,人们越来越明白,世间万物共存共荣。不管喜欢不喜欢,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都应包容,否则最终吃苦头的还是人类自身。你看,红花楹不因属多数而取代属少数的蓝花楹;红色鸡蛋花也不因少于白花就被连根铲除。相反,动植物都是物种越稀少越受保护。我和涛一路上山,细听蝉鸣鸟叫昆虫唧唧,又见野花杂树间蜂飞蝶舞,正是生物的多样性给大山增添了无限生机。人可以包容各种动植物,为什么偏偏不愿包容性倾向有差异的同类呢?

我们未知这是什么花(远涛摄)
我们走得汗水直淌,也没怎么停步。涛给我讲了国外、香港和内地同性恋社群的状况。他说,广州这边阿强、小东等一群同志,都很诚恳热情,做了许多实事;阿强的博客“夫夫生活”团结了大批同性恋者。我说是啊,阿强经常耐心及时地在博客上答疑解惑,而这全是义务做的。能与他和其他同志认识,我很高兴。强已叮嘱我有事随时打他手机,又说他们举行有意义的活动时会喊上我。涛还谈到要充分估计困难,树立长期奋斗的信心。我答,就像走山路,再难行再遥远,只要不停顿,总会一步步接近目的地。说着已从柯子岭山路转上大路,很快到了“云潺”之景。往常来过多次,从未遇见山崖上一大片白花怒放,令人讶异。不知它是什么花,恍若银铃悬挂,丁当作响。(我试着在网上搜索“铃兰”、“白喇叭花”、“吊钟花”,都不是。若网友知道请告诉我,以增长知识。)涛为我照了两三张相,60岁的人了,刚爬上山还喘着气,照不出好看模样。又请游客为母子俩拍了合影,就开始下山。

白云山最高峰摩星岭,以前上过多次,这回不上了。不是怕辛苦,山再高只要肯攀登总能上去,何况摩星岭海拔只有382米。还有什么高得过珠峰呢?连鸟儿也飞不过的世界屋脊,却一次次被人踩在脚下。我和涛都觉得要做的事挺多,有种紧迫感,不想在山上呆太久。他回北京后,要参与译校一套高校性学教材,工作量大,专业性强;要继续抓紧长篇小说翻译;要完成爱白网的有关任务……我嘛,除了《源流》月刊的编辑任务因人员精简而增多,最明显的变化是开了博客,必须投入相当多的时间精力。经过几个月摸索,从零开始到独立操作,连自己也觉得进步神速。以前有疑问打电话找阿东、小林请教,自从在阿强家过了母亲节,遇难题就多了个老师。5月20日我发博文遇到麻烦,全靠阿强在电话那端遥控。看到业余忙乎的价值所在,就有坚持下去的韧性。读了我转发的两篇文章,很多人受到鼓舞。志愿者“水月镜花”评曰:“
嗯,支持中山大学和福建师大同学的义举。有了这个带头作用,相信各大高校会陆续参与进来。呵呵,好像每一天都能看到一个新的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帮助同志这个群体。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逐渐理解这个群体,真的是很开心。……大家一起加油啊!”网友“蓝男的天”响应道:“
加油……每一天的阳光都灿烂,相信明天更好……”网友“晓岳”也强调:“‘别人若没有自由,我们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他还写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哪里看到一篇您和远涛的文章,您对远涛的理解深深地感染了我,觉得你真是了不起的妈妈!今天偶然在博客上看到吴幼坚的名字觉得很熟悉就进来了!原来是您的博客!真为远涛高兴,有您这样理解他的妈妈!我父母一直也比较开明,希望他们有一天也能理解我!”已有一批网友链接了我的博客,习惯经常浏览。为了让更多人及时看到博文,阿强建议我加入他创建的Gay博客圈,我同意了。这是我加入的唯一圈子,至于加为好友、链接等,我都没怎么花功夫。我想专心写文章、配图片,让“三色堇”更美丽。对了,马上就要抽出部分精力,参与广州市癌症患儿家长会的工作。涛听我讲了情况后说,这事很有意义,值得长期做。可想而知,今后我和他都会更忙。

老挝鸡蛋花
年轻人总是较单纯乐观的,入世越深顾虑越重。我明白人家也是善意地提醒。有位老同学从海外来信说:“看过你的博客有几个问题想与你交流看法:一)看来你的确是个风头很劲的人物。二)我的而确是最早看到你每篇文章的读者。……五)中国人的意识一向落后,要立法还要走很长的路,而且很崎岖。在此方面意识落后的人,会是你的亲人、上级、长者、老师、德高望重者,等等。与你的思维习惯大相径庭的,与老革命无关,故此遇到这类人不必动怒。正因如此更显得路漫漫,你儿子可能要穷其一生的力量去宣传和抗争,他的压力会不小的。不过我认为是件有意义的事,因为是帮助‘弱势社群’(他们是少数人,现今在社会上被人歧视,应该算弱势社群)。”涛也看了这个邮件,说去年就收到这位叔叔类似意思的信了。涛对我说:“无论谁怎么过都是要穷其一生的。只要能自食其力过上饱暖健康快乐的生活,又能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就很好了。别看一些人花天酒地享尽荣华,他们的心未必快乐。”26岁的儿子说出这样的话,我听了暗暗佩服。转述出来,向关心、理解、支持他的长辈们作个汇报。

缅栀
明确表态支持远涛的,当然不止个别人。我5月21日发表文章《我愿成为一棵树》,追述了14年前请女作家方方配诗的往事。当晚我去她的博客留言,请她来看看。很难估计她会抱什么态度,但我确实想借她在文坛的地位扩大影响。1979年父亲受命重组《羊城晚报》时,勉励同事们说,“哀兵必胜”。同性恋社群争取权益的努力,同样是“哀兵必胜”。我总对中老年人(包括网友)强调,如果你没想透可以沉默,但很希望你能逐渐了解,进而理解。也许有不少网友正静静地观察、思考,我期待着他们终将开口支持。方方当晚的回音使我相信,这期待不会总是落空。她写道:“看到你的留言了。过来看你。看了照片,也想起了这首诗。那是受你的照片启发而写的,已经多少年了?时间过得好快啊。谢谢你还记得。也看到了你儿子和另一个男孩一起做的电视节目,在电视上还看到了你。你们都很勇敢,很了不起。我很佩服。以前听你讲你儿子时,印象只是一个小孩子,现在居然也这么大了。可见时间之快。请代我转告,理解并且支持他。一个人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所以我最近出的一本书,书名就叫《一个人怎么生活无需要问为什么》。谢谢你来我的博客,我也会常过来的。”方方,我和涛也谢谢你。
从云台花园这边下山后,我俩想也没想就走到回市区的车站。天色还亮,才五点多钟。“咦,我们去哪吃饭?”我突然问,这才记起说好找个有特色的地方吃晚餐的。我俩午餐吃的是中式点心,一商量,打电话让先生煮饭算了。于是母子俩的白云山之行提前结束。我要准备资料写出文章,在儿子直飞北京当天发表。
涛,一路平安!

青岛、成都、香港等地编印的部分宣传书刊(远涛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