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兴仁,男,1.7米的个头,长脸圆下巴,脸上布满了红血丝,动感情了则满脸通红,典型的红脸汉。他是我在一回采区的连指导员。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一回采区还是部队的营连排编制,整个一回采区为一个营,我们所在的连队好像是三连,他是我们三连的连指导员。
那时的煤矿职工学习抓的很紧,职工上午9点,下午5点必须到连部报道考勤学习,他是学习的组织者和主讲者,他能讲善讲,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是一个天才的指导员。后来一回采区招收了第一批永年的新工人后,就分了家,一个回采区分成了四、五、六三个采区。我分到六采区,他分到五采区,以后就相行见远,渐渐地疏远了。
我那时还是个穷学生,他很随和,平易近人,我很信任他,他也断不了和我开个玩笑,我们的关系始终很好。后来根据国家的政策,我的家属和子女的户口要农转非,迁到矿上,咱也随着大流跑,把家属和子女的户口办到了矿上。
那时,我还担心家属来到矿上,没有了工作怎么办?毕竟家属在县里已经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了。可那时我在矿上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曾托他帮忙给物色一个单位。那时人家在矿上住,又是个干部,结交面广,一定路子宽,他也答应给帮忙。
我的同学杨双锁,吕树彬,闫秀都是在那个时候将家属子女户口迁过来了。他们都在矿上落了户要了房。
后来,我思前想后,不想在煤矿扎根。我已经干了一辈子煤矿了,不想让孩子再染指煤矿了。再说,就是孩子来了,也没有什么好工作干,所以,就将他(她)们户口又转了回去。这一来二去,户口就变成了非农业户口了,那时的非农业户口还吃香啊!现在看来,那时这一步是走对了,我也随后调回了老家,孩子们也都安排了的工作,比在煤矿强多了。
30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看到贺兴仁这位老朋友,听矿上的人讲,他因糖尿病眼瞎了,实在是可惜。今天,突然想起他,成此小文,以示怀念吧!
http://ia.51.la/go1?id=19425269&%3Ca%20href=
加载中,请稍候......