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论自语0106(学习无处不在)

(2007-03-24 15:58:28)
分类: 论语渝禅

/汪渝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自论自语】

阅读,感受,理悟以上的文字,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无处不在。

在父母面前的孝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千万不能忘却父母是我们最早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孩子在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基本上属于年幼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判断能力都比较差,主要是模仿性的学习,所以从“弟子入则孝”的方面,反之思考,其实孩子的孝敬,父母是最主要的榜样。记得“雕牌”广告里面有这样的故事:儿媳妇给婆婆洗脚,后来婆婆的孙子(媳妇的儿子)给他妈妈端来了洗脚水,说,妈妈给你洗脚。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榜样,好好做父母,让我们像一本有意义的书籍,让孩子阅读吧。

“出则弟”,就是尊敬年长于(或者知识、阅历高的人)自己的人,古时候一家的孩子较多,就是要求弟弟妹妹要尊敬兄长,反过来说,兄长要做好弟弟妹妹的“书籍”,只有如此,才值得“晚辈”去尊敬。现在延展开了就是,在单位或者一个工作的环境中,先到公司的“老人”应该给新人做好榜样,只有如此我们才可以值得新人去尊敬、去学习,只有如此那么“出则弟”是双方的,是互动的,只有如此才能发展“弟”的最大能量,让每一个人在“弟”中得到进步,在“弟”中不断学习。

一个人在任何时候的学习,是需要思考的,然谨慎、而少言,这是思考的表象,对于这一点我要表白自己的意见:学习是需要沟通的,只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样的学习才是全面的、系统的、有价值的。

爱人是人本性的,人以群分,但你的胸怀有多大,就能容纳多少人,针对知识也是如此,在这个知识博大的世界中,我们需要善于吸收,同时也要善于判断仁德之人,仁德之人的最大优点就是:爱人,善于包容,海纳百川的气度。这种气度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只有很大的气度,才能包容下你的知识、你的能量、你的思维……

学习无处不在,不能等孝敬了父母、尊敬了师长、然后还沉默寡言、去判断仁德之人……,这是不行的,行动起来,你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籍,也让自己变成一本优秀的、经典的书籍,那就行动起来,学习吧,学习无处不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别就别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