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澳门日报:可怕的“大家一起倒霉”

(2021-12-05 13:58:21)
标签:

人文

世相

人性

情感

随笔

分类: 世相漫话
文/王兆贵

  某地发生重大事故后,朋友圈中传出这样一段话,并标明出自鲁迅先生:“中国人从来不怕灾难,不管是多大的灾难,只要是大家一起倒霉就行,从不探究真相,也不屑于别人去了解真相。灾难过后,庆幸自己躲过了,嘲笑别人离去了。最后扔下一句混账话:这都是命。”
  细思量,这段话颇似鲁迅口吻,但一时又没查到出处,虽然不排除为真,但感觉上是“高仿”。其实,这段话是否出自鲁迅先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刺中人性的暗疾。
  “要倒霉大家一起倒霉”这种念头,暴露了人性中极端自私的阴暗心理。一事当前,考虑的不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而是寻求消极的心理平衡:有好事,利益均沾;遇坏事,一起倒霉。
  我们知道,人性是一个严肃而又严酷的命题,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关键在于立论者敢不敢直面人生,解剖自己。鲁迅先生的话之所以令人信服,是因为他在解剖别人的同时,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自己。
  敢于解剖自己的人,才能窥究自己的内心世界,认清自己的本相。任何人的内心世界都不可能是纯真无邪的,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察觉不到自身的缺陷,怕天怕地怕报应,唯独不怕他自己。当他洞察到自己内心世界的阴暗面,并感到羞耻与怵惕时,才有可能深刻反省自己,从而作出超越自我的价值判断,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容忍他人的不完美,推己及人,抑恶扬善,横下一条心,努力改变自己,最终成为理想的自己。
  人们都明白防患于未然的道理,却大多停留在客观层面,你有没有想过要提防自己内心的隐患呢?须知,一念之差也会酿成大祸。大仲马在《基度山伯爵》中说到,人类的过错,在未犯之先,总觉得自己有很正当的理由,是必须的,于是,在一时的兴奋、迷乱或恐惧之下,过错铸成了。而在犯了过错之后,我们才看到它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这就提醒我们,警觉于未犯之先,尤胜于悔过之后。
  心灵防线的崩塌是有征兆的,所以要“吾日三省吾身”,防微杜渐;心灵天平的抖晃是常有的,所以要“三思而后行”,择善而从;心灵魔鬼的露头往往是在背地里,所以要“慎独”,一丝不苟。人在独处时,心灵的魔鬼容易露头,而这恰恰是修身养性的最佳时机。如果在心灵的魔鬼露头之际,就决绝地予以遏制,不幸的结局是可以避免的。由此可见,心存戒惧不单是对外物,也应包括对自己的私心杂念。所以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个对自己内心时刻保持警觉的人,是不可能逾越道德底线甚至触碰法律红线铤而走险的。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种说混账话的人,所以混账,就是因为他看不到自己内心世界的丑陋与可怕,视幸灾乐祸为常态,才认同“大家一同倒霉就行”的。这种人,断不会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念,更不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附注:本文发表在《澳门日报》2021年12月5日新园地,编辑不详。

澳门日报:可怕的“大家一起倒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