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和这周一,大盘的两根大阳线,一举放量突破60日均线的压制,似乎牛市要延续了,面对可能的利润,大量散户投资者不禁芳心乱跳了。
而在本人看来,虽不能完全排除大盘创新高的可能,不过今年或是明年的某个时点,大盘跌到3000点左右是可以预期的。前不久分别在6月25日、28日的中午,及7月3日晚上,分别在我博客里公布了《目前股市非常危险》、《股市黄金十年曾是大悲剧》、《令人恐怖的4000点维持论》,后来,25日和28日本来上午是红盘的,但是下午分别以大跌150、164点收盘,后者第二天大跌83点,第三天大跌200点。不过这纯属巧合,就象古罗马时一个著名学说家是这样死的,他是个秃头,一只天上的老鹰看到他的头,以为是块石头,就把爪子里抓的一只乌龟往他头上砸去以便于吃肉,将他砸死。希望这次不要有这种立竿见影的巧合。贝利是球王,他才有乌鸦嘴的超能力,我股票投资的水平极其一般,根本没有乌鸦嘴的潜质,练如来神掌倒有可能有潜质。
理由如下:
1、 股市收益不如存款。
刚才听广播说,整个市场的市盈率在46倍左右。而最近一次的银行加息,并将存款的利息税减到5%后,一年期存款的收益是3.1635%,折算成市盈率是31.61倍。很显然,股市的收益率远远不如定期存款。同时要注意的是,定期存款是没有任何风险的,而没有任何一只股票不存在下跌的可能。并且,股票交易是要付出印花税和佣金的成本的,买入卖出一次的成本为1%左右。
有人可能这样扯淡:现在CPI仍超过存款利率,仍是负利率,存银行的钱越多,损失越大。不错,最近公布的CPI是4.44%,定期存款实际收益是3.1635%,但是如果买入股票,而所有买入的股票最终都要卖出的,则交易成本为1%,差不多就是CPI与存款利率间的差额。难道股票投资是没有风险的吗?如不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同时扣除交易成本后,收益在5.44%以上,才拥有相对于银行存款的优势。
在股市下跌前,证监会要求开展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其实一方面这种呼吁晚了,二是面对不断上涨的股市,没有多少人会相信别人的风险论。最好的风险教育,就是股市下跌后的亏损。能从别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这种人是极少的,在股市中更少。因为股市的持续下跌,大量股票价格下跌一半,导致股市暴富的预期破灭,于是目前股市的开户数明显下降,而这时银行利率明显提高,存款转为股市保证金的数额将显著减少,而股市保证金转为存款的数额将显著增加。
2、15000亿的特别国债将随时横空出世。
国家成立外汇投资公司的事情已获批准,这个事情曾经是股市下跌的因素之一,现在没有消息了,对于很多没有记性的散户来说,好象这个事情就止终止了,就象曾经的很多政策一样。事实上,15000亿的国债将随时发行。早就听一些砖家说这个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有限,其实哪个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是无限的?不管这个国债发给谁,市场上的资金都会减少15000亿。整个金融市场好比一个连通器,减少了一个容器里的水,虽然不能直接减少其他容器里的水,但通过相互之间的管道,也能间接减少其他容器里的水。假如是发给商业银行的,则商业银行用于国债投资的资金多了,用于贷款的资金就少了,贷款规模必然减少,流入股市的贷款资金也将减少,更重要的是,有些企业用自有资金炒股,再贷款用于企业经营,如银行收紧银根,得不到贷款,则只能把自有资金从股市中抽出。这里只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另听到有砖家说,光是上半年增加的外汇储备就多于15000亿的特别国债折算成的2000亿美元。不知这样的人是真的没有脑子,还是故意把散户往火坑里赶。增加的外汇储备,全部流入股市和楼市了吗?比如出口企业,取得外汇绝大多数的用处肯定是购买原材料再生产,再出口,难道会投入股市?可惜的是,大量不懂经济,不会做简单分析的傻散户,会听信这种胡扯。
3、大盘红筹股的回归将对股市资金构成实质性的压力。
股市里一共有多少现金保证金?1万亿出头一些。而大盘红筹,如建设银行、中移动、中海油、中石油等纷纷公布在沪市的发行计划,每一个都是数百亿的发行额,再考虑到上市后的价格将高于发行价,将明显减少股市中的存量资金,对股指有直接的打压作用。
4、已经没有任何可以预期的实质性利好。
现在市场上还有什么可以预期的,没有公布和实施的利好?绝大多数公司的股改已经完成,已经基本没有送股的题材了。人民币升值、企业利润增加、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等,都已经导致股市上涨,反映在股价中了,还有什么特大利好可以期待?是股票账户里的钱因电脑故障自动增加,还是外星人将入市大量买股票?恐怕只有一些骗人的空中楼阁,骗散户掏钱买入后,机构资金好卖出股票,兑现利润吧?
5、股市累积上涨300%,已不再有明显的吸引力。
市场上的机构资金,即使在1500点踏空的,在2000点踏空的,也早就入市。机构普遍比散户有智慧,有策略,有眼光,有资金。这个时候股市上涨的概率小,下跌的概率大,几乎不可能有机构资金大量买入,为其他机构做嫁衣裳。相反,股市下跌,让散户抛出手中的优质筹码倒是机构的如意算盘。
6、成交量的矛盾。
不管是个股,还是股市大盘,成交量越大,则股价或股指越高。所以股市的必需有巨大的成交量。但成交越大,交易成本越大。即使按一天1000亿的成交来算,每个交易日流出股市的钱也有10亿,两周就是100亿,相当于一只大盘基金筹集的资金。特别要注意,大量新基金发行的结果,是老基金被赎回,所以增量资金远远少于新基金筹集的资金。今年第二季度,基金的净申购是1800亿,可是这三个月中,有多少家100亿左右规模的基金成立?这其中的差额,就是老基金的赎回。
最近好象说有一个报道,说有近100个经济学家一致看好股市。这让我想起爱因斯坦的一件事情,他的相对论出来以后,有100个科学家联合起来反对这个理由,老爱同志听说后,说:100个0加起来还是0。股市也好,楼市也好,任何一种商品或投资品的价格,不是100张,或是10000张嘴异口同声地念念经就可以导致上涨或下跌的。就股市来说,是涨是跌,长期来看是上市公司的业绩,短期看市场的资金量。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想起韦小宝先生和侍卫联合起来杀了太后派来的四个太监后,如果皇帝问这四个太监是谁杀的,这些侍卫当然异口同声说是宫外的刺客杀的。问养猪的人猪肉是不是应该涨价,100%会说要涨价,问买猪肉的市民猪肉是否应该下跌?100%说希望下跌。另外因为中国的经济学家近十年来劣迹斑斑,去年有个香港人说,大陆只有五个合格的经济学家。怎么一下子有100%个经济学家了?我反复强调一个观点:除了自己的父母,任何人的话都不要轻信。我也建议网友怀疑我说的每一句话。我相信我的观点是经得起怀疑的。
之所以说股市要跌到3000点,这也完全是个猜测。事实上预测股市是非常可笑的。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曾说:“如果说我在华尔街60多年的经验中发现过什么的话,那就是没有人能成功地预测股市变化。”巴菲特也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彼得·林奇说:“不要妄想预测一年或两年后的股市走势,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以及任何“经济学家”、砖家和声望不如妓女的股评家,做出对股市的预测,其实都是自作聪明。决定股市涨跌的是经济形式、国家政策、股市基本面,直接的影响是市场参予者的心理及由此进行的操作,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了解大多数投资者的想法,又怎么可能预测股市的涨跌呢?所以希望网友不要太把我的判断当回事:今年或明年的某个时候,股市将跌到3000点附近。由于看淡后市,本人本来满仓,但现在不到30%的股票和基金。虽然少赚了10多万,但对于我这样的老股民来说,控制风险是第一位的。虽然看中了几只股票,不过,不到合理的价位,我绝不购买。
再次推荐《漫步华尔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及《我为什么是富人,平民致富的7大诀窍与5大法则》。再推荐三个人的博客:侯宁、时寒冰、段绍译(最近他的《解放“房奴”》非常好)。
网友希望我增加更新速度的期望是不现实的。毕竟要解决吃饭问题。不过一周两篇是可以保证的。
以下是完成未公布的文章:
1、《关于易方达与基金定投(二)》
2、《小产权房折射出中国两大根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