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女人搞科学的到底是什么?
(2011-01-29 13:02: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转载 |
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萨默斯最近决定再次离开政坛返回哈佛教书。他上一次离开政界前往哈佛担任校长的结局并不甚好,最后不得不辞职,因为他说男性科学家比女性科学家多是因为男人比女人更适宜在科学方面发展,被愤怒的公众认定为性别歧视。
萨默斯指出,女性科学家数量少很有可能是因为歧视或者来自社会的压力(比如女性需要顾家养孩子),但即使没有了歧视、也不需要顾家,女性说不定也产生不了太多科学家,因为女性大多水平平均,男性则极端案例较多。这就是说,女性能出不少好学生,但出不了尖子,男性能够出尖子,但作为代价也能出不少蠢材。
仅从学术角度而言,萨默斯的理论无可厚非。然而,根据一项最新研究,如今在科学方面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但由于结婚生子的压力,女性成为教授的几率远低于男性。研究发现,结婚生子了的女博士成为教授的几率比同样结婚生子的男博士要低27%,但没有孩子的单身女博士成为教授的几率则和已结婚生子的男博士相仿。
实际上,女博士不但成为教授的可能性低,想成为教授的人数也远低于男性。这是因为女性往往会在走上学术之路前就考虑到今后生活方面的问题。因此,女性博士后改变人生取向、放弃成为学者的可能性有41%,男性则只有20%。
即使在成为教授后,女性面临的压力也是远大于男性的。比如在加州大学体系中,一名教授每周平均工作50个小时。如果算上家庭的负担,30岁至50岁的女教师需要工作100个小时才能两头都照顾好,而一名同样年纪的男教授则需要付出86个小时就能完成任务。
由于来自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双重压力,很多女性只有在放弃家庭后才能获得和男性相同的成就。因此,男教授结婚生子的几率高达73%,女教授则只有53%。相比之下,未婚无子女的女教授有25%,男教授则只有9%。
研究指出,女性成功率低下的最终问题是社会没有考虑到女性的这些需求,从一开始就未能为女性提供一个公平的起点。比如,美国只有13%的大学为研究生提供产假,只有58%的大学为教师提供产假。实际上,只要有了良好的体系,巾帼完全不让须眉。加州大学在照顾女性需要后,女性助教的比例从27%升至了64%。
从上述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女性科技人才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体系造成的。萨默斯的理论也许是正确的,但在我们打造一个公平的环境之前,任何猜测都是无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