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也骂人
——《论语》杂谈之四(上)
近日,再读《论语》,又看到了那则《宰予昼寝》,不觉想到了前些日子从网上看到的一些关于这个故事的争论。这个争论,是由南怀瑾对《论语》的解读引起的。
南怀瑾,被誉为台湾的国学大师,他在自己的著作《论语别裁》中认为,《宰予昼寝》中孔子所说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一句,并不是孔子对宰予(也即下文中的宰我)的批评,而是对宰予的劝告。其理由是宰予体弱多病,又刻苦好学,于是,便忍不住白天睡觉,孔子看到了十分心疼,就劝他注意保重身体,不要过分劳累,否则,把身体搞垮了,弄得像那“朽木”和“粪土之墙”一样,就不能有所作为了。
此观点一出,就有人纷纷撰文支持说,南大师的这种解释太好了,本来嘛,宰予白天睡觉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孔老夫子犯得着发那么大的火骂人吗?原来是孔子在担心自己学生的身体啊,看来,孔子真的是一位很体谅学生的好老师啊。
的确,照南大师的这种解释,就维护了孔子的圣人形象,维护了孔子的师道尊严。但是,这种解释真的站得住脚吗?其可信度又有多少呢?宰予身体不好,经常感冒发烧流鼻涕,又见于那部史书呢?如果这种解释是正确的,那么,孔子接下来的那句话:“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又该怎样理解呢?
也许人家是大师,总能旁征博引,自圆其说;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广大的普通受众来说,又该听命于哪个大师呢?
近年来,总有那么几个所谓的“国学大师”“文化巨匠”站出来,搬出自己的一套看似新颖的理论哗众取宠,赚取受众的眼球,还自以为得意,岂不知,这样一来会让多少盲目崇拜权威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判断!简直是贻害无穷!
那么,宰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什么让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不顾师长形象,对宰予破口大骂呢?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宰予不认真听讲,上课睡觉吗?要弄清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将《论语》中有关宰予的章节弄明白了,就应该可以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好在,这样的章节并不多,我们不妨整理在下面。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第三》)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论语·雍也第六》)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取火,期(音“几”)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通“汝”)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第十七》)
除以上四段外,在《论语·先进第十一》中,还有一则孔子对弟子进行各项素质考核的文字,原文如下: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如果我没有遗漏的话,以上就是《论语》中有关宰予的全部记载。
那么,我们透过这几段并不详尽的文字,能够看出什么呢?里面有一句宰予勤奋好学、体弱多病的话吗?有一句孔子对宰予关怀备至的话吗?没有。我们看到的只有宰予对孔子学说乃至孔子本人的怀疑与不敬,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平常人看来处处挑战老师权威的“顽劣”的学生!
为了更明白地看清这一点,也为了更准确地还原《宰予昼寝》的本来意义,揭穿南怀瑾的“假大师”面目,我们不妨来对上面的文字逐一进行剖析。
相关链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